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爱国主义教育丛书-20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简介上
15846100000003

第3章 吉林省(1)

通化·杨靖宇烈士陵园

杨靖宇(1905-1940年),原名为马尚德,是河南确山人,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和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鄂豫皖别动大队。1929年受中央派遣来到东北领导抗日斗争,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率部同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沉重打击了日伪统治,鼓舞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斗志,有力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1940年2月23日,他在率部对敌作战中壮烈牺牲,年仅35岁。

在抗日战争时期,杨靖宇将军率领英勇的抗联将士,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不但重挫日军气焰,而且牵制了大量日军兵力,为全国的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为缅怀这位民族英雄,经中央批准,通化市政府于1954年修建了杨靖宇烈士陵园。1957年9月竣工,1958年2月为杨靖宇烈士举行了公祭安葬仪式,1958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

杨靖宇烈士陵园建立在吉林省通化市浑江东岸山岗上,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00米。陵园是由5座琉璃瓦民族式建筑物组成,正面主体建筑为灵堂和墓室,两侧4个偏殿为陈列室,庄严肃穆,宏伟壮观。正中巍然挺立着杨靖宇将军的高大戎装铜像。陵墓是烈士安息的地方,烈士的遗首遗骨合葬于白丁香木民族式棺柩中。两侧的陈列室展出杨靖宇将军青少年时期的遗物以及他在抗日战争艰苦岁月里的一些用品和战利品等有关文物、文献、照片,共250余件。

经国务院批准,1986年10月,杨靖宇烈士陵园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7年,中宣部命其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50多年来,杨靖宇烈士陵园接待了海内外上百万的瞻仰者。为了纪念杨靖宇将军诞辰100周年,更好地发挥杨靖宇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作用,在中央和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下,通化市委、市政府投资4000万元,对杨靖宇烈士陵园进行全面维修改造和扩建。2004年5月12日上午8时40分,吉林省军区、省直有关部门领导、通化市党政军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群众、中小学生代表共500多人来到风景秀丽的杨靖宇烈士陵园,为该园修缮扩建及抗日联军纪念馆奠基举行隆重仪式。

修缮扩建后的杨靖宇烈士陵园由陵园、抗日联军纪念馆、雕塑广场和园林景观4大部分组成,并配以声、光、电、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全面展示杨靖宇将军和东北抗日联军英勇顽强的民族精神及历史画面。

几十年来,各界拜谒者络绎不绝,许多国际友人也多次来此瞻仰。

通化·杨靖宇将军殉国地

1939年夏秋,日军在基本完成“三江大讨伐”,在“北满”(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北安等地区)的抗联二、三路军损失惨重之后,再次痛下决心,要“倾一国之力”,对杨靖宇及其第一路军进行一次“大扫荡”,发誓要把“伪满治安之癌”切掉。

今天我们所知道的杨将军在生命最后时刻的表现是被他的敌人记录下来的。日伪档案中描述他表现得很沉着,一边用两支手枪准确地向四面八方围上来的敌人射击,同时向490高地后退。可是几天几夜没吃饭的杨将军已经没有力气摆脱敌人,最后靠在一棵大树后面射击,与敌人相距不足30米。西谷曾一度想活捉杨靖宇,并不断高声劝降,回答他的只有一颗颗子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杨靖宇将军厉声喝问:“谁是抗联投降的,滚出来我有话说!”几个叛徒吓得龟缩在一旁,不敢吭声。在两名日本警察被击毙后,西谷明白劝降无用后,下令杀掉杨靖宇。

最后的攻击开始了,四面都是敌人的子弹,杨靖宇又打倒数名冲在前头的敌人,同时身上也多处中弹,左腕中弹一支手枪落地后,仍以右手持驳壳枪应战,最后胸部中弹,轰然倒下,一代抗日英豪、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中共“南满”省委书记杨靖宇就此壮烈殉国!时间是1940年2月23日下午4时30分,时年35岁。

杨靖宇将军殉国地位于靖宇县靖宇镇保安村三道崴子恶河南岸,距县城6公里处。1962年5月始建,1978年重建,1989年末第一期工程竣工,占地面积79920平方米。分为前导区、中心区和旅游区,建有牌楼、塑像、正气亭、台阶、拱桥、纪念碑、纪念塔等纪念性建筑。

正门牌楼有陈云题写“杨靖宇将军殉国地”,背面有郭沫若题写“浩气长存”。杨靖宇将军巨型塑像基座有彭真题写“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纪念塔正面有朱德题写“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殉国地内还设有杨靖宇将军纪念馆(馆内存有杨靖宇将军曾用过的生活用品、武器弹药及珍贵的图片)、将军门、碧水亭、丹心亭、雄风亭。此外,靖宇县还有东北抗日联军诞生地--城墙砬子、贯穿东南两地的一、二军会师纪念地、抗联密营战迹地、多处烈士殉国地、抗联联络站和东北着名的抗联水上运输线--头道松花江等130多处红色旅游景点,构建了覆盖全县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网络。

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现已被确定为白山市党员教育基地、吉林省军区国防教育基地、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吉林省党史教育基地,现已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四平·四平战役纪念馆

四平战役是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重要的战役,这次战役对东北乃至全国解放战争都有重大历史意义。这次战役战况非常惨烈,双方都有重大伤亡。

四平战役纪念馆就是为纪念保卫四平战役中牺牲的人民解放军而建的。纪念馆位于吉林省四平市英雄大街60号,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正门上方镶嵌着“四平战役纪念馆”七个镏金大字,是彭真同志亲笔题写。

纪念馆初建于1958年,当时称“四平市展览馆”。此后该馆多次易名:1961年改称“四平市博物馆”,1963年称“四平战役纪念馆筹备处”,1965年称“四平市博物馆”,1973年恢复“展览馆”名称,1980年更名为“四平市博物馆”,1987年最后定名为“四平战役纪念馆”。

馆内设有文物部、陈列部、保管部等机构。纪念馆内设有一个序厅、四个展厅和一个电影录像厅。馆内所陈列的内容包括“四战四平文物陈列”和“四平地区出土历史文物陈列”两个部分。“四战四平文物陈列”是为纪念解放战争期间闻名中外的“四平战役”而设,通过四战四平的历史进程,展示了我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展示了四平战役在东北乃至全国解放战争中的重大历史意义。该馆陈列展出的文物有战役中敌我双方的武器装备、电报文件、奖章锦旗以及我方人民群众支援前线所用的器具等。“四平地区出土历史文物陈列”主要陈列内容为四平及周边地区出土的历史文物,该陈列以考古分期和历史编年为序,展出不同历史阶段的各类历史文物共计780余件,其中绝大多数为近年四平地区出土的文物精品。透过这些文物,可以窥见四平地区古代文明之一斑。

四平战役纪念馆是吉林省唯一一家战役纪念馆,现有展出面积仅300余平方米,观众人数年均5万余人次。2004年8月,经吉林省发改委批准立项,新馆建设工程正式启动,新馆主体工程于2005年竣工落成后,展出面积比老馆扩大10倍。

四平·四平烈士陵园

四平烈士陵园也是为纪念保卫四平战役中牺牲的人民解放军而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