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能说会道办好事
15808600000014

第14章 赞美人时嘴巴要甜一点(2)

要恰如其分地赞美别人,尤其是陌生人,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如果称赞得不得法,反而会遭到排斥。为了让对方坦然说出心里话,必须尽早发现对方引以为豪、喜欢被人称赞的地方,然后对此大加赞美,也就是要赞美对方引为自豪的地方。在尚未确定对方最引以为豪之处前,最好不要胡乱称赞,以免自讨没趣。试想,一位原本已经为自己身材消瘦而苦恼的女性,听到别人“赞美“她苗条、纤细,又怎么会感到由衷的高兴呢?

由此可见,赞美陌生人是大有学问。那么,怎么次能够做好赞美陌生人这篇文章呢?关键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对赞美的对象有个初步的了解

赞美一个陌生人的时候,首先要观察对方的举止、倾吐对方的言谈.根据其口音,判断他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或者是外宾,阅历丰富一点的,可能判断出是哪一省的;观其色,通过其表情,可以观知其好恶,对什么较感兴趣;通过其言谈,可以透露其职业的蛛丝马迹,每个人的言谈举止都会带有其职业特点;了解了这些,你对陌生人的赞美就不会毫无边际。

第二、从赞美对方的职业人手

赞美一个陌生人,最好避免以对方的人品或性格为对象,而称赞他过去的成就、行为或所属物等看得见的具体事物。如果赞美对方“你真是个好人”,即使是由衷之言,对方也容易产生“才第一次见面,你怎么知道我是好人?“的疑念及戒备心。

有时,你无法判断对方是哪里人,你可以从对方的言谈举止’推测职业打开话题。赞美其职业的崇高伟大或利润丰厚、地位重要。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自己付出的劳动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初次相识之人对其职业的赞美,正是迎合了其心理需要,很容易产生共鸣,找到了共同的话题,形成热烈而轻松的氛围。

第三、要多赞美几次

当对方对你的赞美表现出良好反应时,就要改变一下方式,再次给予赞扬。如果只晴蜓点水式地稍加赞美,对方可能会认为是恭维或客套话,而对一件事重复赞美,则能提高它的可信度,让对方觉得你是真心实意地赞美他。总之,赞美也必须讲求技巧,只要运用得法,必能敲开对方的心扉。

5.出其不意地给人一点赞美

语言的力量在于运用,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意外的赞美会使人喜出望外。

某次交际聚会的场合,某作家被人称赞道:“你真是个了不起的著名作家。” 该作家无动于衷,因为他认为,目前在文坛已经日趋走红的他,是否是著名作家是理所当然、毋庸置疑的事实。

而当另一个女记者握着他的手,另一只手指着他的鬓须说:“大师,你的鬓须真可与众不同。真有魅力!”女记者这句话一下子使这作家眉笑颜开,原来,他最为满意的就是自己精心留下的这副连鬓胡须,可很少有人夸将自己的胡须。今天被女记者这么出其不意的一夸,顿时心花怒放。结果这位女记者顺利地成为了他的朋友。

赞美别人不宜人云亦云。在别人习以为常的赞美上,多加重复,其效果不如发现对方不为人知的优点加以赞美的效果好。正如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所说:“第一个形容女人为花的人,是聪明人;第二个这样形容的人,就一般了;第三个再将女人比喻为花的人,纯粹就是笨蛋。”出其不意地进行赞美,这可表现出我们的独特性,让别人得到一些新的刺激,有利于增强赞美的效果。

在钱钟书先生的大作《围城》中,有这样一个情景:方鸿渐经苏小姐介绍认识了苏的表妹唐晓芙,唐晓芙说自己是学政治的,给方鸿渐提供了一个自己还算内行的信息。一般说来,女孩学政治是比较有野心而且缺乏灵气的,因此苏小姐夸她道:“这才厉害呢,将来是我们的统治者,女官。”方鸿渐从她的话里发掘出了闪光点,大加渲染了一番,说:“女人原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虚虚实实,以退为进,这些政治手腕,女人生来就全有。女人学政治,那正是以后天发展先天,锦上添花了。我在欧洲听了Emst Bergmainn先生的课,他说男人有思想创造力,女人有社会活动力。所以男人在社会上做的事该让给女人去做,男人好躲在家里从容思想,发明新科学,产生新艺术。我看此话甚有道理,工人不必学政治,而现在的政治家要想成功,都得学女人。政治舞台上的戏剧全是反串。老话说,要齐家而后能治国平天下,请问有多少男人会管理家务的?管家要仰仗女人,而自己吹牛说大丈夫要治国平天下。把国家社会全部交给女人有多少好处。”方鸿渐一席话说得唐晓芙心花怒放。方鸿渐这一番颇费心思的间接赞美顺利地打开了唐小姐的芳心。

都说方鸿渐是一个“缎子草包”,但是他在赞美唐小姐这件事上,还是显示出了一定的水平。

出其不意的赞美,往往能够给被赞美者更深刻的印象,收到更好的效果。正因为是出其不意,所以才能够更好地给被赞美者心灵上一定的撞击。

一位副刊编辑需要一篇连载小说,决定亲自去找一位并不怎么有名的作家,请他撰写这篇小说。

这位作家只住一间小房,编辑来访就坐在他的床沿。彼此谈好写作的细节,交稿的方式等问题后,编辑临走前在房门外大声说:“喂,老兄,这篇小说的事我全拜托你了!”说得那么大声,连作家的妻子和他的邻居都听到了。

没想到,一句无心之言,使这位作家写出最好的作品,因为编辑一句无意的赞美,极大地鼓励了作家。

由此可见出其不意赞美别人的妙处所在。

那么怎样才能够做到出其不意赞美别人呢?大家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仔细观察对方的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如果能够注意到这些戏与众不同的地方,进行赞美,就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二、掌握巧妙的方法。有时候,赞美同样的东西,如果用的方法不一样,取得效果就会不一样。如果善于运用巧妙的方法进行赞美,同样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6.赞美人也要分清形势

赞美在交往中哟这很重要的作用。依据的题的赞美,能够给人以力量,并带来惊喜的效果。无论我们交往的对象是什么样的人,我们都可以找到他某些值得称赞的地方,是他感受到幸福,从而促进双方的交流更顺利地进行。

不过,赞美也是不是什么时候都有效果的,赞美别人时一定得分清形势,否则机会拍马屁拍马腿上,反而会坏事,引火烧身。

传说有位国王,瘸着一条腿,一只眼还有点斜。有一次,他要人为自己画像。第一位画匠极尽献媚之能事,把国王画成美男子,不想“高帽子”戴歪了,国王一怒之下杀了他;第二位画匠接受教训,再也不敢“高帽”侍候,原模原样画下来,国王见自己“尊容”欠佳,“对不起观众”,无端迁怒于画匠,照样“杀无赦”;第三位画匠画出的国王闭着那只斜眼,抬着那条瘸腿踩在石阶上射箭,巧妙地掩饰了其斜眼瘸腿的生理缺陷,换得“龙颜”大悦,厚加赏赐。

你看,前两位画匠都成了刀下之鬼,都是因为他们在赞美国王时没有把握好火候,没有掌握好形式,所以被国王给杀了,而第三位画匠则很会把握形势,恰当地赞美了国王,最终获得了国王的奖赏。

由此可见,在赞美别人时把握形势的重要性。在明代时,许多人被朱元璋杀掉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握好赞美的时机。

朱元璋没有当上皇帝的时候,曾经当过和尚,而和尚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光头”。所以,在当上皇帝以后,朱元璋对“僧”、“光”、“秃”之类的字眼特别反感。此外,朱元璋又是从红巾军起家,而红巾军向来被地主、官僚们骂作“贼”。于是,朱元璋不只是恨“贼”字,就连声音与“贼”相似的“则”字也一并在厌恶之列。

?有些官员在写奏折时,一些只想拍朱元璋的马屁,没有把握好这一点,结果都被朱元璋给砍了头。

有一次,河南府尉氏县教谕许元为本府作《万寿贺表》,其中有“体干法坤,藻饰太平”八个字,被朱元璋读成“发髡”,朱元璋认为这是在骂他“秃驴”,而“藻饰太平”就是“早失太平”,所以把许元全家都抄斩了。

陈州训导周冕曾作《万寿贺表》,其中有一句“寿域千秋”,本来这是一个美好的词句,是赞美朱元璋的。可是,朱元璋竟把“寿”附会为“兽”,又不认识“域”字,把“域”读为“或”字,而“或”字又和“祸”字同音,于是周冕也难逃一死。

在德安县训导吴宪所作的《贺立皇太孙表》中,有“天下有道,望拜青门”的话。这同样夸奖朱元璋的话。结果,朱元璋认为“有道”就是“有盗”,“青门”自然是和尚庙了,这可就犯了他的大忌。所以,他立即下令将吴宪全家一概处死。

当时,北平府学训导林伯瑾写了一份《贺冬节表》,内有“垂子孙而作则”一句,本来是歌颂朱元璋不仅自己,就连他的子孙都是世人的楷模。没想到,明太祖竟然把“则”字附会为“贼”字。最后,林伯瑾“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也掉了脑袋。

你看,这么多人都是因为没有把握好赞美的形势,白白地掉了脑袋。那么,应该怎样抓住赞美的时机呢?

首先要了解别人的忌讳。在赞美时要多了解你所要赞美的人,要多了解他的爱好和忌讳。以免在赞美别人时,一不小心碰到了别人的忌讳或者隐私问题,这样的赞美就会适得其反,如果赞美朱元璋,恐怕你的小命就没了。

其次呢,就是要观察好别人的情绪。一个人高兴的时候,如果你对他说一些赞美的话,他就会更高兴。但是如果对方正在气恼的时候,你却去对他大加赞美,他很可能就会认为你是在讽刺他。所以,如果一个人不高兴的时候,你最好不要去赞美别他,以免引起误会。

还有,就是要注意自己的情绪。一个人情绪不同,说出的话的效果就会不一样。高兴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总是喜气洋洋的,但是,悲伤的时候,在富有激情的话也会变得死气沉沉。如果你在这个时候赞美别人,别人就会体会不到你的赞美之情,他的感受也只有你的郁闷。所以,赞美别人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情绪。

7.赞美的话要赶快说出口

中国人有个特点,就是比较腼腆,有什么话总是不好意思说。总是怕别人说自己贫嘴。

看到别人有值得赞美的事情也不好意思地去赞美,总是等到过后才说:“哦,张小姐,那天你看起来真漂亮!”可惜张小姐已经忘记了到底是那天了。

下属工作出色,你对他的表现很满意,真想好好地表扬他一番。可是,你怕他听了“翘尾巴”,怕从此失去应有的威严,于是你克制住自己,只是按部就班地向他布置下一个任务……

上司很有魄力,处理问题正确果断,而且作风正派,身先士卒,你很想在大家享用工作餐的时候把大家对他的好评,包括你的肯定,直接告诉给他。但是,你怕这会被他视为别有用心,怕别的同事视你在“拍马屁”,更怕这会丧失了自我尊严,于是你将话咽了回去……

在楼门口遇上了邻居全家,老少三辈,全体出动,是去附近的小饭馆聚餐。看到他们那和谐喜悦的情形,你想跟他们说几句祝福的话,可是你想到人家平时并没有跟自己家说过什么吉利话,又觉得此时此刻人家也许并不会珍视你的友好表示,于是你只是侧身让他们一家走过,轻轻地咳嗽了几声……

在商场购物,你遇上了一位服务态度确实非常好的售货员。当她将你购买的商品装进漂亮的塑料袋,亲切地递到你手中时,你本想不仅说一声“谢谢”,而且再加上几句鼓励的话,可是到头来你还是没说,因为你想着“我是‘上帝’,她本应如此”,“反正总会有别的顾客表扬她”……

在研讨会上,遇上了你长期的对手,你们的观点总是针尖麦芒般互斥。然而,这回他的发言,尽管你仍然不能苟同他的论述,可是他那认真探索的精神,自成逻辑的推演,抑扬顿挫流畅自如的宣讲,实在令你不能不佩服他的功力。在会议休息饮茶时,你真想走过去跟他说:“虽然我不能同意你的观点,可是我的的确确愿意为了维护你的表达权,而作出最大的努力……”你都走到他跟前了,却又忽然觉得说这种话会招来误会,而且,你觉得这也实在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语,于是你开了口,没说出这样的话,却吐出了几句咄咄逼人“语带双关”的酸话……

其实,赞美别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及时。赞美就像久旱不雨的花草树木渴求雨露的滋润一样,贵在及时。世界上任何事物无不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有许多事情,只要时过境迁,就会变得面目全非。

人们熟悉的唐代诗人崔护就曾因赞美不及时而留下了遗憾。崔护进京赶考进士,结果没有考上。为了解闷,在清明节那天,他独自一人去游都城南庄。当时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崔护玩得高兴,不觉感到口渴,所以到一户庄户人家找水喝。一个美貌女子开门,为崔护送来水。二人默默无言后,就这样分手了。第二年的清明节,崔护思念那女子,重游都城南庄,想要寻找,结果没有找着。崔护为了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因而写下了拿手流传千古的绝唱:“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诗句。

我们姑且不论故事是否真实。如果崔护当时能及时称赞女子的送水解渴之情,赞美姑娘面如桃花的美丽,说不定早已鸾凤和鸣,共结连理了。

在外国也有同样的例子,新罕普什州康维尔地方有一家古董店,经常有位可爱的老人去卖古董。一天,当他离去后,古董店的女主人说:“我一直想告诉他,我们是多么欢迎他来。」她的丈夫回道:“下一次让我们来告诉他。”

第二年夏天,有个年轻女孩来到店里,自我介绍说是那位老人的女儿,而她父亲已经去世。于是古董店女主人便把上次她父亲来后,她跟丈夫的谈话告诉她。那女孩眼中充满着泪水,说:“你们要是对他说了,不知有多好呢!他那时正需要别人对他说这样的话!”

那家古董店主人说:“现在开始,我一想起什么人有好处时,我就立刻告诉他,因为我怕也许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了。”

由此可见,适时的赞美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实生活中这类例子比比皆是。

在运动会上,你的同学得到了冠军,在第一时间向他发去祝贺与赞美,肯定比一个星期之后再提这事有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