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养殖常识——鸵鸟
15790300000001

第1章 鸵鸟养殖概述

鸵鸟原产于非洲草原和阿拉伯沙漠,是世界上现存体型最大的鸟类。

据史料记载,世界上人工养殖鸵鸟只有110多年的历史,南非是最早进行鸵鸟养殖的国家。我国饲养鸵鸟始于1992年,当时从美国引进9只,在广东江门市畜牧养殖场进行繁育,获得成功后开始向全国推广。1993年,非洲鸵鸟迅速在我国推广。从1992年到1997年,主要是引种扩群,全国鸵鸟存栏量达8万只,其中种鸵鸟2万只。此后,鸵鸟养殖开始向商品化、产业化过渡。

家养鸵鸟起源于南非。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规模化,产业化生产鸵鸟确是在80年代后期开始,它以高生产性能,低的饲养成本,广泛适应性和高抗病力及高经济价值而受到人类的青睐,并很快推广开来。

鸵鸟饲养业已成为20世纪90年代世界畜禽业的大热门。美国生物学家预言:非洲鸵鸟将成为21世纪主体肉食动物。

这一新兴的饲养项目的出现,将给我国畜牧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几年,在我国一些地区兴起鸵鸟养殖热,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化经营的趋势正逐步形成。有关专家认为,鸵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鸵鸟产业蕴藏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中西部地区适宜推广鸵鸟养殖。

鸵鸟全身是宝,具有以下特点:

(1)繁殖力强,适于集约化饲养。寿命长达70年,有效繁殖时间50年;2岁左右发育成熟,3岁左右开始产蛋。一头成熟的母鸵鸟每年可产蛋80~100枚,蛋重13~18公斤,至少可育成40~50只鸵鸟。

(2)生长速度快,产肉率高,周期短。刚出壳的雏鸵鸟体重约1~12公斤,饲养3个月体重可达30公斤,1岁时重可达100公斤以上,每头母鸵鸟一年可产肉4 000公斤。

(3)耐粗食,饲养成本低。鸵鸟以草食为主,不与人类争粮,一年四季可得的青饲料均可作为日常饲料,再人工补充适量的糠类为主的饲料,便可满足其营养需求。

(4)适应性广,抗病力强,易人工饲养。环境温度高达30~45℃均不影响雏鸟的正常生长。

(5)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益于人类健康,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胆固醇也低)的上等食肉。肉内不存在药物残留,因而被称为“健康肉食”。

中国鸵鸟养殖业发展是近10年的事情,目前全国拥有鸵鸟养殖和开发的大中型企业200多家,存栏鸵鸟10万只,人工养殖的种鸟1万余只,形成了相关的产业链,一跃成为亚洲第一大鸵鸟养殖国,初步奠定了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据预测,今后3~5年中国的商品鸵鸟出栏数量将达到15万只,出口鸵鸟皮革10万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