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林与牧渔(和谐教育丛书)
15791800000010

第10章 说荠菜

荠菜虽是田间野草,由于其味与众菜不同,很早为我国人民所熟悉。《诗经·谷风》中就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的记载。苏东坡赞美荠菜“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是少有的“天然之珍”。陆游对荠菜有特别的偏爱。在旁人眼里“食荠肠亦苦”,他却认为“寒荠绕墙甘若饴”。诗人对食荠颇得其法:“小著盐醯和滋味,微加姜桂助精神。”这种凉拌荠菜的吃法,是值得仿效的。

荠菜本是山野之物,素来自生自长,喜爱者自采自食。然而,因为喜欢吃荠菜的多起来,自己又无条件可以得到,这样就出现了以卖荠菜营生和种植荠菜的人。《明皇杂录》载:

“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明代陈继儒的诗中有“十亩之郊,菜叶荠花。抱瓮灌之,乐哉农家”的吟咏。

荠菜初萌于严冬,繁茂于早春。她有竹一般的坚贞,像松那样的精神,常引得诗人吟诗作赋,聊以寄托情思。晋·夏侯谌的《荠赋》可算得是代表:“钻重冰而挺茂,蒙严霜以发鲜。舍盛阳而弗萌,在太阴而斯育。永安性于猛寒,差无宁乎暖燠。”

荠菜是药。《本草纲目》说它“利肝和中”,“明目益胃”,能“利五脏”、“治目痛”。武汉有“荠菜当灵丹”之说,人们常用它降血压。它是菜,荠菜原本是救荒之物,后来成为春季里人们争相品尝的佳味。它能做馅包春卷,气青、味美;它入佳肴,与鸡一起做菜,在苏扬、齐鲁、徽州等菜系中均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