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妈妈成长记
15831200000033

第33章 一码归一码

这时候再想,才知道莲花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确乎是极难得的美德。不要上纲上线,心里不要长杂草迷了心窍,才能明白事理,遇事不引申,不发挥,就事论事,不蔓不枝,一码归一码。

做不做妈妈就是不一样。在我还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时候,冷眼旁观别人做父母,用不着横挑鼻子竖挑眼,就是竖挑鼻子横挑眼,也能看到人家做得相当不怎么样。自家父母就不必说了,简直就是再坏不过。在街上走走看看,这个妈妈走路为什么一定要牵着孩子的手呢,难道孩子自己不会走?那个爸爸何以要喂饭,为什么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仅仅因为孩子的问题太多太难,回答不了,那个妈妈不检讨自己,居然还呵斥孩子“闭嘴”!孩子在唧唧喳喳说话,那个做父亲的竟然面无表情地“嗯嗯”两声,敷衍了事……

我对这些低能的父母充满了鄙夷。

等到自己做了妈妈,哎呀呀,老天爷,比上述父母还不如呢。我呵斥孩子比谁都厉害,我比任何人更早表现出不耐烦,我走路时倒是不拉着孩子的手——我抱着他,而且每过两分钟啃他一口。

事非经过不知难。这就是人生值得活一次的原因,也是女人如果可能,最好做一回母亲的原因。

好些错误和蒙蔽,我以前看得最是清楚明白,轮到自己,却犯得最坚决彻底。比如说,就事论事。

以前听闺中密友说她的爱情故事或爱情事故,最烦她的一点,是陈谷子烂芝麻永不过时,一次矛盾出来,之前百年之内的同类项都翻出来暴晒。女人擅长的能力,大概除了记忆力超强,就是非常善于归纳、分类、总结,然后引申和发挥。结婚前他曾买过一件不让人满意的礼物,新婚时他独自做了一个并不高明的决定,婚后十年的某一天,夫妇吵架,妻子会全部抖落出来,痛斥丈夫习惯于自以为是、自作主张、独断专行、刚愎自用,从来没有理解过自己,声称自己忍受了多少年的委屈和苦难,从来没有得到应得的尊重和重视……而做丈夫的则莫名其妙兼满腔愤懑,只不过因为上次你在电影海报前看了半天女主角的衣服和发型,他会错了意,心血来潮买了两张电影票,准备给你一个惊喜。

对孩子也一样。孩子又犯错误了,而且屡教不改,便有了悲愤和屈辱,联想到我把你带这么大,容易吗?你三岁的时候生病了,如何如何,你五岁的时候受伤了,如何如何,你八岁的时候如何如何,如何如何。越说越委屈,都是为了你,我如何如何,现在你却如何如何,你现在这么小就如何如何,以后长大了还不如何如何……

不过是孩子一次贪玩耽误了交作业,最后的声讨却变成了“辛辛苦苦养大一个孩子干什么”“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这么高深艰涩的人生哲思和难题。就是因为这么一发挥,正义的贾政大人才下定决心要勒死那个未来即将罪大恶极杀父弑君的贼臣逆子。

这类明眼人一看就发笑的事儿,我就常干。不仅干,而且还自创理由、自圆其说。一个人做错事,并不仅仅是一件错事本身,其背后总有性格之类的本质原因,要挖到根,从根本处解决问题才行,否则下一次,还会有同类事情的摩擦。

这个理论,从理论上说是对的,有道理。问题在于,在实践操作中,它太容易错,太容易偏离最初的目的。比如,在怒目对老公或孩子控诉了很久、感觉也很爽之后,我会突然醒悟过来,其实我抱怨的不是这件那件具体的事,也不是真的在分析老公或孩子的深层性格,我只是在单纯抱怨有了他们之后的生活,抱怨他们带来的这种生活,充满了琐事、繁杂、责任、义务,让我不堪重负。

问题在于,生活是我自己选择的,我的生活中有他,也是我自己的选择,我不能推卸责任,只能自我承担。

再说了,无论是哪种生活,都有缺憾,所以,如果变得抱怨生活,一个人就完蛋了。她可以除了抱怨,什么都不做,就此了一生。

这时候再想,才知道莲花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确乎是极难得的美德。不要上纲上线,心里不要长杂草迷了心窍,才能明白事理,遇事不引申,不发挥,就事论事,不蔓不枝,一码归一码。

孩子做错事了,就批评这件事,不上升到本人的品质之类的艰深问题。或者,先让孩子自己分析一下,为什么又没写作业。你不说,听他说,他说完了,再顺着他的思路分析,深挖原因。

他拿出高分的试卷,当然表扬,但表扬的对象要清楚,是他勤奋学习了,不是他分数高,下一次,继续努力读书,但分数考低了,还是可以表扬的。批评也一样,批评的不是分数,而是学习不认真,批评的不是他这个学习不认真的人,而是学习不认真这种行为和态度,对事不对人。

为了避免自己愚蠢的“节外生枝”,我把小秒针的所有行为、品质,设想成他的各色衣服。这个人,裸体的孩子,是无论如何我都爱的。但他的衣服可能不合适,不搭配。我只是要让他换衣服,而不是要伤他的肉身。

实在控制不住自己蔓延的欲望,我就跟小秒针玩交换游戏。他扮演爸爸,我做他的叛逆女儿。我故意早上不肯起床、晚上不肯睡觉、不好好吃饭、没日没夜地看电视、偷零食吃、写作业姿势不端正,给他机会教训我。

他板着脸,很严肃地教育我:“你为什么要歪坐着?这样脊椎会发育成驼背的,知不知道?”我发现他教育我时,从来不借题发挥,这件事错了,就揪着这件事讲清楚。当然,他也渲染严重后果,比如我不洗手吃饭,他就恐吓说这样会死掉。但绝不说“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总是不听话”、“你根本就不接受教训”之类的废话,也不因此扯到我的性格缺陷、人性弱点、道德品质或过去的非光辉历史上去,不给我草率定性“你这个人就是不受教育”或者“你真是无可救药”,更不把我的“不听话”理解为对他家长权威的挑战,从而因受辱而暴跳如雷。

而且一旦我改了,这件事就干干净净过去了,就此打住,再无后事。他甚至会人模人样地表扬我:“今天妈妈表现得很好,一喊吃饭就来了。”

听得我很乐,下次他再喊吃饭,我刺溜就奔过去了,因为希望他再表扬我。

不得不承认,这家伙比我会教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