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浩瀚大洋是赌场(上)
15807200000051

第51章 “三驾马车”的神话(1)

八十二

海军在处理二·二六事件时表现不错,特别是横须贺镇守府司令长官米内光政和参谋长井上成美立场坚定,所以米内光政后来飞黄腾达是理所当然的,要不然无法解释海军兵29期128人中吊床号只有68名的米内光政如何能够升上海军大将,当上海军大臣这个事实。

至于那个“三驾马车”中的井上成美的吊床号是37期的第二名,以少将军衔出任军务局长本来就算正常,更不要说井上成美长期就是米内光政的参谋长了。

这二位加上山本五十六被称为海军省的三驾马车,长期以来被人吹嘘得神乎其神的,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

他们反对缔结“德意日三国同盟”是事实,反对的理由是三国同盟会导致和英美直接冲突也是事实,确实他们不希望和英美开战。但是能不能推导出不少日本人所相信的:如果这三驾马车继续主持海军省,日本就不会和英美直接冲突,所以日本也就不会走上那条不归路的神话呢?

不能。

三国同盟是日美冲突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全部内容。日本和英美冲突的根本是在中国和东南亚的利益上。只要存在着这种利益冲突,不走向全面战争是不可能的,这才是三国同盟最终能够成立的真正原因。即使按照一些日本人的愿望,假设海军省继续由这三驾马车主持,并且确实没有结成三国同盟的话,日美还是会走向全面战争。

看看这三驾马车在主持海军省的时候都干了些什么就知道了。

淞沪会战开始后,日本海军积极参与轰炸中国大陆。1937年12月12日,美国炮舰帕纳伊[USS PANAY(PR-5)]和3艘油轮在南京江面上遭到从常州基地起飞的3架96式舰上攻击机,6架96式舰上爆击机的轰炸和9架95式舰上战斗机的扫射而被击沉,3人死亡,48人受伤。当时停泊在帕纳伊旁边的英国炮艇瓢虫号[HMS LADYBIRD (1916)]和蜜蜂号[HMS BEE (1915)]参加了营救。而瓢虫和蜜蜂是刚刚在芜湖受到日本陆海军的炮击仓皇逃到南京来的。这两起袭击事件都与后来的甲级战犯,当时的野战重炮兵第二联队长桥本欣五郎大佐有关。

后来日本军方对这几起事件都进行了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处分负责人。但是坚决反对这种处理方式的就是海军。在此之前的8月26日,英国大使克纳茨伯尔·休盖森先生在江苏太仓附近遭到日本飞机扫射而受伤,负责调查的海军军务局就坚持是中国飞机涂了太阳标志去攻击悬挂米字旗的英国大使车队。

军务局派去调查的是对美最强硬派的高田利种中佐,就在连高田也不得不承认是日本海军飞机所为之后,海军次官山本五十六还在坚持:“如果英法在苏伊士地区打仗,日本大使的车队经过受到射击,英法会不会赔偿?弄不好还要问你一个‘妨碍战斗’的罪名呢。”

这才是“三驾马车”,他们并不像现在被神话了的那样。

“满洲事变”、“诺门罕事件”和“法属印度支那进驻事件”被称为“昭和三大下克上事件”,都是陆军搞出来的。尤其是1940年9月23日,日军进驻北部法属印度支那和9月27日缔结的《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引起了日本和英美彻底反目,美国立即宣布了对日本的废钢铁禁运,可以说法属印度支那进驻事件是太平洋战争的直接导火线。

但是,是不是英美在此之前对日本的看法就仅仅是从财迷心态出发,只是对日本影响了其在中国大陆的经济利益有点意见,对日本感到真正威胁还是从进驻法属印度支那以后?也就是根据“海军好,陆军坏”的理论,如果陆军不那么胡来,日本是不是最后还能和美国不撕破脸?

不是这样的,在日本陆军进驻印度支那前英美就已经直接感受到了来自日本的威胁,进驻印度支那已经是日本军队的南进准备工作的最后一步了,换句话也可以说是南进开始的第一步了,只不过是把这种感受变成了现实。英美并没有像甲午战争时的李鸿章和日俄战争时的尼古拉二世那样被一闷棍打得眼冒金星,而是有条不紊地在启动应急方案,因为日军进攻法属印度支那是有前兆的,在英美的意料之中。

1939年2月13日,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重庆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谴责日本军队侵占中国领土海南岛的行径,指出:“进攻海南岛和1931年日军进攻奉天一样,换句话说进攻海南岛就是太平洋上的九·一八事变,奉天是满洲事变的发源地,海南岛是太平洋事变的发源地。”

日军在1938年进行的一连串作战行动,侵占汕头、南宁、海南岛就是将战火烧到法属印度支那的前奏。

欧美诸外国是怎样看待日军的这次行动的呢?

法国政府认为:“作为一个更加庞大计划的一部分,日本是不会放弃海南岛的,因为日本企图支配北部湾。”英国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把这个行动解释为:“这是日本企图把英属文莱和马来西亚纳入日本经济自给圈的长期计划的一部分,下一步就应该是在远东和英法直接冲突,德国、意大利在欧洲的出击了。”而美国驻日大使约瑟夫·格鲁在发给美国国务院的报告中说:“日本得到了能够建设强有力的海军空军基地的地方,从海南岛开始日本向美国、法国、英国或者荷兰领土的进攻范围扩大了600英里,能够极其容易地截断香港和马来。占领海南岛是日本南进政策中最有逻辑的第一步。”

走出这第一步的,就是这个三驾马车主持海军省的时候。

八十三

侵占海南岛,并不是像日军宣称的为了切断“援蒋路线”的单纯作战行动,如果认为当时战火已经烧遍了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再加上一个海南岛也只不过是日本人在中国又扩大了一点战区范围而已的话那就错了。日军进攻海南岛有着更加重要的原因。

攻占海南岛的计划当然是军令部提出来的,但海军省对军令部作战课长草鹿龙之介大佐所制定的计划虽然不是那么积极支持,但也不是那么积极地反对,除了山本五十六次长在一开始有过反对意见之外,海军大臣米内光政的意见是:“如果在作战上和军事上有必要的话。”

当然在作战上和军事上有必要,但是提出这个计划的日本海军还有着其他的目的,就是为了海南岛的铁矿石。海南岛本来就有号称贮藏量500万吨的田独铁矿,日军占领后发现的石碌铁矿更是储藏量号称25亿吨的巨矿,最重要的是石碌铁矿的矿石品位高达62%。负责开采项目的“日本窒素肥料株式会社”的人是这样描述石碌铁矿的:“石碌山整座山全部是品位65%的赤铁矿,储藏量估计在4亿到5亿吨,你能在石碌山找到一块不是铁矿石的石头,拿来我给你换一瓶啤酒。”

这个“日本窒素肥料株式会社”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不能只从字面上去理解这只是个化肥公司,日本在朝鲜半岛和中国进行的矿产开发基本上都是它承包的。所以麦克阿瑟来了以后把它指定为“财阀”,给解散了。像旭化成、积水化学工业、信越化学工业、三菱材料等现在世界有名的日本化工企业都是出自它这里。剩下一个继承了“日本窒素”这个名字的企业就是有名的“チッソ株式会社 (CHISSO CORPORATION)”,这个名气更多地是来自于它是有机汞污染而造成“水俣病”的元凶。

日本当时的铁矿石基本上来自朝鲜和中国东北,但这两个地方都是陆军的控制地区,就是说铁矿石在陆军手上。日本的陆海军是生死仇人,同样生产军需品的工厂车间绝对不会在同一个车间里为海军和陆军同时生产,而是盖上两个车间,一个门口挂上“陆军大臣指定生产场所”,另一个门口挂上“海军大臣指定生产场所”的牌子进行生产。海军要钢铁,只能看手里有铁矿石的陆军的眼色。

海军就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1939年8月28日,军令部次长古贺峰一在向山本五十六海军次官提交的名为《有关事变后南支北支方面警备兵力配备及设施整备标准的目标》的提案中对于海南岛是这样定位的:“和台湾一样,是南方作战时有力的前进根据地。”

地位如此重要,所以需要一支庞大的兵力来维持,那个提案中是这么写的:

常驻兵力:

陆上兵力:5000名;

航空兵力:陆攻两队,舰战一队,分驻三亚,海口和三岛;

海上兵力,驱逐舰一队或者鱼雷艇一队,炮艇12艘;

战时兵力:

航空兵力:陆攻10队,舰战6队,水侦2队,飞行船4队;

海上兵力:高速战舰战队或者巡洋舰战队两队,鱼雷艇战队一队,航空战队一队,运输船50艘,补给舰只10艘,其余小型舰艇数10艘。

除了海南岛之外,这个方案还对厦门、汕头等华南九个地区的兵力列举了具体数字。要注意“平时”这个词的用法。日本陆军的参谋系统有专门负责占领区民政的组织,占领之前进行渗透和收集情报,占领之后就负责管理。但日本海军不进行地面作战,占领土地不是海军作战的目的,所以日本海军的参谋系统没有这样的组织。按理讲占领海南岛之后应该交给陆军,可是日本海军在海南岛不是这么做的。

汪精卫伪政权是在1940年3月成立的,这个伪政权成立的前提是1939年12月底双方签订的《有关日支新关系的协议文件》,这个协议中明确贯彻了日本海军有关“战争结束以后也要保有海南岛”的“海南岛特殊区域化”方针。犬养毅的老三犬养健参加了谈判,犬养健在战后出版的回忆录中说:“就只有一点,那就是占领强化。日本方面的原案精神就是华北从中国事实上独立,海南岛成为日本海军所有,世界上没有这样的傀儡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