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文学像我这样的女生
15845300000017

第17章 美丽的心伤(1)

错过你,错过爱

温浩是个“古惑仔”式的男孩。他英俊潇洒,身上具有一股阳刚之气。他的魅力不仅在于他的谈吐举止,最最重要的是他能把同龄的男生们搞得服服帖帖,这足以让女孩子们着迷,而且他的篮球打得也十分出色,因此年级里有一群“浩迷”(当然是女生居多)。

而王遥不属于她们中的任何一位,虽然她很欣赏这位开朗、帅气的温浩,但是她从不会同那些女孩一样与温浩在一起谈天说地。也许是因为她内向的性格注定她没机会走进温浩的生活,或许是她认为只有距离才产生神秘和美丽。因此每当温浩与她打招呼时,她只是应付一下便匆匆离去。

平日里,王遥喜欢一个人坐在操场的台阶上,远远地看着温浩与他的“死党”们打篮球。温浩的每一个动作在她眼里都很cool,她欣赏温浩骨子里的那股傲气和志气;她喜欢温浩穿着前卫衣服时的模样;喜欢温浩与朋友谈话时的无拘无束,喜欢温浩的宽容与忍耐,而且她发现温浩的知识很丰富,视野也很宽广。

就这样王遥一直暗恋着温浩,一年又一年,她的生活过得很平淡。初中生活眼看就要结束了,王遥决定让温浩知道这一切。虽然这使她很为难,但她还是决定去试一试。能证明王遥的真心只有她每天写的那本关于温浩的日记(已经写了三年)。2月14日温浩生日那天,她鼓起勇气把日记交给了温浩。

那天,很冷。天空飘着雪花,王遥给温浩打了电话,电话接通后从里面传出那熟悉而带磁性的声音。王遥确认是温浩,她把温浩约到了学校。温浩得知王遥送自己生日礼物后,他很高兴,可高兴中有一些惊奇,毕竟王遥不是他的朋友,连一般朋友都算不上。从王遥的眼神中他似乎察觉了什么,他还是很有礼貌地说了声:“谢谢!”之后大方地接过了那本日记。当他正要打开包装时被王遥拦住了,这时王遥清楚地感觉到温浩有些害羞,此刻他的脸有些红。离别时他们低着头默默地擦肩而过,甚至连一声再见也没有说。

寒假过去了,温浩也读完了那本厚厚的日记,可在开学后的那段日子里,两个人见面时都很尴尬,温浩很少去打篮球,也很少再去王遥她们班了。而王遥更加封闭自己,课间哪也不去,只喜欢趴在桌子上静静地想些什么。尽管这样她和温浩还是成了注目的对象,议论的焦点。

王遥真的有些后悔,不应该把日记交给温浩,她不希望看到温浩无奈的笑容,不想看到温浩在风言风语中沉默,不想……

有一天清晨,在上学的路上,王遥看到了一个她不得4不承认的事实。温浩骑车带着一个比他低一年级的初二女生,他们有说有笑,那女生搂着温浩的腰,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温浩与那女生滔滔不绝地说些什么,王遥慢慢地骑在他们后面,亲眼目睹着这叫人羡慕的场面。一种酸痛从心头涌出,她突然问明白了温浩的沉默只能说明他不爱自己。

突然,那女生回头看见了王遥,她向温浩说了些什么,温浩猛回了一下头,他的表情很吃惊。到学校后,王遥背着书包从温浩身边走过,一句话也没有说,眼神在彼此身上停留了片刻。

一个星期后,王遥悄悄地办了转学手续,她在沉默中消失了。毕业后不久,王遥回母校办一些证明,偶然见到了来校拿毕业证的温浩。他们在学校的楼梯上相遇了,目光碰撞时,吃惊、兴奋混为一体,彼此淡淡一笑擦肩而过。这时温浩叫道:“王遥,对不起。”王遥停下了脚步问:“为什么要说对不起?”温浩:“因为我伤害了你,如果在我收到你那本日记之前我没有认识她(那初二女生),我也许会选择你……在你和她之间我真的有些左右为难……”王遥打断了温浩的话:“我明白,所以我选择退出……”两人边说边来到操场,望着那高大的篮球架,两人沉默了。王遥从书包里拿出同学录递到温浩手中,他在上面只写了一首任贤齐的歌词《哭个痛快》。

“爱与不爱是最痛苦的徘徊,表面不爱,但心里仍期待,hell0,我想你,想到你就无奈……”

温浩走后,王遥呆呆地看着那同学录上流利苍劲的笔迹。一滴眼泪滑落在纸上印湿了那个爱字。她在歌词的最下面写了一句:

错过了你,错过了爱。

舒爽

母亲

在讲台与农田之间,母亲夜以继El,不辍劳作。从青丝到暮雪,几十年含辛茹苦!

弯曲的造型,长满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站立的姿态,是农家儿女最伟岸的丰碑!母亲穿过雨水、泥泞和阡陌,穿过幼小的心灵,洁白无瑕的纯真和如饥似渴的期待。

一生播下两粒种子:知识和粮食,然后用爱和心血栽培。在平淡的词汇里,在灵巧的手指边,它们哧哧拔节,茁壮成长!

万千祝福浸盈方寸心,摇拨母亲生活中的每一个金秋!夜晚的灯光像一把金梭,梳理着母亲微白的头发,一本本作业似涓涓细流,沿着母亲的生命静静流淌。母亲用坚强的执着承受这一切,无怨无悔。母爱的执着使多少孩子的心灵永存绿洲!

我常常为此遗憾:拙劣的笔写不出母亲辛苦的劳作和夕照里的苍颜,睡梦中泪水涟涟。浚一妻兰羹?起行囊北起母亲深、沉粕光浪一迹晨光中,挺起一个年轻的脊梁,可是,母亲哟,我又怎能秉承您的那份崇高和威望?母亲,请允许我穿过迷茫和幻想,脚踏坚实的土地,像您那样,雕琢灵魂,托起太阳。托起辉煌。

追求,或者拼搏,沿你的目光前行!

夏丽霞

给你

第一次见到你,是开学的第一天。你正站在教室门口,羞涩而不安地看着来来往往的陌生面孔。那一天,天气很热,而你却穿了一条黑色的长裤,裤管上有一条很明显的褶儿,显然还是新的。从你的衣着和神情上,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你是从农村来的。但是你却并没有激发出一个城!市女孩特有的优越感,相反,我却被你的一种柔柔的气息感染了。我从没见过像你这样柔弱的女孩,尤其是你眼里蕴含着的一种让人说不出来的淡淡的忧郁,让我难以忘怀。或许是有缘吧!我们成了同桌。刚开始的日子里,你总是那样乖巧地微笑着和我打招呼;总是那么安静地坐着,看我和周围的女孩打闹得“翻天覆地”;总是带着淡淡的愁思望着某处发呆;或是默默地在日记本上写着什么,有时是密密麻麻的几页纸,有时则是一两首小诗。经过你的允许,我有幸看到了你的日记,我知道了你的字写得很纤细、柔弱,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你的文字也是那样的清丽,你每天都穿着长衫和长裤,扎着一个低低的显得那样的清纯、朴素。你从不吃零食(至少我没见过),每次我将手中的话梅或是花生仁伸到你面前,你总是笑着摇摇头,偶尔才会小心翼翼地抠出那么一点来。比起那些每天叫嚷着请客的“姐妹们”来,你似乎更叫人喜欢。

和你在一起,总让人感到宁静而轻松。你从不发牢骚,不像别的女孩那样为了芝麻点大的事而耿耿于怀,喋喋不休。我几乎没有听你说过谁的不是,你总是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原谅别人的错误。

你还总是那样热心地帮助别人,帮同学打开水、收衣服、晒被子之类的小事自不用说。若是谁得了什么小病小痛,端茶、送饭、问寒问暖,你总照顾得细致入微。虽然这些都是些微不足道的事儿,但却足以给我们这些被别人伺候惯了的娇小姐们上生动的一课。

你安静却不沉闷,娇柔却不做作,再加上你的热忱随和,很快,周围的人都喜欢上了你,我们也因此熟识起来。你向我谈起了你家门口的小溪,夏天一到,你们姐弟几个便卷起裤腿在清凉的溪水中摸鱼、捉虾,吊着结实的藤条荡秋千。你让我对宁静而充满情趣的乡村生活向往不已,但你却不向我描述你艰苦的生活。你不喜欢向别人诉苦,你已经习惯了一个人咀嚼自己的辛酸。

直到那一天,我们看了电影《背起爸爸去上学》,你才谈到你憔悴的父母,你贫困的家。那一天我才知道你的母亲积劳成疾,长期患病,不能劳动,只靠着你体弱多病的叫父亲跟土地玩着命儿,供你们姐弟三个上学,艰难地支撑着一个家。那天我知道了我以前是怎样地养尊处优,就在我悠闲地喝着牛奶向父母发着脾气的时候,同龄的你却在炎炎的烈日下,用你那瘦弱的双肩从山岗上扛下大半袋子马铃薯,在昏黄的煤油灯下翻阅着发黄的旧小说。你可知道?那时的你在我眼里的形象是多么的高大,而我对自己以往的一切又是何等的羞愧!

不久,你的《为平凡的父亲流泪》在一家省级报刊上发表,很多人都被你那劳苦、伟大的父亲感动得哭了。同时你也成了学校的“小名人”,每天都有许多人到班上来看你,渴望认识你这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优秀女孩。说真的,我真替你高兴,也为能够与你同桌而骄傲。

从那时候开始,你更加勤奋地写作了,当别人在打扑克恣意地说笑时,你却在奋笔疾书。我佩服你的自制力。能够抵挡住身边如许的诱惑;我也佩服你的才思,能够将身边不起眼的小事写得那么生动、深刻。在你的影响下,我的一颗心也蠢蠢欲动,你便极力地鼓励我大胆地去写。于是,在多少个日子里,我们一起如饥似渴地在书本中汲取养料;一起在稿纸上涂画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书写着我们对这个世界单纯的认识;一起将我们的希望装进洁白的信封。你耐心而仔细地为我修改着每一篇稿子,诚恳地向我提出建议,让我发现自己的不足,你却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屑,无论我的“大作”是如何的让人不敢恭维。你也把你写的稿子拿给我看,虚心地听取我的意见。在四周的一片嘈杂声中,我们默默地守着一处宁静的天空,文学陶冶了我们的性情,让我们丰富,让我们深沉,也将两颗年轻的心拉得更近了。

然而,人生中总有许多的遗憾,二年级重新编排位置时,娇小而又近视的你坐到了最前排,而我却坐在第四排。当你提着书包将要走到前面去时,我的鼻子酸酸的,竟然有些想哭。你笑着说,小傻瓜,又不是生死离别,我们以后还是好朋友不是吗?可是我却分明看到你眼中隐隐闪烁的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