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倾听传媒的声音
15821700000011

第11章 开卷有益说国学

评《领导干部国学读本》

“如果你熟读国学的传世名篇,那么无论走到世界的哪一个角落,你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一个饱受中华文明熏陶的中国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素养的中国人。国学终将成为世界之学。《领导干部国学读本》可以说是一本为领导干部量身定做的《古文观止》。”这是笔者阅读该书后一个深切的体会。

由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组织浙江古籍出版社策划出版的《领导干部国学读本》,甫一上市就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从而成为2010年书市的开年亮点。该书由赵洪祝作序、黄坤明主编,充分体现了浙江省高层领导对国学的重视。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都很快,如何让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学好国学?《领导干部国学读本》从体例编排到内容设置,都考虑得十分周到。

全书60万字左右,由“资政荟要”、“艺文类聚”、“国学津梁”三个板块组成。其中“资政荟要”按载道、明德、齐家、理政、民本、治生、处世、通变、廉俭、法制、任贤、纳谏、器识、问学等主题分类编写,强化修身立业、治国理政、济世安邦、勤政亲民、清正廉明等方面内容,以增强读书学习的针对性、实用性;“艺文类聚”按诗词、曲赋、绘画、书法、音乐、戏曲、建筑、雅玩等文学艺术形式进行类编,重点介绍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精粹,通过赏读可以陶冶情操、变化气质、扩充胸襟;“国学津梁”整合最实用的文献资料,解决阅读古籍、学习国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知识问题,帮助读者了解古代社会历史文化,增强读本的信息量与工具性。三个板块内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支撑,旨在全方位、多视角展示中华文化的传承脉络与博大精深。

此外,全书甄选古代格言警句四百余条,勉励警策、随机赏读。每个篇章单元则由原典精选、疑难注释、主题解读三部分构成。其中原典精选紧紧围绕篇章经典、紧扣资政、体例合理、难易适度等特点遴选历代最有影响、最能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经典文献;疑难注释简洁明了,帮助读者顺畅阅读,温故而知新;主题解读,广引博征、会古通今,建立起历史经典与当代社会的思想共鸣、情感交流与知识链接,提高国学的现代启迪价值。

读国学的好处,是被实践所反复证明了的。笔者曾在很多场合向朋友推荐《古文观止》一书。该书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可谓广收博采,而又繁简适中,故而流传至今。《领导干部国学读本》堪称又一本《古文观止》。

通读《领导干部国学读本》,颇有爱不释手之感。每一段文字的收录,都有它的现实针对性,使人对编著者严谨的工作态度肃然起敬。如“资政荟要”中有一段摘自《礼记·中庸》的文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道前定,则不穷。”这段文字旨在告诫我们,做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才能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做人的道理能够事先决定妥当,就不会行不通了。

又如《萧规曹随》一文:汉朝宰相萧何创立的规章制度,接任宰相曹参仍照着实行。这个两千多年前的典故的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是针对少数领导干部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毛病的一剂猛药。提倡“萧规曹随”,并非主张墨守成规、不思进取,而是倡导要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思路的稳定、连贯,保持一个地方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为政者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都可以从《领导干部国学读本》中找到答案,得到启迪。摘章录句的形式,使得该书在众多“读本”中更显个性:容量更大,内容更全,也更符合“快节奏”的阅读需求。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到扬雄的《逐贫赋》,从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到苏东坡的《乞开杭州西湖状》,能够让读者产生心灵共鸣的文章不胜枚举。

国学不仅包括先秦时期原创的文献典籍,还包括历代学者解释译注的文献典籍,它是中国经典文化的概括,也是民族精神在文化中的体现。值得一提的是,《领导干部国学读本》将“心经”和“阴符经”也收录其中,既体现了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气度,也拓展了“国学”的内涵。

近年来,国学热悄然兴起。各行各业各色人等,都争着要学国学。窃以为,如果将学国学当成一种“时髦”来对待则大谬也。承认老祖宗的文献中凝聚了中华民族思想的精华、文化的精华、历史的精神,那么如何来汲取这些精华,古为今用呢?诵读国学中的传世名篇,无疑是一个好途径。

《领导干部国学读本》编著者工作量之大,作风之严谨,用心之良苦,相信自不待笔者赘言,每一位开卷之人,均能从字里行间有所体察。既然已有编著者的勤勉敬业在前,那么作为读者,要有细读通读在后之心。学然后知不足。无论是文化还是思想,既然前人已为我们累积历史的高度,那么,就让我们以敬仰而认真的态度,站到前人的肩膀上吧!

原载于《钱江晚报》2010年1月31日C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