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问答式早教百科
15808500000008

第8章 2~3个月宝宝的早教(2)

怎样用拉线法训练宝宝的握力

爸爸妈妈也可以用拉线法训练宝宝的握力。第3个月的宝宝可能还不会自己拉线,但可以买一些带拉线的玩具,最好是一拉线就会动或发出响声的玩具。开始训练的时候,妈妈可以把线放到宝宝手里帮宝宝拉,玩具的活动或响声会刺激宝宝的兴趣,经过多次训练宝宝就会自己拉线了。

怎样用抓悬挂物法训练宝宝的握力

爸爸妈妈也可以用抓悬挂物法训练宝宝的握力。

第一步:在宝宝小床的上方,低低地悬挂一些色彩鲜艳的小软塑动物或其他东西,先晃动悬挂物引发宝宝的注意,然后拉着宝宝的手帮他抓,慢慢地逗引宝宝自己伸手去抓。

第二步:妈妈或爸爸用手把栓绳的玩具塞到宝宝手里,然后趁宝宝没有抓牢的时候,突然把玩具提起来,以此来刺激宝宝的兴趣。

经过几次刺激之后,宝宝就会主动挥舞小手去抓。

怎样用抓球法训练宝宝的握力

爸爸妈妈也可以用抓球法训练宝宝的握力。

第一步:训练的时候,先让宝宝趴着,然后把一个色彩鲜艳的球,从宝宝手可以抓到的地方慢慢滚过。

第二步:刚开始球从一侧滚到另一侧时,宝宝会专心地看,经过几次重复之后,宝宝很快就会伸手去抓这个球。

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训练方法,不仅可以训练宝宝手的握力,而且还可以训练宝宝追视的能力。

语言能力提高练习

怎样培养宝宝的发音和语言能力

这一时期,爸爸妈妈要逐步培养宝宝的发音和语言能力。这时的宝宝能发出较多的音,并能清晰地发出一些元音,爸爸妈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培养宝宝的发音能力,在宝宝情绪愉快时多与宝宝说笑。

比如有时宝宝哭个不停,妈妈可以轻轻抱起宝宝,用手指在他嘴上轻拍,让他发出“哇、哇、哇”的声音,也可以将宝宝的手放在爸爸妈妈的嘴上,拍出“哇、哇、哇”的声音。

这些都可以作为宝宝发音的基本训练,使宝宝感受多种声音、语调,促进宝宝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认知能力提高练习

视线转移能力怎么训练

第一步:爸爸妈妈可用两个玩具来逗引宝宝,让宝宝先注视一个玩具。

第二步:再拿出另一个玩具,训练宝宝的视线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也可以在宝宝正集中注视某一玩具时,迅速移开玩具或将玩具转向另一边。这样可以训练宝宝在注视目标消失之后用视线寻找新的目标。

怎样培养宝宝的声音感受能力

第3个月是宝宝大脑发育与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要尽量让宝宝多看、多听、多摸、多玩,不仅要多与宝宝进行语言交流,而且可以不失时机地录下宝宝的“咿呀”声并放给他听,或选择优美、轻柔、明快的乐曲放给宝宝听。培养声音感受能力可给宝宝的大脑添加“营养”,同时也可促进宝宝的听觉和音乐才能的发展。

情绪和社交能力提高练习

什么是快乐反应

宝宝总是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并且对美好的事物会作出快乐反应。在第3个月初时,宝宝会明显地对照顾他的人,尤其是爸爸妈妈做出快乐的反应。

怎样培养宝宝的快乐反应

培养宝宝的快乐反应,爸爸妈妈要因势利导,经常用亲切友善的语气和宝宝说话,并伴以多种表情,使宝宝的情绪得到充分的激发。此外,还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个镜子,让宝宝通过镜子认识镜子中的“小伙伴”,宝宝对这个小伙伴的亲昵友爱的反应,也是对他人、对周围环境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的体现。让宝宝多与亲善他的人接触,对培养宝宝的亲和性以及丰富视觉体验都有好处。

怎样培养宝宝的社会行为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即有的宝宝一见陌生人就哭,更不用说让爸爸妈妈以外的人抱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很大原因就是宝宝在很小的时候缺乏社会行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宝宝出生后要从自然人变为社会人,首先就要与他人交往,这种最初的交往会影响宝宝成人后的社会交往。宝宝交往的第一个对象是妈妈,这也是宝宝与人交往的根本基础。其次就应该是爸爸了。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而且大多住的是楼房,别说是宝宝,就是大人之间的交往也不多。所以,爸爸妈妈要从长远着想,尽量为宝宝创造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多让宝宝见见陌生人,或者让邻居抱一抱,让宝宝对更多的人微笑,愿意与更多的人交往。但应该注意的是,尽量避免带宝宝到人多的公共场所,以免感染疾病。

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练习

怎样让宝宝的生活有规律

有规律的生活有利于宝宝的神经、消化等系统的协调,有利于宝宝的身心发展。要使宝宝养成吃—玩—睡的规律生活习惯,爸爸妈妈可利用一些条件反射,来训练并帮助宝宝形成规律。为此,从第3个月开始,宝宝每天的作息时间可以参考以下方案:

6∶00~6∶30 起床、换尿布、盥洗、喂奶

6∶30~8∶00 视听训练、游戏、做操

8∶00~10∶00 换尿布、洗澡、第一次睡眠

10∶00~10∶30 喂奶

10∶30~12∶00 活动或户外活动

12∶00~14∶00 第二次睡眠

14∶00~14∶30 喂奶,喂鱼肝油

14∶30~16∶00 活动

16∶00~18∶00 第3次睡眠

18∶00~18∶30 喂奶

18∶30~20∶00 活动

20∶00至次日6∶00夜间睡眠(22∶00时还需喂奶一次)

以上的时间安排表,可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怎样调整夜间喂奶的时间

对于第3个月的宝宝来说,夜间大多还要吃奶,妈妈如果发现宝宝的体质很好,就可以设法引导宝宝断掉凌晨2点左右的那顿奶。将喂奶时间做一下调整,可以把晚上临睡前9~10点钟这顿奶,顺延到晚上11~12点。宝宝吃过这顿奶后,起码在4~5点以后才会醒来再吃奶。这样,妈妈基本上就可以安安稳稳地睡上4~5个钟头,不会因为给宝宝半夜喂奶而影响休息了。

怎样养成有规律的睡眠习惯

随着宝宝的一天天长大和睡眠时间的逐渐减少,帮宝宝养成有规律的睡眠习惯就显得十分重要。所谓有规律的睡眠习惯,就是按时睡、按时醒,睡时安稳、醒来情绪饱满,并可以愉快地进食和玩耍。这种有规律的睡眠习惯,不但有利于宝宝的身体发育,而且有利于宝宝神经系统和心理的发育。

所谓规律也不是千篇一律的,每个宝宝都有不同的睡眠习惯,爸爸妈妈应该在护理中找出适合自己宝宝的规律。在验证这个规律确实对宝宝的健康发育有利之后,就要按照这个规律坚持实行,不能任着宝宝的小性子说变就变。宝宝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良好的睡眠习惯就形成了。

由于宝宝的个体差异较大,在白天,有的宝宝每天上午睡3个小时,下午睡两个半小时,而一些爱活动的宝宝,每天上午或下午只睡1次。在夜里,有一夜醒2次的宝宝,也有只醒1次的宝宝,还有的宝宝睡得较沉,可能从头一天晚上9点一直睡到第2天早晨6点,甚至中途妈妈给他换尿布也不醒。

妈咪达人支招

宝宝的生活作息一定要有规律。给宝宝喂奶我会定时定量,每两次喂奶间隔时间都很均匀;至于辅食呢,就在两次喂奶之间吃,一般都靠近喂奶前;睡眠时间要充足,早睡早起,差不多九点半睡觉,六点就醒了。午饭后会让宝宝睡1~2个小时的觉。宝宝睡眠充足了。身体自然很健康,精神头儿也很足,而且多睡觉,宝宝的个头儿长得也比同龄很多宝宝要高呢。

安全感

什么是安全感

0~1.5岁的宝宝处于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当他哭、饿或者身体不舒适时,爸爸妈妈是否及时出现,是他对这个世界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基础。适度的安全感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基础。

怎样建立宝宝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学龄前儿童与人建立积极情感关系的保证。宝宝在儿时拥有了安全感,在上学时就敢接近别人、与人交往,并体验到交往的乐趣,激发探索的热情。有安全感的宝宝会觉得爸爸妈妈是爱自己的,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爸爸妈妈会及时出现,因此会更加大胆地去探索世界。相对于缺乏安全感的宝宝而言,有安全感的宝宝随着年龄的增长,更愿意离开爸爸妈妈,不会占用爸爸妈妈的很多时间,更能养成独立精神。

宝宝饥饿、困倦或疼痛时所发出的哭声有着细微的差别,细心的妈妈往往能够分辨出这些差别,因而能正确地满足宝宝的需要。长此以往,宝宝会对妈妈产生信任,因此建立起安全感。

无论宝宝在何种状况下哭,粗心的妈妈都分辨不出宝宝哭声的差别,无法满足宝宝的真实需要,而是根据自己的猜测来满足宝宝。长此以往,宝宝会对妈妈缺少信任。

想要获得宝宝的信任,帮助宝宝建立安全感,爸爸妈妈只需和宝宝相处时把自己的眼睛、耳朵及其他所有的感官都用在宝宝身上,就可以敏感地捕捉到宝宝发出的信号。

有一种观点认为,宝宝哭了不要抱他,如果宝宝吃饱了、换了尿布,就让他哭吧。其实,这种观点忽略了一点,宝宝哭并不是尿湿了或者饿了,而是他需要你的关爱。对宝宝来说,精神食粮和食物、生理照顾一样重要。1岁以下的宝宝哭的时候一定要哄,要抱。只有爸爸妈妈对宝宝的情绪反应做出积极正确的回应,宝宝才会觉得舒适与满足,进而会产生最初的安全感,会对周围的世界产生信任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