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思想与伦理(和谐教育丛书)
15791900000067

第67章 中西自然观、人生观、审美观的比较

对西方人来说,《圣经》是宇宙观的启示录,也是人类自我认识的记录。自然和人类对立,一开始就占据了西方人的思想,变为根深蒂固的文化心理,促使西方人孜孜不倦地探索自然的奥秘,试图征服自然。

东方人对宇宙、人类的观念不像西方人那样悲观。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宇宙的看法,浸透着乐天知命的豁达精神:人和自然是统一的。这是中国人达观进取的人生观、超生死齐万物的宇宙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自然融合,把人和自然的关系视为审美关系,这是东方人的特点。这种审美关系常成为各种文化形态联结的纽带。

中国诗的境界不是纯粹客观景物,而和主体有直接联系。主客、物我两相统一,景物和情感的融合,包含着人和自然的交往,也包含着人类文化道德、伦理观念。西方人对生活的理性精神给予西方文明以强大的推动,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人世问题不得解的苦恼。东方人似乎敏锐地直感到生命的短暂和玄奥而采取超凡脱俗的态度。

艺术本体论与宇宙观、自然观密切关联。随着基督教成为西方世界的主要精神支柱,上帝是一切美和善的终极原因的艺术本体论,贯穿于中世纪的美学思想,对近代西方美学思想也发生了影响。美和艺术的和谐,暗示它们有某种秩序和自由度,是一种合目的性、道德性的对象,仍然没有超出本体象征主义的二元论。

古代中国美学和中国古人的宇宙观联系着。万物生于“道”、“太一”,经过“两仪”、“阴阳”变化,有了形体、声音。美和艺术也是从“道”和“太一”衍化来的。中国美学的基本特点是把美和善与人紧密统一在一起,把美和艺术视为维系人际关系和进行教化的重要方面,表现了中国美学在艺术本体论上的人本一元化思想。

悲观意识在西方人那里久驱不散。在现代西方哲学、美学和艺术中,对人生的忧虑和绝望的情绪弥漫着,变态心理常透露出怪诞的表现形态。中国古人没有西方人对死亡充满畏惧的心理,这种人生美学给人带来慰安和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