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田岛海军兵学校基本上是英国式的,但是有一条特别的纵向编成“分队”的制度却是从美国海军学院学来的。分队由大约40人左右的3个年级的学生编成,三年级学生被称为“一号生徒”,在分队里起指导作用,二年级学生是“二号生徒”,帮着一号生徒敲边鼓,所有动手的体力活都是被称为“三号生徒”的一年级新生去干。海军兵学校学制三年或者四年,所以有时还有“四号生徒”。一个学生在校期间最多和前后7届的学生朝夕相处,而海军兵学校除了“坐学”——就是课堂教学以外,所有的生活、训练全部以分队为单位进行,以此来培养海军的向心力和对先辈学生的绝对服从。
为什么要这样?海军有海军的特殊性。首先,海军战斗在茫茫大海上,要活大家一起活,船沉了大家一起死,可以说是一个从大头兵到舰长长官的命运共同体;反过来说,这些大老爷们成天挤在一个闷铁罐子里,充满着烦躁、不安和狂暴的因素,因此海军教育的第一条就是人际关系教育,这可是人家大英帝国的皇家海军花了上百年摸索出来的经验。
道格拉斯少校带给海军兵学校的另外一件东西是体育运动。海军兵学校在1874年首次召开了叫“竞斗游戏会”的运动会,这就是现在日本学校、企业等各团体每年都要开一次的“运动会”的前身。
海军兵学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了入学考试的严肃性,除了皇族成员之外,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没有阶级等级的任何限制。明治初年,也就是1870年的日本是一个极其贫穷落后的国家。海军兵学校招生公正、学费生活费全免、毕业就是国家保证终身前程的海军军官,立即成为青年人最理想的去处之一。所以和陆军士官学校一样,海军兵学校也能征集到最优秀的学生,海军兵学校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英国教官撤走以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也没有放松,教学质量没有下降,海军兵学校就这样成为了世界三大海军学校之一。有了这个条件,日本海军就能够保证军官的质量。
当然海军兵学校的教育进入20世纪以后没有与时俱进,落后于时代了,这也是日本海军失败的一个原因,这点以后再说。
在培养人才的同时,海军的组织建设也在进行。明治维新主要是在萨摩藩(现在的鹿儿岛县一带)和长州藩(现在的山口县一带)的支持下进行的,所谓“萨长同盟”就是指的这件事。维新以后,长州藩执掌了陆军,萨摩藩则主宰了海军,有所谓“长州的陆军,萨摩的海军”的说法。日本海军发展初期的三位主要人物,先后担任过海军卿、海军大臣、主持海军军政的川村纯义、西乡从道和担任过参谋本部次长、参谋本部海军部长、主持海军军令的仁礼景范全是萨摩人。
明治海军最早是军政军令统一的,海洋海面分成“海军区”,海军舰船分配给分设的“镇守府”管辖。最早是1875年在横滨设立了“东海镇守府”,后来移到横须贺改名为“横须贺镇守府”。当时本来还计划在长崎设“西海镇守府”,但一直没设立起来,倒是在1889年又加上了吴和佐世保两个镇守府,成为三个海军区。1901年又设立了舞鹤镇守府,成了四个海军区。原来还计划在北海道的室兰设立一个镇守府,但没有实现。1905年日俄战争以后还设立了一个“旅顺镇守府”,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1914年才撤销。
和1878年就从陆军省独立出来的参谋本部相比,军令部15年后才从海军省独立出来,也就是1893年,而且一开始的名称还是“海军军令部”,把“海军”这个定语去掉又花了40年的时间,到1933年才成了“军令部”。
笔者在《军国幕僚》中讲过参谋本部从陆军省独立出来从而形成日本陆军军政军令分离的来龙去脉。在陆军军政军令分离的时候,海军还没有分离。这里面最大的原因就是陆军军政军令分离的直接引发因素是被称为“竹桥事件”的兵变,而海军和陆军不同。陆军随便有几个人拿了枪就能造上一反,而海军非得全舰一致才能开动那艘军舰,而且就算全舰一致,码头上不给加煤,军舰也就是个浮在水面上的铁盒子而已,所以兵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此在一开始,军政军令分离时就没有考虑海军。
所以参谋本部独立的时候,海军连参谋部都没有,相当于参谋部的一部分职能由海军省军事部执行。日本陆军的参谋制度和以后的军政军令分离是从德国引进的,而日本海军是学自英国,所以海军一开始在组织上没有参谋部也很正常。到现在,英国皇家海军和美国海军也都没有“参谋部”这个名字。英国皇家海军更邪门,虽然没有海军参谋部,但海军大臣(也叫“首席海军卿”, First Sea Lord)居然同时是“海军总参谋长”(Chief of Naval Staff),也不知道这个“总”字从何而来。
但海军看着陆军有个参谋本部比较眼红,海军军事部也想从海军省独立出来,成立“海军参谋本部”。却遭到了从德国引进参谋本部制度的山县有朋和桂太郎的坚决反对,理由是陆海战的性质不同,陆军是主力而海军只是支援力量,大家一人一套参谋只会没事就扯皮。陆战是智慧的战场,海战只是训练的战场,陆将要学的多,海将只要会航海就行……反正海军设参谋部没有任何必要,而且,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海军有参谋部的。
其实陆军的坚决反对,根本理由并不是表面上说的那些车轱辘话。参谋本部是天皇的幕僚部,好不容易得到了这个位置的陆军绝不容许海军来分一杯羹。当然陆军也弄不清楚海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才有海军简直都不配设“参谋”位置的这一邪门理论。据说是陆军没了参谋打不了仗,陆军参谋能构思出精彩的作战方案,而海军的所谓“参谋”不就是抄抄写写的文书员?在陆军眼里,海军就是操纵机器的工匠,完全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余地,你的参谋再能干,水兵训练得再好,速度是10节的军舰你开不出11节来,3000米射程的大炮你打不到3100米,海军打仗不就是大家一字排好,大炮开口说话,谁的口大谁赢吗?有什么“战争艺术性”可言吗?现在就这么一拨工匠也要学陆军,搞什么参谋制度,你说可笑不可笑?
参谋部不稀罕,但是诸军种的联合参谋部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挺时髦的玩意儿。现在大名鼎鼎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Joint Chiefs of Staff)其实是1942年6月20日才成立的。大国中成立军种间联合参谋部较早的是英国,1939年成立的英国参谋长委员会(Chiefs of Staff Committee)的起源也只能追溯到1923年成立的皇家防卫委员会(Committee of Imperial Defence)。
但是一般被认为没有什么创造力的日本人,倒早在1886年3月就捣鼓出来一个“统合参谋本部”来统管海陆,但刚过两年就又分了家。回顾一下这一段刚拼好铺盖就分炕的历史,对于了解日本海军是很有帮助的。笔者在《有一类战犯叫参谋》里面讲过一点那段历史,这次从海军的角度再来看看那段历史。
陆军反对海军建参谋部,就连海军也不是人人喜欢参谋部。首任海军大臣西乡从道就不喜欢什么参谋部,因为西乡从道是陆军出身,其实不懂海军。他出任海军大臣的时候,军衔还是陆军中将呢,后来才混上元帅海军大将的。当时有个从英国留学回来的海军大尉叫黑冈带刀,他是海军参谋部最积极的鼓吹者。他在1881年升了少佐去当驻英武官的时候,说动了当时的海军卿川村纯义。在黑冈那儿,被桂太郎用作反对成立海军参谋本部的理由,全成了应该赶快成立海军参谋本部的理由——日本是海国,有了战事海军是先锋,先锋没有了参谋本部怎么行?大家都是天皇陛下的战士,人人平等,为什么陆军有的海军没有?
黑冈干脆就来了个狮子大开口,干脆提出设立一个“统合参谋本部”,下分陆军部和海军部,参谋总长由陆海军轮流坐庄。黑冈本想用这些条件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地换取陆军的让步,谁知道他的提议被当时的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听进去了。伊藤博文虽然不是军人,但利用他的声望和人脉,愣是说服了陆军和海军共同成立了一个“统合参谋本部”。首任参谋总长是有栖川宫炽仁亲王,陆军部部长是曾我佑准陆军中将,海军部部长是仁礼景范海军中将。看过《有一类战犯叫参谋》的读者可能都还记得,除了山县有朋不在以外,这些人几乎就是当年在“西南战争”中去打西乡隆盛贼军的那班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