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四库全书精编4
15801000000021

第21章 传世文章篇(7)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译文】

项脊轩是一间坐南的旧屋,小屋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人居住。这间百年老屋,尘土渗漏,雨水老是往下灌,每每移动桌子,环顾屋内,都没有可以安放的地方。房门又朝北,晒不到太阳,过了中午室内已经昏暗。我稍为修理了一下,使屋子上面不漏。前面开四扇窗,矮墙围绕庭院,对着南面的太阳。日光反照,室内才变得敞亮。又在庭中交错种植兰、桂、竹和其他的树木,原先的旧栏杆,也由此增添了光泽。室内书籍堆满架,朗读时俯仰高歌,有时默默端坐,倾听回响在天地间自然的声音。庭院内寂静无声,小鸟时常来啄食,人走到跟前也不离开。十五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映照在半堵墙上,桂树的影子斑驳陆离,风吹树影动,舒缓优美的样子很可爱。然而我住在这儿,可喜的事情多,可悲的事情也多。

原先院中南北相通合而为一,到各位叔父分家另起炉灶,内外设置了许多小小的门墙,到处都是。东家的狗叫西家的回应,宴请客人要穿过厨房,鸡就栖息在厅堂中。庭院里开始筑篱笆,后来就筑墙,经历了好多次的变化。家中有个老妇,曾经居住在这儿。老妇是我已去世祖母的婢女,当了两代的奶妈,母亲对她很照顾。小屋的西边与内室相连,母亲有时也来一下。老妇时常对我说:“你妈常站在这儿。”又说:“你姐姐在我怀里,呱呱地哭,你妈用手指敲着门板说:‘孩儿冷吗?要吃了吗?’我在门板外与她互相对话。”话没说完,我哭,老妇也哭。

【原文】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问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埳井之蛙何异?”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译文】

我十五岁成年时,在这小屋中读书。一天,祖母来对我说:“我的孩儿,好久看不到你的人影,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儿,好像女孩儿一样?”等到她离开的时候,用手把门带上,自言自语地说:“我家的人读书久不见成效,这孩儿读书有成,是可以等到的了!”不一会儿,祖母拿了一块象笏来,说道:“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上朝的东西,将来你会用到它!”回忆旧时的情景,好像就是昨天的事,令人情不自禁地放声痛哭。

小屋东边,原先是厨房,人来人往,都从屋前经过。我关着窗户住着,时间久了,能够通过脚步声辨别过往的人。

小屋曾四次遭到火灾,最终没有被烧毁,大概是有神明保佑吧。

项脊生说:“古代有个名字叫清的寡妇,守着丹砂矿,收入天下第一,后来秦始皇为她筑了一座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夺天下,诸葛孔明从隆中崛起。当这两人默默无闻困守一角时,世上的人怎么会知道他们?我身处破屋之中,兴高采烈,认为可以欣赏到奇异的景色,知道的人,会说我与浅井里的青蛙有什么不同呢?”

我写了这篇志,以后五年,我的妻子嫁过来。时常到小屋,问我从前的事,或倚着桌子学写字。妻子回娘家,回来后复述她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间小屋,是什么样的屋子?”

又过六年,我的妻子去世,小屋坏了也无人修理。此后二年,我长期卧病在床,觉得无聊,就派人修补南边的小屋,体制格局与以前稍有不同。然而此后我大多外出,不经常住在这儿。

庭院前有棵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亲手种的,现在已经亭亭直立,枝叶茂盛像把伞了。

黄宗羲

柳敬事传

【原文】

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当时演史小说者数十人。自此以来,其姓名不可得闻。乃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勾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矣。”又期月,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以为相见之晚,使参机密。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宁南不知书,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宁南皆不悦。而敬亭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无不与宁南意合。

【译文】

我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上面记载当时讲历史、小说的艺人有几十人。从那以后,说书人的姓名没有再听说过,直到近年来人们才共同称赞柳敬亭的说书。

柳敬亭,是扬州府泰州人,本姓曹。十五岁时,粗悍无赖,犯法当死,改姓柳,到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让那市里之人倾倒。过了一段时间柳敬亭过了长江,松江有个书生名叫莫后光的看了他的演出,说:“这孩子机巧灵变,一定可以靠他的说书技艺声名大振。”于是对他说:“说书虽然是雕虫小技,然而也必须能勾画人物的性情,熟悉各地的风俗,就像优孟那样摇头而歌。然后可以得志。”敬亭回去之后,凝神定气,练习揣摩,一月之后再去拜访莫生。莫生说:“你说的东西,能叫人发笑了。”又过了一月,莫生曰:“你说的东西,能叫人慷慨流泪了。”又过了一个月,莫生感叹说:“你的话还没有说出来而喜怒哀乐之情已经完全表现出来了,使人的性情不能自主。这比单纯的技巧更加高明呀!从此敬亭到扬州、杭州、南京,名声传播到了达官贵人之间。无论是在豪华的宴会上,还是在幽闲的院子独自一人闲坐,都争相请敬亭来表演他的说书艺术,没有不心悦诚服说他好的。

左良玉抗清南下,安徽驻军长官想讨好左良玉,送敬亭到左良玉幕府。左良玉与柳敬亭相见恨晚,使敬亭参与军中机密大事。军中亦不敢拿说书人看待敬亭。左良玉不懂文字,所有文件告示,幕府儒生精心构思刻意文词,引古证今,全力撰写,左良玉都不喜欢。而敬亭用寻常口语,从里巷俗语中来的,无不与左良玉之意相合。

【原文】

尝奉命至金陵,是时朝中皆畏宁南,闻其使人来,莫不倾动加礼,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敬亭亦无所不安也。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