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林与牧渔(和谐教育丛书)
15791800000008

第8章 中国稻作文化的起源及传播之谜

70年代,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两期考古发掘,轰动了海内外学术界,有识之士称之为“七千年前的文化宝库”。尤其是出土时还保持大量颜色鲜好、外形完好的稻谷、稻秆、稻叶、谷壳遗存,堪称世界考古史上的“奇迹”。参加发掘考古的浙江中年学者林华东在《河姆渡文化初探》一书中,对河姆渡人的稻谷栽培和亚洲稻在中国起源以及东传日本的路线进行了严谨考证,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论断。

亚洲稻在中国的起源地问题。学术界历来有华南说、黄河下游说、长江下游说和多元说。林华东根据河姆渡出土的稻谷,不仅论证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时”、“地利”生态环境,而且搜集全国出土的史前稻谷遗存96处,运用统计学,并结合栽培稻的直接祖本——普遍野生稻分布地域,强调河姆渡地区的“人为”条件,进一步指出长江中、下游应是中国的亚洲稻起源中心。

中国稻作农业是如何东传日本的?历来有华南说(闽粤至台湾经琉球群岛传入日本)、华中说(由长江口直接传入日本)、华北说(河北、辽宁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林华东不同意以上诸说,通过大量的考古文物资料、舟楫交通和文化习俗,结合各地区出土的稻谷特点、年代及品种,主张中国稻作东传日本的路线是长江下游→山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九州。林华东认为,由于生产力条件,稻作文化传播必定是像接力赛一样,一程一程落地生根以后再向附近传播。依据考古发现,这个顺序大约是,六七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文化时期,四五千年前的长江下游的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时期,约4000年前的苏北连云港二涧村和山东半岛的栖霞县杨家圈;而朝鲜最早的史前稻谷遗存,出现于距今3200多年前的欣岩遗址中。日本最早的稻谷遗存,则出现在与朝鲜邻近的九州岛西北部,距今2400多年。他的论断引起日本考古界的注意,日本埋藏文化财研究会曾邀请他参加该会举行的第三十次年会。会上,他所作的《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和东传日本》报告,引起日本学术界和新闻界的重视与兴趣,《读卖新闻》、《东亚古代文化》等报刊均作了报道。在《河姆渡文化初探》一书中,林华东对此又进一步论述。我国著名的农学史专家陈文华教授称该书在研究“河姆渡”方面“填补了一个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