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爱情、婚姻、家庭,既营造出围城,又充盈着人性的温馨。哲学家周国平说:“金钱可以重挣,历史可以重演,唯独生命不能重来。”每个人都需腾挪跌宕,重展身影,看淡前尘过往,从“空”字走出来。一扫“何事秋风悲画扇”的哀凉,抓住“如初见”美妙回忆的力量,让经历的磨难,成为励志的营养,这营养来自文化的底蕴。
记得1978年《文汇报》独家刊出陶铸女儿陶斯亮的《一封终于寄出的信》。真情倾诉蒙冤负屈,孤女飘零,人间辛酸的惨雾愁云,刹时间洛阳纸贵,寂寥的大街小巷忽如一夜梨花开,传递出春来的信息。而身陷囹圄的陶铸用捡来的半片烟盒,一支秃笔狱中写下了《赠曾志》的七绝:“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碧云端,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亦苦酸,病马方知嘶呖晚,枯葵更觉怯霜残。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鼓舞了无数人的斗志。
平反昭雪后的陶铸夫人曾志,尽扫空巢阴影,恢复工作后,在中组部胡耀邦同志领导下,不惧艰辛,逆势而上,为多少人讨回了清白。是真英勇有大爱,唯有豪杰胆照人,壮哉,巾帼!
“共和国第一夫人”王光美,历经12年铁窗屈辱,脱掉一身黑色囚服,佝偻腰背,虚弱身体,走出囹圄,多少人来找她开公司,赚大钱。而74岁高龄的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幸福工程”,不仅忍痛把母亲留下的古董拍卖换成幸福工程启动经费,还用她的特殊身份四处“化缘”。竟然和工作人员一起奔走在贫困山区,让贫困母亲脱贫致富。
至2011年底,由王光美开创的以贫困母亲为救助对象的“幸福工程”已累计投入8.3亿元,在全国29个省(区)设立项目点463个,救助贫困母亲25.33万人,惠及113万人。
2012年5月15日,第十八个国际家庭日,由家庭期刊集团组织评选和颁布了“改革开放以来,推动中国家庭文明十大致敬人物”特别致敬人物奖,追授予坎坷历尽的传奇女性,高尚品格的伟大母亲王光美,她以坚贞的信念和大爱,改变了多少贫困母亲的命运。
音乐才子张雨生,一场意外让他的青春戛然而止。当他昏迷72小时,着名广播人光禹作词、陈志远作曲,张惠妹演唱的专辑《听你听我》发行,收入拟用于张雨生住院的医疗康复。雨生逝世后,张爸、张妈,将唱片收入悉数捐给了慈善机构。
2008年8月31日,雨生生前挚友为他举办了20周年纪念音乐会,所有售票盈余106万元,又全数捐给了慈善基金会。
31岁的音乐魔术师,英年早逝,年迈的父母,不为名声累,不为金钱赘,让儿子天籁般歌声,永远激荡在千万人心扉:
多少喜乐在心中慢慢游,多少忧愁不肯走流向心头,
就像鱼儿水里游,永远不会问结果,他们知道爱情没尽头
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啊,鱼不停游
一天到晚想你的人啊,爱不停休
沧海多么辽阔,再也不能回首,只要你心里永远留我
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啊,鱼不停游,
一天到晚想你的人啊,爱不停休,
从来不想回头,不问天长地久,
因为我的爱,因为我的爱覆水难收。
我们都是一条鱼,都有覆水难收的爱,都会在空巢的驿站停歇。无论高官显贵,名宿大儒,草根百姓谁又能逃脱命运的绊索,而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泼洒出永不淡化伟大又最美的背影,有如王光美对人民幸福的追求,有如曾志对真理的坚持,有如雨生父母自力更生对儿子永远的缅怀……留下一串记忆的项链,展示了做人的真谛。
拂去尘封,臧克家的诗句言犹在耳: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何须惆怅对空巢,人活着就要这种精神,垮掉的是自己,坚挺腰杆自强不息的也靠自己。这才是人生,颠扑不破的真理。正如臧克家的答卷:“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吧幻光看做幻光,谁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这三句话竟使闻一多先生拍案叫绝。
人生何来事事圆满,美好的残缺,遗憾的苍凉,即使闪烁着晶莹泪花浸透的日历,也要勇敢地翻过这一页。最怕的是沉溺在痛苦中,仿佛赤着双脚站在雪地里,忘记了“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空巢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没有结局的局,没有落幕的幕。这棋,等待你博弈;这局,要你抖擞精神去打理;这幕,舞台绚丽,候场的是你淡妆浓点,运气吐声,满堂喝彩的一招一式,拳脚功底。
青春有诗情,夕阳有画意,诗情画意融进春风里,迎着彩霞,明天的太阳更美丽。
没有结果,就是结果,
没有落幕,永不落幕。
跋文
空巢家庭不是戏曲、歌词中的一句说白,它就在我们眼前身边,真真切切,无法躲闪。
“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钱锺书先生道出了真谛,无论在城下徘徊,在城外张望,终究要做出选择。
一路欢歌进入围城,美酒加咖啡,一杯再一杯,苦涩相伴随,只是心儿醉。有欢谐伉俪,举案齐眉,“绿衣棒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的一族,也有磕磕绊绊,一路同行,“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的一群。
爱情是不按逻辑发展地,可以缘定三生,同枕共穴,却难以红线牵出同日生,又将掐断红线同日亡。“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空巢家庭则成了婚姻路上,不分阶层,或长或短的歇脚驿站。
因为《桃姐》中的精彩演出,叶德娴获得世界华人盛典的大奖。2011年连拿威尼斯影后、中国台湾金马影后等桂冠,65岁的叶德娴老来风光无限。在接受采访时她态度爽朗,对生死豁达,百无禁忌的笑谈,让人不禁暗暗叫绝。
带着无尽的渴望与悲戚,心怀忐忑地踏进影院,冲击眼帘的是神情游移的男女,蹒跚举步的老人。颤抖的双手接过餐饮,假牙缝里悬挂的菜叶,左顾右盼浑浊的眼眸,词不达意的对话。画面延伸,桃姐踯躇不前,独守老人院一角小屋检点衣物,惶悚不安晃进洗手间,那老之寂寥,悚然震撼。
从柴静访谈《看见》中描述,人们找到了一个衣食无忧已多次获奖的女演员与一个寄人篱下的老女佣,对宇宙和人生的永恒与无常的悲哀又无奈的共鸣。看到春华不再的叶德娴一个人在空旷的房间里,傻傻地同猫咪说话,或是一次次翻开她儿子幼年时相册,自语喟叹:“一生人只一个,血脉跳得这样近,而相处如同陌生,阔别却又觉得亲……”人们会清晰地感知,荧屏上下相距千里的老妇人,有着孤独、寂寥、无依无奈,情感的融会贯通,流转奔放,直泻而下,声情并茂,动摇人心。切中当代脉搏,抹平代沟之界,唤起互动与共鸣,诠释良知人性的回归,绝非票房炒作所企及。
惶恐冥思须臾间,大屏幕仿佛特写几行粗体黑字:
若干年后:
中国将有1/3的老人
将近1/3的空巢家庭
空巢已非老年人的“专利”……
一声“开麦拉”,随着镜头推移,远景近影,熙熙攘攘人群中,银发飘扬,沧桑脸颊呆滞的眼眸,中年男女神色匆匆,步履踯躅,叠印、特写、定格,蒙泰奇手法巧夺天工,瞬间跌破眼球,紧扣灵魂。
蓦回首,惊醒地觉察中国人口态势已进入拐点,事关民族国家,涉及社会人人,亟待运筹方略。顿悟作者多年来苦心一片,一非杯弓蛇影,二非杞人忧天,乃为庞大弱势群体呐喊,更为扑面而至的人口海啸唤醒民众,击玉敲金,一声长叹,一腔释怀,我愿足矣。
哈佛大学迈克尔·桑德尔教授在他的《钱买不到什么:市场道德的局限》一书中指出,“金钱能买到的东西越多,富裕或者不富裕的影响就越大。”金钱能买到片刻欢乐,却摆脱不了孤独的感觉,更买不到长生灵丹。直面媒体叶德娴倾诉:“我觉得人生一定要死的,死亡有的来得快,有的来得慢,无论我们现在多健康,终有一天要面对死亡,对我来说,如果有一天不能处理自己的卫生,我希望尊严地死去,我不可以选择出生的时候,但我可以选择我的死亡,我希望有这个权利。”
今日中国社会,在繁华与泡沫,喧嚣和困惑,真诚与虚伪,功利和坦荡,粉你、骂你的怪圈里眩晕。多彩绚丽的高科技,不断更新的微博、代码、互联网上声像万千,即使如此,中青年也越来越感到孤独。
美国导演卡梅隆说:“我体会到了真正的孤独,这种感觉淹没一切。”全世界就有6700万孤独症患者,发达国家孤独病例出现爆发式上涨。
原来孤独并非老人或空巢家庭所专属,它是永恒的存在,你是谁,有何身世地位,都难摆脱孤独的桎梏。学会享受孤独,让生命自由之花绽放。作家麦家说得好,“生命是一道时间算术题,生老病死是一个公式,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战胜年龄呢?”老年是生命时空坐标中最终一点,放眼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看淡前尘过往,得失忧喜,但求心无旁骛,理清缤乱头绪,涤荡痛苦的回忆,战胜困难。面对孤独,可以是无奈,也可以是一种享受,靠的是心态是活法。“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桃姐执拗地选择在老人院终老,叶德娴却坚持满目寂寥的一个人生活,两个来自不同世界的女人,向世人证明一个真理——老而无力是无奈,但只要保持尊严,踌躇独行寂寥中,亦可有仰望星空的骄傲与从容。
法国最着名的牧师纳德兰·塞姆聆听过一万多人的临终忏悔。他说:“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人可以成为伟人;如果每个人都把反思提前几十年,便有50%的人可以让自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人。也就是说,我们大多数人在临终前,才知道自己的过错或者错过。”
柯云路在《生死亲情》一文中坦言:“人生就是如此,一切都不可能重来。大自然的规律,连佛陀都不可能抗拒,你生活得幸福快乐,恐怕才是他最深切的愿望。”
当人性回归,真情复苏,道德洗牌,文明入局后,心灵的纯真,重新覆盖碧水蓝天,最值得珍惜是你正在拥有的。残缺的是家,留白的是爱。只有懂得心放空,人生方能超轻松!
时代变革让生命轨迹熨贴着心路历程,回肠九转,忧心百结,您却静下心来,抹平岁月代沟,摘掉“左”视眼镜,客观公正地还原历史,反思今昔,读完拙着,令人动情。无奈我辈草莽,力难从心,诸多谬误瑕疵,尚乞教正批评。
“人生愁恨何能免,消魂独我情无限。”花开花落,宇宙茫茫,既永恒又无常。痛苦、磨难也是一种财富,让人禅悟、淡泊、豁达。人生有轮回,感情却永恒,一个人走的日子不是件容易的事,唯有自己不倒,才能挺起腰杆。衷心祝愿朋友,过好当下,珍惜生命。记住曼德拉的箴言:“生命中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在于坠落后能再度升起。”
作者赘述
2012年7月13日
壬辰年五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