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体育与读书(和谐教育丛书)
15791400000018

第18章 龙舟竞渡趣谈

晋太康二年,汲县人盗掘魏襄王墓时得竹简《穆天子传》,卷五上有“天子乘鸟舟龙浮于大沼”的句子。该简约成于战国中期。此后“龙舟”便经常出现于各个时期的典籍中。

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卒败夫差而称霸,越国水军使用的战舰,据说就是龙舟的前身。后来的龙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像龙的大型游船,一类才是竞渡使用的轻便龙舟。隋炀帝下扬州乘坐的龙舟,用几十名“殿脚女”拉纤,船上飞阁流丹,穷极奢丽。宋代的龙舟更胜一筹。当时有一种雍容华贵的大型指挥船,船上建楼三座,扶梯上下,飞桥相接,船侧有巨桨六只,四人合划一桨。尤妙的是,有些龙舟除去领船和舵手以外,划桨者竟是清一色的年轻女子,彩衣映日,仪态万方。

现代的龙舟大都船身狭长,前有龙头,后翘龙尾,侧绘龙鳞,划行甚速。据闻闽浙的龙舟,以前都以几种动物作为“护神”,如福州一带便将猴神雕在船头。因为龙舟比赛十分激烈,翻船落水的情况层出不穷,请“神”护船无疑是为了祈福消灾。舟上编制十分严格,桨手以外,还须公推出领船1人,舵手1人,另有2人坐在船中,一个司锣,一个司鼓。闽浙各乡,平时对龙舟爱护备至。节日前夕,从建在龙王庙外的船棚中取出龙舟,扫净尘土,有时还要重新上漆,以迎夺标之战。

龙舟以外还有凤舟,这是一种像凤的楼船。有别于龙舟者,是船体除彩绘以外,还装有两只巨大的凤翼,羽色斑斓,可以舒合升降。民俗以龙凤合璧为吉祥之象,凤船参赛,更显得喜气十足,为节日增色不少。

竞渡最早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中:“仲夏端午……踏百草,竞渡。”可见典籍里的“竞渡”比“龙舟”一词出现得晚。

1982年商务印书馆编纂出版的《辞源》释“龙舟”:“民间端午竞渡之舟,船饰龙形,故称龙舟。”古代传说五月五日地方竞渡时也并非都用有龙饰的龙船。可见龙舟并非只是用来竞渡。竞渡并非一定得用龙舟。

龙舟竞渡这一名词最早出现在唐代中期,即《全唐诗》中张建封所作的《竞渡歌》里。文中虽找不到完整的“龙舟竞渡”字样,但用“两龙”来竞渡,显然是指龙舟竞渡了。

龙舟竞渡这一名词在唐代出现是因为在此之前,龙舟只能由皇家使用,老百姓是无权乘坐的。在唐初开明政治的情势下,正是汨罗江一带的人们首先将龙舟与原有的竞渡活动结合起来,在端午日举行龙舟竞渡,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从这一点出发,说龙舟竞渡源自汨罗江,并非臆断。

龙舟竞渡是一场激动人心的夺标大赛。江上百舸争流,夹岸观者如云,船中金鼓助阵,声震云天。传统风俗,当赛程过半时,桨手便将鲜桃和糯米抛向江中。所祭之神有两说,有说祭屈原者,有说祭曹娥者。

竞渡当然是力的较量,但有时也要出奇制胜。争先之法有两种,或桨手先作速划,随后突然提桨减轻阻力,如此一提一放,圆转如飞,舟驰似箭;或当两舟并驾齐驱时,一舟逐渐偃旗息鼓,趁对手麻痹时突然加速。过去的竞渡因缺少组织,传统的陋习加上乡民的愚昧,致使斗殴事件时有发生。

龙舟竞渡活动,过去于每年的上元(正月十五)、上巳(三月三)、孟夏(夏四月)、重九(九月初九)亦必有之,场面竟不在端午之下。有不少地方的龙舟节多以水嬉为主,以技取胜,其旨不在夺标。如粤桂一带便在竞渡中掺入舞蹈,船员分为两部,桨手以外,另有一排白衣人站在舟中,手执白旗,袖带甚宽。龙舟飞驶时,但见旗随桨动,长袖齐挥,飘然有凌波之态,谓之“郎当舞”。

古代有许多皇帝喜看龙舟竞赛。史载南唐李后主励精图治,曾在竞渡时摆驾江边,以挑选健儿充实水军。宋徽宗崇宁年间,曾开放开封金明池“与民同乐”。参赛的龙舟上百戏杂陈,或立高竿,或架秋千,或于两舟间拴一缆索,健儿凌波往来,如履平地;更有于龙舟上叠罗汉者,三名壮汉踩肩而上,中间一人执旗而舞,最上者举一飞轮,尽管舟行如飞,“罗汉”却能屹立不摇,且频频表演各种花样。明朝的天启皇帝嗜观龙舟竞赛,当比赛白热化时,竟高兴得亲自击鼓助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