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爱国主义教育丛书-20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简介中
15845900000011

第11章 浙江省(1)

杭州·岳飞墓

在杭州城的西北部,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栖霞岭南麓,有一组古朴雄伟、庄严肃穆的建筑群——岳飞墓、庙,它里背靠青山,面临西湖,是南宋抗金将领、民族英雄岳飞的长眠之地,也是历代人民凭吊、瞻仰岳飞的纪念场所。

南宋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坚持抗金、反对妥协的岳飞,被宋高宗、秦桧为首的投降派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临安(今杭州,南宋都城)大理寺狱中。岳飞因为坚决抵制民族侵略,时刻扞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反遭诬陷迫害,引起南宋爱国军民的强烈不满,也赢得了人民的深切同情。当时,有位叫隗顺的狱卒非常敬佩岳飞的为人和尽忠报国精神,又十分同情岳飞的不幸遭遇,他冒着生命危险,连夜将岳飞的遗体偷偷背出钱塘门外,草葬于九曲丛祠。

到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宋孝宗继位。为平定军民的不满情绪,笼络民心,宋孝宗于七月份下诏为岳飞平反诏雪,追复岳飞生前原官,并访求岳飞遗体,将其遗骸以礼改葬于栖霞岭南麓今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岳飞墓、庙收归国有。1961年3月,岳飞墓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78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拨专款对岳飞墓、庙进行全面的整理维修,于1979年底修复重新开放。

岳飞墓和岳庙占地235亩,建筑面积2793平方米,总体布局可分为墓园区、忠烈祠区和启忠祠区三大部分。墓园区位于这组建筑群的西南部,岳飞墓坐西朝东,左前侧附岳云墓,墓道两侧列明代遗留下来的石像生,石阶下墓阙两侧面墓面跪诬害岳飞的秦桧等四奸铁像。出墓阙有陵园,甬道尽头为“尽忠报国”照壁,南、北两侧各有碑廊一列。庙是墓的附属建筑,由忠烈祠和启忠祠组成,现存建筑大多为清康熙年间重建,虽经几次大修,仍保留了清代的格局和建筑风格。忠烈祠位于岳飞墓的东北,祠前有门楼,为人们参观浏览的入口处。忠烈祠西为启忠祠,原奉祀岳飞父母,现辟为岳飞纪念馆。

八百多年来,岳飞墓一直是历代人民纪念和瞻仰民族英雄岳飞的场所。1995年,被定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被国家文物局、国家教委、文化部等六部门列为百家“全国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绍兴·鲁迅故居及纪念馆

绍兴鲁迅纪念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都昌坊口,建成于1953年1月,由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组成。

鲁迅故居是鲁迅出生地,也是他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成长、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室内陈设按当年原样摆放,不少家具和用品均是原物。百草园是周家原已荒芜的菜园,是童年鲁迅休憩和玩耍的乐园,占地2000平方米,现基本保持原样。

三味书屋是清朝末年绍兴城内颇负盛名的一处私塾,鲁迅12至17岁在此读书。

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通过大量实物、照片、手稿、书信、图表等展品,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鲁迅一生的光辉业绩和他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思想发展历程。

绍兴鲁迅纪念馆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成立的纪念性人物博物馆之一,并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2002年,绍兴鲁迅纪念馆动工重建,2004年4月28日试开放。整个纪念馆的外观是传统的“老房子”形式,坡顶、飞檐、翼角,与鲁迅祖居、朱家台门等四邻和谐一致。新馆内庭院植物以樟、松、兰、梅为主,同时选栽枣树、皂荚树,重现清末民初,鲁迅青少年时代绍兴古城的风貌和韵致。

进门第一厅“鲁迅事迹陈列”的大标题下配上了古纤道画面,告诉人们鲁迅是从绍兴水乡走出,也象征着鲁迅的一生像古纤道一样曲折。新馆增设了多媒体幻影成像,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鲁迅看绍兴社戏的场面。此外,大型放映系统真实再现了鲁迅葬仪场面以及蔡元培、宋庆龄当年出席鲁迅追悼会的镜头。新馆还新设了4台触摸屏、中英日三国文字的导游词、鲁迅生平及作品介绍等,只需按一下输入键,参观者就能走近鲁迅、解读鲁迅。新馆遵循“能真就真”的原则,增加了大量实物,除了特别珍贵的文物外,原则上都用真品。新馆展品中有60%以上是原件,而老馆只有10%。

鲁迅儿时的古街风情已整体回归旧貌。除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鲁迅祖居、鲁迅故居、三味书屋、百草园外,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都昌坊口、塔子桥、恒济当铺、土谷祠、静修庵等,均可在这里找到踪迹。10余座清末民居和成片的传统居民区环绕四周,形成了鲁迅故里整体环境的抑扬顿挫效果。

绍兴·大禹陵

大禹治水的记载和传说可谓渊源流长。千百年来人们崇敬其治水精神,缅怀其功德,祭祀经久不断,历经无数春秋,依旧雄伟壮观的绍兴大禹陵正是这一历史凝成的巨大丰碑。

大禹陵在绍兴城东南山汪清水秀的会稽山麓,距城区约6公里,是一处合陵、祠、庙于一体的古建筑群,高低错落,各据形势,展示了我国传统的建筑美。

据《墨子》“禹葬会稽,衣裘三领,桐椁三寸”和《越绝书》记载大禹陵“穿圹七尺,上无漏泄,下无即水,坛高三尺,土阶三等,延袤一亩”之说,似为薄棺深葬,葬礼简朴。由于年代久远,陵基确址无从稽考。至明代,于山之西麓,原禹祠之上,兴建大禹陵碑亭,以志永久。大禹陵坐东朝西,面临禹池,前有山丘分列左右,会稽主峰环绕其后。入口处有牌坊,内辟百尺青石通道,尽头处为大禹陵碑亭,亭中碑高丈余,有“大禹陵”三字,端庄凝重,每字1米见方,系明嘉靖年间绍兴郡守南大吉所书。

碑亭右前列有八角重檐石亭,上书“咸若古亭”四字,俗称“鼓乐亭”,建于明代。近处有一长廊,为碑廓,系从禹陵原60多块古碑中选入有代表性的8块,如着名的秦朝丞相李斯之会稽刻石、明成化年间绍兴知庥戴琥所着的《水利碑》和《水则碑》等,丰富的历史记述和精湛的书法艺术给人深厚的教益和美的享受。

陵的南侧约数十米处有一片古相典雅的平房,为禹祠。据史书记载立于夏朝少康之时,建祠3000余年来,屡废屡建。今禹祠建于1986年,“禹祠”匾联为中央美术学院吴作人先生所书。祠分前后二进,第一进右面为“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砖刻图;左边则为砖刻大禹纪功图;第二进中央为大禹塑像,高约2米,头戴笠帽,脚着草履,手拿石铲,目光炯炯,有开天辟地、重振山河的英雄气慨,却又是一位普通劳动者的形象。

大禹陵景色既壮严又秀美,稽山镜水环绕其周。宋代秦观有《禹陵》诗:

阴阴古殿注修廊,海伯川灵俨在旁。

一代衣冠埋窆石,千年风雨锁梅梁。

碧云暮合繇帝力,红菱秋开鉴水香。

令我免鱼繇帝力,恨无歌舞奠椒浆。

稽山依旧,鉴水清沏。四通八达的河网环绕大禹陵周,乌篷小舟可以把你送到绍兴各大旅游景点。

1995年谷雨时节,浙江省暨绍兴市各界代表和海外来宾1000多人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大禹陵典礼,大禹精神更为发扬光大。时隔20余日,江泽民主席来此谒陵,回京后专门为新建成不久的大禹陵坊作了“大禹陵”坊额题词,为大禹陵又增添了一份庄严和肃穆。

1996年,大禹陵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禹陵现在是全国百家爱国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

南湖革命纪念馆坐落在嘉兴市南湖之滨,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湖闭幕而建造的一座革命纪念馆。

嘉兴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一座石库门老房子里秘密召开,由于遭到法租界巡捕房的骚扰,会议在李达的夫人王会悟(嘉兴乌镇人)建议下,转移到嘉兴南湖,并在南湖一艘画舫中续会,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央局领导机构,从而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为了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1959年,根据有关部门的决定,经中央审查同意,嘉兴市筹建南湖革命纪念馆,不仅仿制了南湖画舫,还在湖心岛建立了南湖革命纪念馆,于烟雨楼大厅中开辟中共“一大”史料陈列。1985年9月,邓小平同志为南湖革命纪念馆题写了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