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启迪青少年智勇双全的故事
15830600000079

第79章 越族巾帼

公元6世纪的中国南北朝时期,在我国南方的少数民族——越族中,出现了一位声名卓著的爱国女英雄,她就是冼夫人。

冼夫人是广东高凉(今恩平一带)人,生于公元513年,卒于602年,一生经历了南朝的梁、陈和隋朝三代。当时生活在高凉的越族有十几万户,冼夫人出生在一个姓冼的大族中。她青少年时代就喜欢挽弓射箭,又知书识礼。她家世代为南越首领,但她从小懂得要维护民族之间的团结。哥哥冼挺依仗自己的势力,总想进犯临近的郡县,她一再加以劝阻。有一次,越族和黎族为一点小事动起武来,她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进行调解,终于使两族的争斗平息了下来。这位少年巾帼的美名,传遍了岭南地区。

梁朝的罗州(今广东化州附近)刺史冯融,汉族人,膝下有一儿子冯宝,已任高凉太守。冯家十分仰慕冼夫人的聪明贤惠、通情达理,托人做媒使冯宝与冼夫人结为夫妻。冼夫人觉得这是越汉两族人民结好的机会,高兴地答应了。结婚后,人们就称她为冼夫人。当地的越族首领,不大听从汉族地方长官的话,冼夫人以民族和睦为重,帮助丈夫冯宝在越族中推行政令,说服越族首领遵守法令,使当地民族纠纷明显减少,越族首领违法的事也越来越少,高凉地区出现了安宁稳定的好局面。

当时中原地区内战连绵不断,岭南政局也十分动荡。梁朝末年,长江下游陷入了侯景叛乱的战火之中,高州(今广东阳江一带)刺史李迁仕想借机割据称雄,独霸一方,拒不发兵援助朝廷平息叛乱;还想扩充人马,举兵谋反。为了拉拢冯宝和冼夫人一起作乱,李迁仕请冯宝去议事。冼夫人觉察到其中有诈,劝阻冯宝勿去,并由她自己准备了丰盛的礼品,率领士兵假装前去拜见。她命士兵把兵器暗藏于礼品担子里,乔装成手无寸铁的送礼队伍。李仕迁听说冼夫人带队送礼,没有戒备。冼夫人要一千多士兵从担子里取出武器,突然杀进城去,一举击败了李仕迁,粉碎了他的谋叛美梦。在关键时刻,冼夫人为反对分裂、维护梁朝的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此威信越来越高。在陈替梁、隋灭陈的历史变迁中,她多次挺身而出,稳定了岭南的动荡局面。

冯宝去世后,岭南又出现了不安定的情况。陈朝太建远年(569),广州刺史欧阳纥起兵反对陈朝中央政府,制造动乱。为了逼迫冼夫人支持他搞动乱,570年,欧阳纥以广州刺史、都督十九州军事名义,召冼夫人的儿子冯仆去广州,逼他也起兵反陈。冯仆被扣为人质后,冼夫人从国家利益出发,拒绝起兵反陈,她大义凛然地说:“我一向忠贞保国,到今天已经两代了,不能因为儿子的性命而辜负了国家!”

她一面派兵保卫高凉边境,一面发兵协助陈朝大军平息了欧阳纥的叛乱,终于从监牢中救出了爱子冯仆。在维护国家统一的事业中,冼夫人不徇私情、一心为国,表现了崇高的品格,受到朝廷和人民的极大尊敬,陈朝为此封她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成为南朝时代少数民族中第一个女将军,被岭南人民尊为“圣母”。

隋朝开皇十年(590),冼夫人迎隋军进入岭南。不久,番禺人王仲宣起兵抗隋,岭南地区随时有分裂的危险。当时,冼夫人已年逾古稀,为了维护隋朝统一,特派孙子冯暄率兵援救隋军。冯暄与王仲宣的一个部将是好朋友,出于私人感情,冯暄的部队迟迟按兵不动。冼夫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大为震怒,派人把冯暄抓回下了大狱,另派孙子冯盎率兵前去协助隋军打王仲宣。她还不顾年迈,亲自披挂上阵,帮助隋朝派来的官员到各郡巡视安抚,便岭南地区局势再次稳定下来。后来,隋文帝册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赞扬她“情在奉国,深识正理”。隋文帝的皇后还赠送她许多首饰和服装。

冼夫人不仅自己一心爱国,努力维护国家统一,而且十分注意教育儿孙们也忠贞为国,不做分裂国家的事情。冼夫人把梁、陈、隋三朝送给她的礼品分为三库妥善保存,每逢年节,就拿出陈列于庭中,教育儿孙们说:

“我经历了三个朝代,一心为了国家,这些东西,就是证物。你们要牢牢记住,切不可辜负了国家。”

她的儿孙们在她教育下,都能尽忠报国、维护统一。隋炀帝时,农民起义,贵族军阀割据,国家陷于严重混乱和分裂的局面。当时冼夫人威望很高,孙子冯盎凭借冼夫人的声名,控制了五岭二十多州,占据了广州、梧州、海南岛一带,势力很大。有人劝冯盎也割据称霸,自立为南越王。冯盎牢记祖母教导,毅然拒绝了这种分裂国家的不义之举,最后归附了新兴的唐朝。在国家战祸频繁、人民深受兵匪之灾的时期,冼夫人尽力维护国家统一,保持岭南稳定局面,客观上减轻了老百姓的苦难,功绩是突出的。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写诗赞颂冼夫人道:

冯冼古烈妇,翁媪国于兹。

策勋梁武后,开府隋文时。

诗中所说的“冯冼”,即冼夫人,因她嫁给冯家,所以又称冯冼。冼夫人一生顺应了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世代为我国各族人民所敬仰。她的画像,至今还悬挂在广州博物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