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妈妈成长记
15831200000034

第34章 抬举

这是一个秘密,孩子是不会反驳大人的,你说他笨,他就笨,你说他能,他就能。你以为你在评价他,其实是在塑造他。所以,孩子是要抬举的,越抬举他就越高。

紫禁城接小秒针放学回家,小秒钟很是闷闷不乐。紫禁城悄悄告诉我,小秒钟英语考了92分。几天前小秒针还在餐桌上宣布,自己这一次的英语很可能考100分。

在我家,分数基本上无立锥之地,是一个非常遭漠视的话题。但小秒针自己很在意,常常说。可见学校教育对他的影响仍然很大。

我想了想,高声叫小秒针,问:“听说你的英语试卷发下来了,怎么样?多少分?”

小秒针很沮丧,低声说:“92.”

我大吃一惊:“天啦,92,我没听错吧,不是82或者72,是92,怎么会这么高!?”

小秒针且惊且疑,又气又恨,斜眼看我,说:“拜托,92是我考得最低的一次。”

这个我当然知道,而且我也知道,试卷其实是极容易的,他们班上每次得满分的都不少,但小秒针从来没得过满分,他的英语水平,在班上至多中等。

我更吃惊了:“不会吧,我儿子英语这么厉害,92分都是最低分,好崇拜你啊,给我签个名好不好。”我把双手展平了伸到他面前,请他签名。

小秒针又好气又恼火,拍开我的巴掌,说:“你就装吧你,其实我以前考多少分,你都知道的。”但他的嘴角已经含了轻笑,知道我在无厘头搞鬼作怪。

我笑道:“好啊,我就没见过你这么聪明又狡猾的家伙,这一次故意考低一点,这样,下一次才有进步的余地,否则总是考满分,多没意思啊,是不是?”

从那以后,每次考砸了,就是为下一次考试留余地。

人生当然是要留余地的。

小秒针在做手工,画、剪、贴,不亦乐乎。每过几分钟,就大叫:爸爸,你给我……爸爸,你帮我……

但见紫禁城在两个房间川流不息,不胜其烦。连我的眼也花了。

我一夫当关堵在小秒针门口。“好了,爸爸现在有工作,有问题来找我吧。”

一分钟之后,小秒针大叫:“妈妈,你帮我把这个图案剪下来,这有个尖角我剪不好。”

我拿过来,看了看,做大惊状:“这事还找我!?这么个破角,根本没难度嘛。哦,我明白了,你自己肯定行,故意跟我开玩笑的,耍我吧,不带这样的。我才不会上当呢。”

他被说得不好意思了,立马就驴下坡,嬉皮笑脸道:“逗你玩的,被你识破了。”

之后每过几分钟,同样的情形便重演一次。其中只有一次,我伸出了温暖的援助之手,把一块木头锯成两半,结果是我装锯片的时候差点被划破手,小秒针提醒我当心。

没有我的帮助,小秒针也大功告成了,老实说我不知道他做的那是什么玩意儿,总之不像是地球上的东西。但没关系,重要的是,那基本上是他独立完成的。此前他没有想到,没有大人支援,他也能做成。

这是一个秘密,孩子是不会反驳大人的,你说他笨,他就笨,你说他能,他就能。你以为你在评价他,其实是在塑造他。想来也简单,孩子还没定型呢,怎么可能评价定了?你天天给他什么心理暗示,他就发展成什么样子了。

所以,孩子是要抬举的,越抬举他就越高。你嘴里议论的那个孩子,不是眼前这个孩子,而是你希望他成为的那个孩子。

大人无心或者“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我是在一次无心之错中发现的。

紫禁城有严重的恐高症,别说险峰了,观光电梯里都发晕,我往山崖边一站,还没来得及惊喜地招呼他欣赏远景,他的腿已经软了,浑身冒汗。小秒针在幼儿园的时候,一次我带他玩,爬横杆,他从技术上说是没问题的,但每次爬高超过一米,他的脚就开始哆嗦,死也不敢再往上。我顺口来了句:“你还遗传了你爸的恐高不成?”

从那以后,完了,他动不动就宣称“啊——自己有恐高症,遗传我爸的”。上了楼,都不往落地玻璃边上靠,声称头晕。我的一句话,就让他患了恐高症。

为了弥补这过错,每次我都不惜篡改医学常识来骂他:“放屁,恐高症是老年病,你怎么会有?而且,这方面你遗传我的,天不怕地不怕。”果然,后来,他就改成遗传我的了。

我说他遗传恐高症仅此一次,而要扭转和“治疗”则费了一两年。顺口一句话,病来如山倒,回头再补救,病去如抽丝。我算明白什么叫“祸从口出”了。

从那以后我得教训、长记性了,只往好里说。不问青红皂白、作死地往好里说。开始还想当然地有点担心,夸奖和鼓励太多,会让孩子盲目自大、骄傲、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要不要来点负面刺激?来点激将法?按照我们受教育时的理论,“你的优点,我不表扬,也在那里。你的缺点,我不批评,你就不知道,不知道就不会改”。所以,光批评,促你进步,不表扬,免得你骄傲。

后来发现,没有的事,这套理论根本是狗屁瞎说。想想自己就知道了,挨了批别提多泄气了,哪里还有劲头奋起直追,倒是得点表扬,就乐得屁颠屁颠的,加倍地卖力显摆。以前总以为,是自己没出息、不上进,又太虚荣,所以光爱听表扬,却不能化批评为动力。后来才发现,多数人都这样。

夸着夸着,夸奖就成真了,那是潜能实现了。所以,我的一个观点是,不要剥夺孩子对自己感到惊奇的机会,让他挖掘自身的潜能、创造奇迹,让他能够对自己惊奇,为自己骄傲。

事实上,小秒针一直在不断地让我惊喜,不断地使我对自己感到惊奇。

一次,我没赶在他放学之前回到家,正着急堵在路上呢,电话响了。他见家里锁着门,到路边借了“随便一个叔叔”的手机给我电话,说他先去某同学家写作业。尤其让我吃惊的事,我刚换了手机,从来没有特别告诉过他号码,11位数字呢。

一次,一行人去门头沟的仰山和妙峰山踏青,兼做“历史遗迹实地考察”。半道中,抄完碑文照完相,一抬头,发现小秒针走失了。天色渐晚,野山荒芜,我强作镇定,其实不是没有担心的。连滚带爬地赶回“驻地”,小秒针走了近十里的盘曲山路,已经独自下山,安安静静地守在我们的车旁边。

一次,带他去第三极书店看书,书店太大,上下好几层楼,又丢了。我正在童书区搜寻,听到服务台在广播找人,某单位的某某某,小秒针的妈妈请注意,您的孩子在五楼中心的服务台等您。

每一次都出乎我的意料,于是收获很多很多的惊喜和刮目相看。

记录中的2007年1月,我坐在肯德基,在人缝里看着小小的孩子拿着钱,排队,点餐,努力地计算开支,取餐。我就坐在角落里,等他小心翼翼地端了餐盘过来,把我的一份分到我面前,包括吸管、勺子、蘸酱和餐巾纸,享受着被小男人伺候的满足感。

自己点餐,是我开出的吃快餐的条件。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对于一个孩子,却涉及判断、选择,对秩序等社会规范的理解(排队),对促销等商业活动的掌握(拿特价小卡片),语文(识字),数学(付钞、找钱),观察(找我在哪里)等一系列事。

对他有收获,于我也有收获。换一个视角看世界,司空见惯的事变得陌生有趣,刺激又新奇。他点餐的整个过程,我跟着刺激、紧张,东西买来了,我跟着骄傲、兴奋。谢谢我的孩子,给我一个孩童的世界,孩童的心,孩童的视角,让我的心放低了来看世界,看到精微处——于熟悉处见陌生,于平常处见奇崛。

在认识紫禁城之前,我从来想不到世界上有不会跳绳、爬墙、爬树的人,现在我认识两个了,紫禁城一个,小秒针一个。小秒针接触任何球类,头三次,球和球拍没有打过照面的;拍球,只要三下,球不是飞了滚了逃了,就是被他压死了;跑步的时候,他跳得比谁都高,跳高跳远的时候,他又比谁都更快地冲进沙坑;而且跑跳的姿势,那叫一个难看,双腿如棒槌,狠命地往地球这面大鼓上擂,动静很大,位移不多。总之,我一贯认定小秒针遗传了他爹的“全身充满了细胞,唯独没有一个管运动的”。

可是,他练习拍球,居然能玩点花样了,他学骑车居然很快,而且不久就能来一点有难度的动作了,比如在无障碍道上拐360度的弯,穿过很窄的小石径。2008年4月20日,周日,下午,小秒针非要我去看他表演骑车,外面已经下了一整天的雨,现在雨正大,小秒针很快就全身湿透了,外面是雨水,里面是汗水。他飞快地骑,在小区一圈又一圈,越来越快,越来越快。还玩大撒把,松开一只手向我招手,招了又招,高兴得哈哈大笑,很兴奋。那一刻,他在感受自己的能力,享受自己的能力。我也被他感染得在雨里冲,要他搭我一段。他骑车的水平太超过我的想象了。很多次,他都比我想象的要能干,让我惊喜。

那么,作为回报,我也应该给他惊喜,使得他能够让他自己惊奇。我最喜欢听小秒针的那句:妈妈,我也没想到我能……

小秒针胆小,只要有机会,我就怂恿他爬山、爬树、爬墙。他很快就发现,他比自以为的要厉害。当他在我的威逼利诱下爬上蛤蟆峰,接受同行女孩崇拜的眼神和惊呼时;当他独自穿过两条街买回来一包我们指定的盐时;当他由讨厌英语、害怕英语,到非常坑洼地看完了原版图书《King Arthur and his Knights》的第一篇文章时;当他从怎么也不能开口说英语,到在大庭广众之下用英语作自我介绍(当然,很难听,而且估计中国人、英国人和美国人都听不懂)时……他就会说,妈妈,我自己都没想到我能……

小秒针对我开放的那张惊喜和得意的笑脸,让我永生不忘。生命的美妙在于不断有奇迹发生,人生的趣味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下面将发生什么。你也并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的界限在哪里。

对于多数人来说,界限就在自己停下脚步的那个地方。

2008年5月11日,老师布置的作文题是写同学的优点。小秒针说了好几个同学的好几种优点,我没有听到想听的那个名字,便启发:“你常说的你们班那个捣蛋的同学……”

“哦,你是说最坏的同学某某某啊。”

我认真地说:“我觉得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好和还可以更好之分。(心里痛骂,老师才有好坏之分!)你为什么不写一下某某某的优点呢?”

于是小秒针写了一篇“坏同学也有优点”的文章,还好,得了一个优。那天我借机让小秒针评价一下自己,他自评的结果如下:

优点:作业按时交,爱看课外书,学习时会给自己设定目标,不气馁。

缺点:有时候没写完作业就看电视,太胆小,自己的房间太乱,上厕所有时会忘记冲水。

还好,他对自己的评价视野不算很狭窄,但还是有点单一,大多都和校园有关,都和学习有关。而我对他的评价是:

缺点:

看到同学获得什么荣誉,就不分青红皂白地也想争取。

买不卫生的小零食吃。

分不清东南西北。旅游时不注意查看地图册,玩了白玩。

在家里玩的时间太多,出去玩的时间太少。玩的花样太单一。

优点:

可以独自看书看很长时间,注意力集中。

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

骑车骑得很好。

爸爸妈妈做错了事,能够原谅,不抱怨。容易体谅、谅解别人。

事情过去后就不再计较。能很快让自己快乐起来。

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比如在外面走丢了会借手机给家长打电话,或者广播找人。

能够主动跟他人打招呼。

做小主人时不是自顾自地玩,能够迁就和照顾客人。

出门时会自动把门口的垃圾带下去。

善于欣赏别人。

在超市看到商品掉在地上,从不一走了之,即使不是自己造成的,也会拾起来。

搭乘扶梯时知道站在右边,把左边让给走路的人。

与人比赛,无论输赢都比较有风度。

老实说,他的优点没那么多,至少不是每次都能做到。别小看小孩子,他们其实是能够认识自己的,小秒针被我滔滔不绝的优点说得有点不好意思,他指出最后一条,说,他不是每次输了都有风度。

我被他的“客观”态度逗得直乐,说:“赢了不张狂,输了不发输火,连大人都不一定能做到,所以你做得总体来说已经不错了。偶尔没做到,也情有可原。我看你的发展趋势,肯定越来越好,所以可以算一条。”

他做得不够,是给未来的发展留余地,我夸的,是未来的他,潜力都发挥出来的他。而人的潜力,是鼓励出来的。我也在给未来留余地。

当然,也不能凡事一味地抬举。学校开运动会,小秒针的参与意识很强,一口气报了400米跑和100米跑,之后便每天晚上出去锻炼,坚持围着400米标准赛道跑一圈。我们当然全家都很支持。

但“天有不测风云”,过了一个星期,一天放学回家,小秒针有点沮丧。原来体育委员动员他放弃400米跑,因为报名的人太多,而他是其中跑得最慢的。他看着我,怪委屈地说:“为什么呀,我觉得自己跑得挺快的。”

我没有做评价。运动确实不是小秒针的天赋所在,何况他入学早一点,比同班同学差不多小了一岁。

运动会那天,我去观赛。100米他跑了最后一名,和第一名相差了至少50米。

下了场,小秒针很难过,不理睬我的问候。他自怨自艾地深叹:“唉,没想到跑了最后一名。”

我问:“你本来想跑第几名?”

他说话都不结巴的,说:“第一名。”

我的嘴张了张,一时有点无话可说。他如果哪一次体育课跑了个季军,那一般就是在三人小组中。

我只是安慰他,别的话都不说。到了傍晚,他缓过劲来了,我才跟他谈了一次,建议他正确认识自己。跑步输了,根本就不应该沮丧的,因为他年纪小,跑步不是他的优势,他本来就不该以第一为目标,这样不切实际。运动方面,他只要身体健康就行了,可以考虑放弃在竞技体育方面争先的念头。他可以在别的自己真正擅长的方面发展、争先,比如思维活跃、知识面宽、善于交朋友、兴趣爱好广泛等。

小秒针分清楚健康保健运动和竞技体育的区别后,基本认同了我的观点,但比赛输了,还是止不住地沮丧和失落。

我告诉他,人要学会控制和转化自己的情绪。比如,沮丧的时候,可以尝试着换一个角度想问题,比如今天的100米跑,如果是比赛谁跑得快,他当然是最后一名,但如果是比赛谁跑得慢呢,他不就成了第一名吗?

谈话是有作用的,晚上老夫子来电话,问到运动会情况,小秒针笑逐颜开地自嘲道:“我得了100米慢跑第一。”

他还学会了一句话:我们不比这个,我们比……

我很高兴他学会了投弃权票,学会了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