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倾听传媒的声音
15821700000050

第50章 浙江第一支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即将投入运作

浙报集团拓展延伸传媒产业链成效显著

“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牵头,联合中国烟草集团浙江公司和浙江省财务开发公司等国有企业,共同组建浙江省第一支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东方星空文化传播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星空),将于本月晚些时候正式对外宣布投入运作。”这是浙报集团党委书记、社长高海浩2月17日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的。作为主要发起单位和投资管理单位,浙报集团也将通过东方星空这一平台,进一步拓展延伸传媒文化产业链,努力打造一个综合实力雄厚的现代传媒集团。

科学定位获取丰厚回报

操作方法:多选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只投资不经营

在“以报为本、扩张资本”理念的指引下,浙报集团充分发挥自身的品牌优势、资金优势、融资优势和传媒优势,努力寻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浙报集团根据自身体制特征,在跨行业投资实业方面比较谨慎。在投资上以股权投资为核心,只投资不经营;在实业选择上,倾向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实践证明,浙报集团当初的投资定位是正确的。

2003年10月,浙报集团出资近2000万元,收购了杭州市化工研究所超过1/3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浙报集团发挥战略投资者的优势,对其财务管理、战略规划和资产重组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梳理。2008年9月,根据集团投资转型的需要,将杭州市化工研究所通过浙江省产权交易所挂牌出让,最终成交价为7050万元,加上历年来累计分红所得,这个项目的年回报率接近80%。2004年,浙报集团向浙江大立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300万元,次年主导股改,2007年启动上市申请,2008年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仅以现在的市值计算,投资回报达到8倍。迄今为止,浙报集团在金融和高新技术领域已陆续投资了5个项目。到2008年底,浙报集团实现到账资本经营收益逾3畅5亿元,这还不含投资房地产的收入和上市股票市值。

深思熟虑组建东方星空

发展方向:瞄准影视、互联网、演艺等新兴行业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母体是报业集团,也就是将来的传媒集团。我们的文化产业战略投资,如何做才能在打造一个现代传媒集团的圆心上,形成共性和合力?基于此问题,我们在投资前会很认真地做风险评估工作,对每一个投资项目都是慎之又慎。”浙报集团副社长、总经理王一义如是说。

据王一义介绍,即将正式启动的东方星空有着清晰的自我定位:立足主板市场,投资培育文化传媒类骨干企业,并推动跨地区的行业并购,力争培育发展若干家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立足创业板市场,投资培育新兴文化传媒企业,积极探索新媒体、多媒体的融合发展。参与国内文化传媒领域的行业并购;参与国内有影响力的文化影视项目投资等。东方星空拟定的经营范围包括: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和项目投资,参与设立文化类创业投资企业与投资管理顾问机构。

据介绍,东方星空基金总规模为2畅5亿元,其运作实行社会化委托管理模式,即委托浙报集团全资的投资管理平台———浙江新干线传媒投资有限公司进行封闭式管理,同时聘请社会专业机构作为运行顾问和资金监管人。基金计划分两期使用:第一期拟投资2~3个三年内可以登陆主板和创业板的演艺文化、影视院线、互联网和新媒体项目;第二期将进一步扩展到行业并购,并积极参与投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影视、动漫项目。

新年寄语期待转型升级

瞄准目标:力争五年跻身文化产业战略投资第一方阵

“厚积敦行、转型升级、科学发展”,这是高海浩今年对浙报集团的新年寄语。转什么型?升什么级?用东方星空基金管理人、浙江新干线传媒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国兴的话来说,“转型”从投资方向来讲,就是从实业投资转向文化产业投资;“升级”就是今后不光要用自有的资本去投资,还要跟社会资本融合,管理和运用社会资本去投资,也就是从直接投资升级到直接投资和投资管理并重的发展。

在谈到东方星空的发展目标时,蒋国兴说,从微观层面讲,就是通过东方星空基金的拓展,培育一批新兴的文化传媒产业,为浙报集团从单一的报业集团升级为现代传媒集团奠定完整的产业基础;从宏观层面讲,作为浙江省第一支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希望通过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用商业化的法则,去挖掘、培育一批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或者是处于领跑位置的新兴文化产业。

“我们的愿景是,通过两年左右的运作,完成2畅5亿元的对外投资;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培育起一批在文化产业领域具有一定龙头地位的上市公司;通过五年的努力,使资本得到大幅度增值,力争成为国内第一阵营的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蒋国兴对此充满信心。

原载于《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2月19日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