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你一定想知道,武器军事卷
15798000000017

第17章 战争战役(3)

1938年9月29日,德、意、英、法首脑背着捷克政府签订《慕尼黑协定》,向德国出卖苏台德地区。希特勒吞并苏台德后,又将捷克纳入德国版图,最终德国掌握了欧洲中心地带,与意大利连成南北一片。1939年g月1日,德国又占领了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全面爆发。英、法虽然被迫对德宣战,但对德国的行为根本没采取任何措施予以制止,德国因此更加疯狂,加紧进行侵略北欧、西欧的准备。1940年4月,德军开始在西线发动进攻,他们首先攻占了丹麦和挪威,接着越过马奇诺防线攻占了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和法国等国家。这时的德国军事和经济实力空前膨胀,在1940年7月,德国制定“海狮计划”,开始了对英国的侵略但却遭到英军的奋力抵抗,德国不仅没有在预期的时间内攻克英国,反而在这次战斗中损失惨重,最后希特勒决定放弃英国,转战苏联。

东线战场

从德国攻打波兰开始,苏联就已经开始建立从波罗的海到黑海之间防备德国进攻的东方战线。首先在1939年9月苏联攻占了西乌克兰、西白俄罗斯等地约20万平方千米的地区,紧接着苏联又发动了苏芬战争,将列宁格勒附近苏联国境线向北推移150千米,并租借汉科半岛及附近岛屿30年。到1940年6月底时苏联已吞并了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和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三个国家,侵占了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部分领土,将苏联国界向西推移300~400千米。但事实证明这样一条战线并没能阻止德军入侵的脚步。

1941年6月,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然进攻苏联。战争爆发前德军的部署是以“北方”、“中央”、“南方”三个集团军群分别向列宁格勒、莫斯科、基辅三个方面实施主要突击。战争初期,苏联节节败退,德军在开战后的短短3个星期内分别从三个方向推进300~600千米苏联西部大片国土沦陷。但当德军攻打到列宁格勒时却遇到了困难,一方面德军不适应苏联的寒冬气候,补给也达到极限,另一方面困难则来自苏军顽强的抵抗。最终德国没能完全占领这座城市,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就此粉碎,1942年初,苏联开始全面反攻,连续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进攻战役,歼灭大量德国士兵,占领芬兰和挪威部分国土,并攻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捷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国国土。

彻底粉碎

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强大的盟军阵营,令法西斯国家开始节节败退。1944年,盟军从法国诺曼底登陆,开始向欧洲进军。面对盟军进攻,德军第七集团军试图反击,但未成功。盟军在两翼继续发动进攻。最终,盟军占领整个法国西北部。西欧战线已由法国西北部扩大到南起地中海、北至莱茵河口的广大地区,逼近荷兰边界。苏军从北起波罗的海、南至喀尔巴阡山长达1200千米的正面,对德军发起强大功势。最终,希特勒被迫将德军全部撤回原出发地,德军在阿登地区的反击被彻底粉碎。1945年4月,苏军攻城集团在强大地空火力的支援下,占领了德国东部和奥地利东部。5月,苏军攻克柏林,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占据东北地区的日本关东军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发动进攻。

由于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中国驻军不战而退。仅4个月时间,东北全境沦陷。1935年底,日军先后又控制了河北、察哈尔等广大地区,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国进入全面抗战阶段。1939年,八路军、新四军抗击的日军兵力已达日军侵华总兵力的62%,以后又进行了南昌、鄂北豫南和长沙会战以及南宁和中条山会战,特别是敌后战场对日军的打击使日军对华的侵略处处受阻。到了1945年5月,德、意法西斯的投降使日本陷于孤立无援的困境。在有利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军民全面反攻苏联援军进入中国东北消灭日本关东军;英、美军队直逼日本本土。联合打击之下,日本军事力量迅速瓦解。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最终取得胜利。

太平洋战场

1940年以后,日本为摆脱侵华战争僵局,改善战略态势,决定趁欧洲战事正酣之机夺取英,美、荷在亚洲的殖民地。1941年12月,日本联合舰队在山本五十六的率领下成功偷袭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致使美国太平洋舰队失去战斗力。随后,日军轰炸菲律宾、登陆马来西亚西部,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在半年多时间里,日军先后侵占了泰国、香港、马来西亚西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缅甸、所罗门群岛及阿留申群岛部分地区。1942年3月,美国建立了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两个战区司令部开始局部反攻,不久在中途岛海战中给予日本联合舰队沉重打击,掌握了作战主动权。此后,日美双方在太平洋中部岛屿展开激烈海空战。不久德国投降,日本彻底孤立。在各国军民的共同打击下,日本侵略军迅速崩溃太平洋战争宣告结束。

战后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铲除了法西斯这一人类社会的毒瘤,它所带来的血腥杀戮造成的巨大破坏,给战后人类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战后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很大程度上是战争结果所带来的,在军事领域,二战对军事武器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大规模使用装甲部队进行作战。此外,雷达、喷气战斗机、火箭及导弹、电子计算机、核武器等高科技武器都在战争中投入使用并发挥了重大作用。而这些军事领域的突破又直接催生了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爆发于1991年,是由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而引发的。它是继二战之后参战国最多,投入的兵器最多、最先进,而且空袭规模最大,双方伤亡损失又极其悬殊的一场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作战虽然只持续了43天,但它却提供了现代局部战争的许多经验和教训。这场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它所展示的现代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给现代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建设等问题带来了重要启示。

矛盾重重

由于种种原因,伊、科两国围绕主权和边界问题存有争端。80年代末,随着两伊战争的结束和世界两极体系的瓦解伊科争端又突出起来。伊拉克希望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迅速实现国家的发展,免除两伊战争中欠下的巨额债务成为海湾的地区性强国。1990年7月,伊拉克在向科威特提出一系列要求遭到拒绝后,决定以武力吞并科威特。

“沙漠盾牌”之策

1990年8月2日,在经过周密准备之后,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三个师越过伊科边界,向科威特发起突然进攻。仅用了半天时间,伊军就占领了科威特全境。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引起了全世界极大震惊。反应最为强烈的当属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8月2日和3日,美国开始研究对策,会议最终决定采取大规模军事部署行动,以迫使伊拉克撤军,并为必要时采取军事打击行动做好准备,美军拟定了“沙漠盾牌”行动计划。

不甘示弱

面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出兵行动,以及国际社会的经济制裁,伊拉克采取了相应对策。总的战略指导思想是,拖延战争爆发,使海湾冲突长期化复杂化,进而分化以美国为首的军事阵营,打破对伊拉克的各项制裁,保住既得利益,同时,做好军事上防御作战的准备。并在外交上打出了“圣战”的旗号。

联合进攻

美军在开始执行“沙漠盾牌”计划时,已估计到伊拉克拒不撤军的情况拟定了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打击行动计划,1991年1月17日,美军的空袭行动开始实施。2月24日,多国部队向伊军发起了大规模诸军兵种联合进攻,将海湾战争推向了最后阶段。伊军在多国部队进攻面前进行了顽强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后逐渐向北和西方向撤退并点燃了科威特油田的大量油井。28日,阿拉伯部队解放了科威特城,大部分伊军被多国部队所牵制或消灭,战争告一段落。美军开始和伊拉克谈判,最后伊拉克表示愿意撤出科威特并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历发通过的有关各项决议海湾战争至此宣告结束。

两极体系瓦解

海湾战争是世界两极体系瓦解、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它深刻地反映了世界在向新格局过渡时各种矛盾的变化,同时也体现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战争特征的革命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使美国在军事上恢复了信心。

阿富汗战争

阿富汗从地理位置看,处于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间的宽谷地区,一直是沟通欧、亚两洲的必由之路,成为大国争夺地盘、较量实力的场所。

1979年苏联为了巩固对阿富汗的有效控制,动用十几万军队,陆、空协同突击作战,七天之内占领阿全境。阿富汗则以简陋的装备,灵活机动的山地战法,配合国际舆论的支持,在1989年迫使苏联军队撤离国境,长达九年的阿富汗战争得以结束。

由政变而起

20世纪60年代起,苏联加速全球扩张的步伐,而阿富汗战争就是苏联解体前的最后一次战役。二战后,苏联从政治、经济各方面对阿富汗进行渗透将其划为“南方战区”的一部分。1978年扶植人民民主党军官夺取政权,1979年发生政变,登上政坛的阿明企图摆脱苏联控制,为确保苦心经营多年的咽喉腹地,苏联决定采取军事行动并积极备战。

侵占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