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容斋随笔)
15790800000094

第94章 容斋五笔

狐假虎威

谚有“狐假虎威”之语,稚子来叩其义,因示以《战国策》、《新序》所载。《战国策》云:“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矣。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新序》并同。而其后云:“故人臣而见畏者,是见君之威也。君不用,则威亡矣。”俗谚盖本诸此。(《五笔》卷一)

“点评”

这一则成语故事源于《战国策》,洪迈完整地引录于此,可供透彻理解。北方诸国害怕楚将昭奚恤,是因为他的背后有楚宣王的军事武装力量,实际上怕的是楚宣王之威,而宣王不自知,反问群臣。后来“狐假虎威”常用来比喻借他人之威恐吓人的依势作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