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王家大院
15819100000023

第23章 孝义联额

宗祠的楹联和匾额多与本宗本族之渊源密切相关,清王中极《王氏族谱》中记载的王氏总祠楹联就是最好的例子。此联为王氏十七世族人所献,文曰“绵子姓于继继绳绳,蔓延邈矣周京兆;溯宗支之源源本本,儒雅依然晋永和”。其中上联之“周京兆”指明了静升王氏与京兆王氏的关联。静升王氏源出太原王氏,为周灵王太子姬晋的后裔。京兆王氏同为周王室姬姓传人,其族人于西汉时迁至霸陵。因其地属京兆尹,其后便被称为京兆王氏。邈,即久远,此句实指王姓之源远流长。下联之“晋永和”典出东晋王羲之著名的《兰亭序》法帖。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录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此句在赞誉族人文学修养的同时,亦映射出王氏宗族中最为著名的琅琊王氏。

总祠献亭前石坊有联“禴(yuè)祀蒸尝忠孝典型思蜀郡,牲牢酒醴(lǐ)桑槐世泽报江东”。其中“禴祀蒸尝”亦作“禴祠烝尝”或“礿祀蒸尝”,典出《诗·小雅·天保》之“禴祠烝尝,于公先王”。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四祭》释曰:“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即四时追祭。“牲牢酒醴”典出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之“故粢(zī)盛牲牢酒醴菜果之馔,必实于庖厨”,即祭祀所用的牲畜和美酒。蜀郡之忠孝与江东之桑槐均为有关王氏的典故。

现存王氏总祠戏台明间石联为“缭绕梁云影护槐庭三树茂,悠扬羽曲音流汾水一源长”。“梁”与“云”为两个典故,均出自《列子·汤问》。前者典出“韩娥……余音绕梁欐(lǐ),三日不绝”;后者典出“秦青……声振林木,响遏(即阻止)行云”。下联“羽曲”即唐玄宗之《霓裳羽衣曲》,与上联“梁云”呼应,均为妙音之美。“汾水”二字点明了静升王氏与太原王氏的渊源。

孝义坊次间的楹联为翰林院编修朱绂(fú)所题,“克笃行宜超流俗,载锡丝纶启后昆”之句充满了对朝廷旌(jīng)表王梦鹏的赞誉。其中上联意在称颂王梦鹏出类拔萃的品行。下联“锡”同“赐”,语出《诗·大雅·皇矣》,“则友其兄,则笃其庆,载锡之光,受禄无丧”。“丝纶”出《礼记·缁(zī)衣》之“王言如丝,其出如纶”,后引为皇帝的诏书。此句之意指王梦鹏受朝廷旌表之功堪为后世的榜样。孝义祠入口明间匾额,乃为在金川战役中阵亡的贵西道十七世王如玉所立,文曰:“奉旨恤赠太仆寺卿”。其中“奉旨”二字无疑成为其身份的象征。匾之东侧有太子少保、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从一品)梁诗正题“积德累功”匾;西侧有光禄大夫(正一品)梅珏成题“奕叶相承”匾,即累世相承。祠内正窑前,则为光禄大夫(正一品)孙嘉淦题“尊祖合族”匾。众多大人物的题字,为规模不大的宗祠平添了一份威压的气势。

祠堂内的先灵寝室明间,为王氏十六世族人所献楹联“本支衍太原经汉晋唐宋英贤济济登是堂应念流风未邈,宗祏依绵麓历禴(yuè)祀蒸尝子姓绳绳入其室须知式礼无愆(qiān)”。其上联主题为本族虽历经千载而遗风尚存。下联中“祏”为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匣,“愆”为过错,此句乃对本族子孙按时祭拜的要求。内檐明间楹联“俎豆荐馨香肃肃雍雍此日槐庭征世泽,春秋严拜跪跄跄济济一时珠树蔚人文”。上联中,“俎”与“豆”为祭祀时盛肉食的两种器皿。“槐庭”仍为“三槐”典故。下联中,“跄跄济济”出《诗·小雅·楚茨》,毛注“济济跄跄,言有容也”。汉郑玄笺云,“有容,言威仪敬慎也”,即行为庄严恭敬,合乎礼法。“珠树”喻俊才,历史上最著名的是并称“王氏三珠树”的唐代王勃三兄弟,乃太原王氏之后。此联称颂了族人祭祀的恭敬,并赞誉了王氏宗族的不凡。在先灵寝室东墙,尚有十八世资政大夫(正二品)王肯任题“流泽孔长”,为泽被后世之意;西墙为十八世中宪大夫(正四品)王肯为题“孝思不匮”,以表其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