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王家大院
15819100000022

第22章 视履联额

楹联

不陋居前垂花门西侧的楹联则为“效张公多书忍字,法司马厚积阴功”。此联与前者相反,强调的是低调做人的学问。

恒贞堡各宅门前的石质楹联是王家大院的一大特色,在入口,中轴线上的月洞门、垂花门,以及各院侧门前均可见到。如司马院入口处有联“传家一篇司马训,课子数卷邺侯书”,表达了主人对子孙教育的重视。所谓“司马训”,指北宋司马光为其后人所留的《家范》《传家集》等训示,其中《传家集》内收录的《训俭示康》至今广为人知。邺侯,即唐宰相李泌。

司马院垂花门两侧有联“勤治生俭养德,四时足用;忠持己恕及物,终身可行”,是主人对勤俭、忠恕的推崇。其侧门为月洞门形式,楹联题有“谈心直欲梅为友,容膝还当竹与居”之句,表达主人与梅、竹相伴的清修之意。门上匾额“伫(zhù,即止)月”,二字点明了主人的恬淡之雅。

松竹院的石质楹联“学有渊源庭刊嘉树,居无尘杂阁明照藜”在恒贞堡的入口楹联中颇具代表性。上联的“嘉树”一词典出屈原《橘颂》。汉王逸《楚辞章句》引之曰“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俗话说“南橘北枳”,此处的橘树正是才德与气节的象征。下联的“照藜”出自西汉刘向的典故。后以“青藜学士”泛指博学之士。

树德院入口前有联“圣道高深敦诗说礼功无尽,皇恩浩荡凿井耕田乐有余”,点明了耕读之乐。

恒贞堡中轴线上的石质楹联可以景薰院月洞门楹联为代表,曰“风格谦和归子慕,胸襟高旷晋渊明”,乃为赞誉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而作。

静思斋中门两侧“持躬敬佩无隅训,守业常怀有道风”上下联呼应,同样表达了主人不屑追名逐利的淡泊之志。上联之“隅”,即角。古人以边为廉,以角为隅,以“廉隅”喻品行和气节。成语“砥砺廉隅”,表达的就是对节操的磨炼。老子《道德经·同异》有“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就侧门石联而言,澹宁院月洞门两侧的“甘雨和风帝泽深,黜(chù,摈除之意)华崇实家声远”表达了主人恪守儒礼、不事虚华的心志。

在恒贞堡的木质楹联中,缥缃居倒座前的“栋宇辉连谢草郑兰窦桂,乾坤春满祥云瑞日调风”源自汪文娟《历代名人楹联墨迹》载清乾隆进士钱楷的自题联“庭有余香谢草郑兰燕桂树,家无别况唐诗晋字汉文章”。其中上联的谢草、郑兰、窦桂均有子弟俊秀的意味,下联则为祥瑞的祝福。“谢草郑兰窦桂”应为成语“谢兰燕桂”的扩展,因为增加了郑兰,所以将谢兰转为谢草。“窦桂”与“燕桂”同义,讲的是《三字经》中窦燕山五子登科的故事,典出元托克托《宋史·窦仪》。

景薰院垂花门有内阁大学士翁方纲题“规圆矩方准平绳直,祥云甘雨丽日和风”,其中的规矩方圆、风调雨顺带有明显的官气。元《氏族大全》载朱熹赞程颐语曰“规圆矩方,绳直准平”。故宫延晖阁内则有楹联“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

恒贞堡内其余的木质楹联中,兰桂园祭祖阁“廉耻自守则常足,道德是乐乃无忧”之句表达了主人对礼义廉耻的重视。缥缃居侧门楹联“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资富能训惟以永年”中,上联出《易·坤》,谓善举泽被子孙;下联出《书·毕命》,喻富有而恭顺能得长久。

匾额

恒贞堡中的匾额主要集中在入口,中轴线上的堂屋、垂花门、正房、祭祖阁,以及各院的侧门之上。堡门上的“恒贞”二字出于《易·恒》。恒即持久、恒常;贞即正道。二者的意思是坚持正道才能没有过失,久之能成就大事,表达了端正行为就能事事顺利的愿望。在入口诸额中,碧云院有王中极题“恢先”二字,即弘扬祖志的含义。直方大入口有宋鉴题“青箱世望”。因青箱为收藏书画的箱笼,故此匾喻示书香门第。

堂屋匾额多为名人所题,也成为主人身份的标识。如绿门院堂屋南向有石庵居士刘墉题“存厚堂”,北向则为礼部尚书彭元瑞题“腾实蜚英”。“腾实蜚英”引自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原文为“蜚英声,腾茂实”,喻人的声名与事业日益昌盛。

树德院堂屋南向为顺天通判王尔敏题“三槐堂”。树德院堂屋北向为礼部尚书曹秀先题“遗经世训”,意为经书为后世之训。松竹院堂屋南向有匾“瑞芝绕屋”,典出“谢庭芝兰”,同样有子弟俊秀的含义。其北为吉安知府郑熺题“作稽中德”。稽,即考查,此匾意为行为应坚持正道。清芬院堂屋有本族王舒萼题“祝三堂”,典出“华封三祝”或“华祝三多”。《庄子·天地》有“尧观乎华。华封人(封疆的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请让我为圣人祝福),使圣人寿。’尧曰:‘辞’。(封人曰)‘使圣人富’。尧曰:‘辞’。(封人曰)‘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汝)独不欲,何邪?’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当然,常人并非圣人,所以更希望能够多寿、多富、多子,由此便演化为“三多”的祝福。

静思斋中门有太子太保祁寯藻题“为善最乐”;后院正房诸额中,松竹院有刑部尚书胡季堂题“事亲守身”。此额引自《孟子·离娄章》:“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究其根本,不出忠孝节义四字。绿门院正房有元和顾宗泰题“仁礼传芳”,指对仁、义、礼、智、信的传承。树德院正房则有清同治题“婺(wù)宿腾光”。婺为二十八宿之一,“婺宿”即婺女星,泛指女眷。因此,此匾乃为主妇贺寿之辞。

祭祖阁的匾额或为他人的褒奖,或对自身的约束。莱青山馆悬挂着当地有名望的人们为王氏十五世王麒趾、其子十六世王奋志,以及十七世王喜合立的“义高三世”匾额,以表彰其乐善好施之功。树德院祭祖阁有本邑何思钧题“棠棣竞秀”,其中“棠棣”典出《诗·小雅·棠棣》。景熏院祭祖阁有禹都罗洁题“息游藏修”,典出《礼记·学记》,原文是“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汉郑玄《礼记注疏》注曰“藏,谓怀抱之;修,习也;息,谓作劳休止,谓之息;游,谓闲暇无事,谓之游”,也就是为学要始终如一。

王家大院各宅侧门之匾额多体现出主人之雅好。如缥缃居侧门吉林景福题“缥缃事业”中,“缥”为淡青,“缃”为浅黄。因旧时常以此两色丝帛作为书衣,故以缥缃指代书卷。“缥缃事业即书香门第的象征。景薰院侧门的此君石匾则更有特色舟偏小,王乔鹤不群”之说。同时,王氏祖茔亦称“鸣凤塬”。从王徽之、王子乔及凤鸣之典可以看出,这块匾额之用心良苦确实是不言而喻的。

说到视履堡,最引人注目的是东堡门前的“寅宾”二字巨匾。“寅宾”即恭敬导引,典出《书·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yáng)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正因为此处堡门面向东方日出之处,所以有了“寅宾”之匾。堡门内的“视履”匾额,则出自《易·履》之“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指考察行为得失,一生大吉。

王家大院的窗棂因以窗作画而特色鲜明,敦厚宅前影壁上方的拱垫板则通过以画入诗形成了一副特殊的楹联。罗公远为唐代道士,因得罪玄宗而被杀,但几年后,中使辅仙玉却在蜀地看到他。他送给玄宗一包当归,预言玄宗在安史之乱中将避难蜀中,并最终回归长安。宋李昉《太平广记·神仙》记有“仍以蜀当归为寄……及玄宗自蜀还京,方悟蜀当归之寄矣”。烂柯山的故事流传很广,说晋代樵夫王质上山砍柴,在一处石室中看到二翁对弈,就走上前去观看。一局还没有下完,他就发现斧柄已经烂掉了,回家才发现已然时隔两代。所谓柯,就是指斧子的木柄。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则典故都隐含“当归”一词。与北京天安门外名为“望君归”的华表一样,此处影壁也有盼望主人早还之意。

敦厚宅前院堂屋的楹联为“纬武经文勋业偕绵峰而永峙,敦诗说礼儒行并汾水以常清”,是王氏一族居于绵山、汾河之地,族人文武双全、诗礼传家之赞。堂屋明间悬匾“乐善堂”,是对主人乐善好施的评价。凝瑞居堂屋明间悬匾“敬业堂”,是对主人专注精神的概括。其后院正房前,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的“德高望重”匾额,则是对主人品德的褒奖。敦厚宅前院厢房帘架上的匾额“惩忿窒欲”,出自《易·损》“君子以惩忿窒欲”,指对怒与欲的克制。凝瑞居前院厢房帘架的横阪字画相间,在松竹梅岁寒三友和喜鹊、瑞鹿的映衬下,“谦吉轩”三字正应了画中之意,构思十分巧妙的诗,表达了撰文临帖之雅。

桂馨书院主院倒座有联曰“束身以圭观物以镜,种德若树养心若鱼”,是修身养性的箴言。其东侧月洞门楹联以竹节为框,题曰“河山对平远,图史散纵横”。主人在旁以小字注道,他在《语林》中读到蔡洪“笔为鉏耒”之说,于是题写了这块匾额。“鉏”,也就是锄,此语表达了耕读为本的礼义思想。

桂馨书院的跨院中,亭南额曰“静远”,典出汉刘安《淮南鸿烈》“非澹薄无以明徳,非宁静无以致远”。后因蜀汉诸葛亮引为戒子之用而广泛流传。见清雍正《御定小学集注》“诸葛武侯戒子书曰: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徳。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而亭西楹联“静以修身俭以养性;入则笃行出则友贤”之句恰与之呼应。跨院中院之册页匾题有“汲古”二字,并附宋司马光《独乐园七咏·读书堂》诗曰:“吾爱董仲舒,穷经守幽独。所居虽有园,三年不游目。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其中的典故为汉武帝广诏贤良方正之时,董仲舒以“天人三策”相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武帝采纳其说,从此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中的正统地位。“汲古”典出唐韩愈《秋怀诗十一首》“归愚识夷途,汲古得修绠”之句。其中修即长,绠则为汲井之绳。《庄子·至乐》有“昔者管子有言,(孔)丘甚善之,曰:禇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荀子·荣辱篇》则有“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同时,南宋著名史家、尚书王应麟宅内有“汲古堂”,源自宋理宗为其父御书之“汲古传忠”匾。王应麟在《四明文献集》中尚留有《代先君谢赐御书竹林汲古传忠六字表》。因此,“汲古”二字除表现主人对经籍的执著,标榜其渊博的学识外,还意在夸耀自己宗族的显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