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
上升的国家肯定有国运,所谓“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就是这个道理。就在日本进退两难,估摸着怎么也躲不过这场大难的时候,天上掉了个大元宝。
1901年开年的时候,刚刚从驻俄公使改任驻英公使的林董捎了一句话回来,一听这句话就有人骂开了:“林董是不是给俄国人逼成了八嘎?怎么满嘴胡说八道?”
林董挨骂有挨骂的理由。首先他原来是跟着榎本武扬投降过来的幕府海军,投降后还不老实,给明治政府关了两年。放出来以后说他原来是幕府派到英国学海军的,让他去海军效力,可他又不干,自说自话到神奈川县衙去谋了个饭碗。当时的神奈川知事正好就是陆奥宗光,觉得这死硬分子英语不错,自己去中央衙门时把他顺便一起带去了东京。甲午战争以后林董是驻清公使,俄国吃紧了又派到俄国去做公使,两年任期满了,转到英国,其实有点“在俄国受累了,到伦敦去休息一下吧”的意思。
不是老革命,最多只是“起义军官”,出身不好还不完全是这次挨骂的理由,主要是这次林董捎回来的话让人听着新鲜:“请速探讨日英同盟的可能性。”
伊藤博文最气愤:“外务省人全死了?怎么派了个文盲去当英国公使?”伊藤正为想不出对付俄国人的招数在抓狂呢,别说对付,连怎么妥协的招都想不出来。
伊藤的发火有道理,大英帝国(当时日本人叫“大不列颠帝国”)是什么国家,那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人家奉行的是“两强标准主义”,就是说大英帝国的海军必须是比余下两个海军大国的总和还要强,英国传统的国策就是“光荣的孤立”(Splendid Isolation)——太牛了,不好意思和你们这些小混混一起玩。你林董现在说出要不要考虑和英国人结盟,你是谁啊,吃饭问题都还没有解决,连4000吨以上的军舰都造不出来的日本,人家凭什么要和你结盟?
但这世界上就会有这种“连财主家都没了余粮”的时候。“七大洋上日不落”的大英帝国,那几年正走背字。从1880年到1902年这20多年里,英国在南非和荷兰人后裔布尔人接连打了两次布尔战争,第一次战争英国人败了,第二次战争好容易才战胜,但耗费国力太大,所以没了余粮。
这世界上莫名其妙的学问不少,其中有一门就是“地缘政治学”(Geopolitics),还分成大陆系、英美系什么的。反正根据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地政学概念,占据了“世界岛”中心位置的斯拉夫人国家俄罗斯就是天敌,怎么着都得把俄国人制服了。
制服俄国人的方法也很简单,把它封在那个世界岛里面就行了,出不来的敌人就不是什么可怕的敌人。所以从大英帝国一直到现在的美国,对付不管是沙俄还是原苏联,包括现在的俄罗斯,其方法都是一个:不给你出海口的机会。
1885年发生的巨文岛事件就是一个极为典型的例子。
巨文岛是位于朝鲜济州海峡的由3个小岛组成的小群岛,名字据说是北洋提督丁汝昌起的,因为丁汝昌在岛上发现这么个小岛居然儒生还不少——“巨文化”。但巨文岛的英文居然是“汉密尔顿港”(Port Hamilton),这是为了纪念在1845年下令英国军舰对该岛进行调查的英国海军部办公厅主任汉密尔顿。俄国人对这个小群岛挺有兴趣,在和日本交涉开国的时候到过那个岛,后来觉得修煤炭仓库太麻烦就不提了。美国人对这个小岛也有过兴趣,和朝鲜朝廷交涉以后没下文,美国人也就忘了这茬。但是1885年4月英国突然出动了3艘军舰占领了这个岛,在岛上修起了海军基地。
那年在阿富汗发生了潘德事件(Panjdeh Incident),俄阿国境发生了小规模冲突,差点升级成英俄战争。事件最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了,但在冲突过程中为了防止俄罗斯人从太平洋出逃,英国人才抢先占领济州海峡的战略要点,堵住俄国人。
朝鲜当时还是大清的属国,俄国人后来向李鸿章抗议,说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也出兵朝鲜。后来在李鸿章的斡旋下,随着阿富汗冲突的和平解决,英国人于1887年撤出了巨文岛。
英国和俄国,一直到现在的美国和俄国就是这么个关系。所以英国在甲午战争一开始有意无意地有点偏袒大清,这是因为英国需要一个国家帮着封住俄国人。现在大清指望不上了,而损耗巨大的英国国力,使得20年以后的英国已经无法自己出手去直接面对俄国人了。所以对俄国人在远东地区要突破封锁的举动,英国人需要日本人帮一把。
这就是“日英同盟”的背景。
山县有朋和桂太郎虽然只是一介武夫,却看出了这种可能性。在林董上任之前就交给了他这个任务,而有名的政治家伊藤博文却没有估计到这种可能性,说明没有人会永远正确。
英国人能向日本人提供什么?能提供军舰,当然要收钱;没钱没关系,大英帝国可以借;但不是国家贷款,日本可以在伦敦通过发行公债的方法筹集资金。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只要有人肯出钱,还得上还不上的风险与皇帝陛下无关。
反正日本人胆气壮了,1902年1月30日正式缔结日英同盟的时候,日本举国进行了提灯游行,用大文豪夏目漱石的话来形容就是:“穷孩子突然过继给了一个大财主。”
反过来说俄国人有点沉不住气了,2月12日俄国外交大臣拉姆斯多夫召见日本公使栗野慎一郎,莫名其妙地向栗野讲解俄法协定的内容,听得栗野直想笑,这简直是“你有蛤蟆镜,我有香港脚”嘛。
拉姆斯多夫和栗野废话完了立马就去找大清商谈从中国东北撤军的事。最后定下来10月8日以前撤退辽河以西的全部俄军,剩余奉天、吉林两省俄军在1903年4月8日之前,黑龙江省俄军在1903年10月8日全部撤回。
后来辽河以西的俄军确实是按计划撤退了。撤完了俄国人也从日英同盟的冲击中冷静了下来,又想起老祖宗阿穆尔斯基伯爵穆拉维约夫的名言“决不能在俄国国旗升起过的地方降下这面旗帜”,不干,反悔了。向大清提出了包括有关蒙古问题的七条,想刁难大清。
说实话,当时的大清和死人相比也就多一口气而已,和他说什么都没用。只是英美日三国联合提出抗议,敦促俄国早日履行撤军诺言。
可能是俄国人仔细想了想,觉得日英同盟也没什么可怕的。首先英国人不会亲自上阵和俄国人打,因为同盟条约里面写得很清楚:若签约国只和一个国家发生战争,则另一签约国保持中立,同时阻止第三方参加战争;若签约国同时和两个国家发生战争,另一签约国才有参加战争的义务。这本来是英国人老奸巨猾,想让日本帮忙封住俄国人,自己又不愿意赤膊上场,结果给俄国人看出来了。
英国人不上场,俄国人怎么会害怕日本人呢?回想起当初怎么就急急忙忙答应了从满洲撤军,俄国人为自己的失误感到很惭愧,发誓再也不能往三色旗上抹黑了。撤个什么军,老爷要进兵了,1904年俄罗斯突然向朝鲜通告,他要行使在1898年从高宗国王那儿得到的在朝鲜的森林采伐权。同时俄军开始向朝鲜移动,5月上旬占领了鸭绿江口的龙岩浦。
俄国人认为那时是开战的最好时机,因为英国人还没有从布尔战争中恢复过来,只要半心半意地对付一个小日本就能够拿下朝鲜,巩固满洲,过几年英国人喘过气来了,这些地方也已经成了俄罗斯的“固有领土”了,时不我待。
三十一
可是,参谋本部得出的结论也是“现在是最好的开战时期”,理由是:
1.俄国周围有土耳其、芬兰、德国和英国这些“不稳定国家因素”,无法在远东使用其全部兵力。
2.俄军训练程度很低,远东俄军的编制就有问题,而且从来没有进行过演习。
3.西伯利亚铁路尚未全部完成,而且还是单线,贝加尔湖还只能使用船舶进行运输。
4.朝鲜、中国满洲地区的交通极为不便,对大兵团作战不利。
5.俄军海军分为波罗的海舰队和远东舰队,而且远东舰队分驻旅顺和海参崴,能够各个击破。
6.俄军无法在中国满洲地区、朝鲜取得给养,只能依靠后方运送,这样兵员运输和给养运输就会产生竞争关系,起码俄军无法进入朝鲜。
7.俄国内忧外患,从尼古拉一世时代开始社会主义者、共产主义同盟就活动频繁,无法举国一致。
8.朝鲜只能支持日本。
和后来的参谋本部不同,当时的参谋本部还是很认真地在分析形势,得出的结论也全部在后来的战争进程中一一得到验证。
而俄国人呢?
战争的主角是军人,军人能否冷静客观地观察对手,对对手做出评价,基本上就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能够在现场观察对手的军人,不用说是驻对手国的武官。驻日本的俄国武官对日本陆海军的评价是怎样的呢?
从1900年开始驻日本的俄国陆军武官万诺夫斯基在他发回国内的报告中是这样评价日本陆军的:“日本陆军还在乳儿期,按照欧洲最弱国家的陆军标准来衡量日本的话,仅仅达到道德上的标准就起码还需要100年。”
这位俄国陆军武官不从日本陆军的装备和作战能力来评价日本陆军,而是选取了一个极为抽象的“军队道德标准”,军队的道德标准主要包括军人对国家的忠诚以及诸如对上官及其组织之类的军队内部的统帅能力。这位武官居然没有注意到在日本陆军中几乎可以称为过剩的这种服从和忠诚,其观察能力到底怎样也就毋需评价了,可悲的是这份《万诺夫斯基报告》成为了俄国军方分析日本陆军的基础。
1903年4月,在神户举行了“海军大观舰式”,前来参观的外国军舰中有一艘俄国巡洋舰“阿斯科尔特号”,舰长戈兰玛契科夫上校在观舰式后对俄国公使罗曼·罗森说:“日本海军依靠向外国购买军舰总算凑齐了物质装备,但是根本还没有具备我们所拥有的海军精神,在军舰的操纵,舰队运用方面的水平也还是非常幼稚的。”
同时在场的英国海军武官的评论则是:“能和日本海军在军舰操纵和舰队运用方面并肩的就只有英国海军。”
被誉为俄国最优秀的将军俄国陆军大臣阿列克塞·库罗帕特金大将在1903年访问日本后也下了这样的结论:“一个俄国兵可以对付三个日本兵,而我们只需要14天的时间就能够在满洲集结40万大军,这已经是击败日本陆军所需数量的3倍了。所以说将来要发生的与其说是战争不如说是一场军事散步更为合适。”
其实,除了对日本兵的战斗力的估价有偏差之外,这位俄国陆军大臣并没有什么有负盛名的举动。首先他的战略思想就很俄国化,虽然他认为一个俄国士兵能够对付三个日本士兵,但他还是计划使用3倍于日本陆军的兵力,虽然他认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只是一次“军事散步”,可他并没有准备进攻,而是准备退却退却再退却,一直退却到哈尔滨,在日本陆军不可能维持其补给线之时再和日军决战。
听起来不太酷,但这是很俄罗斯的战略,是俄罗斯人思维的结晶。好的战略肯定是简单的战略,外行一听也能明白的战略,凡是很复杂、很高深且不是专家就听不懂的战略一般只能导致失败,这在世界战争史上已经被无数次地证明了。而且适合于一个民族的战略在根本上就只有一种,以前的拿破仑,以后的希特勒无不在这个俄罗斯战略面前丢盔弃甲,而标新立异地追求创意,很可能适得其反。
应该说这个计划是完美无缺的,如果以后的俄国军队能按照这个计划作战,日本根本就没有任何机会。要阻止俄国人南下,只有大英帝国亲自出手,第一次世界大战会不会提前10年爆发不知道,但日本肯定是完了。
那为什么俄国人失败了呢?答案从库罗帕特金将军去远东俄军总司令部赴任之前向维特伯爵辞行时发生的对话中就可以知道了。
维特伯爵说:“将军的计划肯定能够成功,但是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库罗帕特金不解地问。
“将军到了满洲以后,立即逮捕阿列克塞耶夫将军,将他押送回彼得堡,否则你的计划将无法执行。”
“感谢伯爵的建议,但这是不可能的,陛下最信任的将军就是阿列克塞耶夫,而且他是我的上官。”
阿列克塞耶夫中将是驻旅顺的俄国远东总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宠臣。维特伯爵对他的评价是:“怎么可能会发生这种事情,这么一个白痴统率了几十万士兵,那些士兵太可怜了。”这位沙俄帝国的远东总督居然不会骑马,每年检阅的时候都是徒步行走,因为据说他是海军中将,但他也从来不上船,因为他有晕船的毛病。
这样天照大神除了日英同盟之外,还给了日本人一个叫作阿列克塞耶夫中将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