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交通与邮政(和谐教育丛书)
15792100000066

第66章 邮政日戳

邮政部门专用的标明邮局所在地名和盖用日期的戳记,简称日戳。日戳只限邮政生产部门用以盖销邮票和在邮件及各种邮政业务单据上盖用。其作用除注销邮票外,还可分清邮局和用户以及邮局内部之间的责任。此外,盖在邮件上的戳样、地名和时间,也是集邮学的重要研究资料;还可以在法律事务上作为物证。

简史1661年,英国在H.毕绍普任邮政总局局长时,开始使用一种只标明邮件经办月日的日戳,世称“毕绍普日戳”,这种日戳沿用了100多年。1840年,英国使用邮票后,在邮件上除加盖有年、月、日和地名的日戳外,同时用一种“马尔他十字”形戳盖销邮票(又称盖销戳)。后来改为直接用日戳盖销邮票,戳样历经改换;但仍有用专门盖销戳,或用把日戳和盖销戳联在一起的双联戳盖销邮票的。中国在海关兼办邮政时期,邮政用英文海关日戳。1878年发行邮票后,在北京、上海、天津等主要邮局另有汉字地名戳,用于盖销邮票。1897年,“大清邮政官局”成立后,才普遍使用邮政日戳。

中国清代曾使用过双线双格大圆戳、八卦图戳、单线双格圆戳、椭圆戳、长方形汉字戳等。1904年以后,主要用三格圆戳和单线腰框圆戳。1923年起大部改用单线(或点线)三格圆戳。清代邮政日戳上用清朝纪年、干支纪年或公元纪年。中华邮政的日戳,月和日都用公历,但纪年有中华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两种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日戳初仍为三格圆形,统一用公元纪年,国内邮政业务上使用的,一律不再加英文地名。1957年统一规定改为双线腰框圆形戳。一般使用的日戳戳面直径为25毫米,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办理国际邮件业务用的日戳戳面直径为30毫米。戳面文字规格主要规定有:①邮局所在地名用汉字,自左至右排列;②分支机构的日戳加(区)、(支)、(所)、(代)表示,设在市内和县城内的并加局所编号,如“北京12(支)”、“江西分宜2(所)”;

③少数民族地区的日戳在汉字地名后,加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文字;④办理国际邮件业务所用日戳,邮局所在地名用汉语拼音;⑤日戳所示日期用阿拉伯数字,按年、月、日、时顺序自左至右排列,如“1983.5.17.16”。

戳记收集随着集邮活动的发展,日戳和其他各种邮政戳记的收集和研究也成为集邮的重要内容。收集邮政戳记,是收集日戳等戳记所盖的戳印,而不是指戳记实物。收集的对象除邮政日戳外,还有邮政业务方面所用的其他各种戳记,如代资戳(邮资已付戳、邮资机符志等)、纪念邮戳,以及各种邮政专用戳、指示戳等。此外,还扩展到对古代邮驿和私营邮政印章进行收集和研究。

邮戳一般是用油墨盖印在邮件上而广泛流传于世,与实寄封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实寄封上的邮戳、邮票等等,不仅反映出邮局的分布和时代,还反映出有关邮资、邮路以及邮政规章的某些侧面,可以说是邮政历史情况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