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成功教师必做的11个探究
15849500000020

第20章 探究七微格教学理论与实践(3)

由于北京教育学院一批人的不懈努力,微格教学迅速为国人所认识。为进一步促进此事,1991年夏,北京教育学院受国家教委外资贷款办公室委托举办了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院校“教师教育与微格教学讲习班”,聘请了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育学院的科力夫·特尼与肯·阿尔梯斯两位教授就微格教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课时分配作了专题讲座,推动了我国高师院校微格教学的开展;1992年初,北京教育学院再次举办同样性质的讲习班,聘请了英国诺丁汉大学乔治·布朗及帕丁顿夫妇三位专家为我国高师教育工作人员介绍了微格教学的开发与应用。随着全国微格教学工作的蓬勃发展,全国性研究组的成立被提到了议事日程,经过酝酿和准备,世界银行贷款中学教师培训项目“微格教学协作组”于1992年2月在海南教育学院正式成立,协作组挂靠在北京教育学院并定期出版《微格教学专刊》。1992年12月,由北京教育学院与四川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的全国第一期微格教学高级研讨班在成都举行,这标志着我国微格教学的开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单纯的介绍和模仿深入到结合本地特点的开发性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四川教育学院正式出版发行了微格教学示范带,许多兄弟院校也开发了自己的示范带,并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黑龙江省七台河矿务局教委创造出“大课堂、小课堂、自学自练”三结合的新型培训方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技能分类理论的探讨中,由共同的教学技能研究深入到分学科的教学技能研究,并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分别开展了高师生、中师生、中学各级教师、小学教师等不同对象的课堂教学技能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处理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与微格教学课程之间的关系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1994年4月,在海南琼山市举行了琼山市微格教学现场会及全国微格教学研究会1994年年会,听取了琼山市在中小学大面积推广微格教学的经验;在理论上进一步探讨了微格教学中的控制论、系统论问题,并从学习论中的动机理论、心理学中的“高原现象”和科学方法论等角度进一步研究微格教学的理论机制,还出现大量的联系本地本部门特点的实践研究;许多课题获得了世行贷款或国家级立项,充分表明微格教学正在我国各地得到健康、深入的发展。1997年4月,协作组第三届年会在湖南常德召开,云南教育学院况梦佛教授的访美报告传达了国际最新研究动态,使大家认识到我国徽格教学在国际上所处的位置。会议研究的热点是:新技能的开发研究;微格教学操作原理的探讨;微格教学培训方法的改革等。

三、徘徊期(1997年至今)

其实,早在全国微格教学高潮到来之际,一些教师已表达种种忧虑。华东师范大学高文博士在参加了常德会议之后曾忧心忡忡地指出:在计算机高度发达,多媒体、互联网进入寻常百姓家的今天,我们的微格教学正显衰败之相,特别是理论的贫乏与陈旧过时,技术和设备的老化,致使微格教学逐渐在走下坡路。

如果对照1994年琼山会议,1997年常德会议及1998年昆明会议的论文专辑,人们不难看出,除个别文章外,绝大多数人似乎还是停留在实践应用体会和经验总结提高的层面:大量涌现的教材和专着似乎出自同一模子,甚至大段大段的语言也可在孟宪恺、郭友的专着中找到出处。一批老的脚踏实地干事业的微格教学工作者因年龄关系逐渐退休,许多颇有头脑的中青年教师敏锐地抓住微格教学作为晋职升级的敲门砖,在达到目的之后,知趣地转向去“另谋高就”,不愿对深入研究微格教学花费精力。尽管一些新加入者依旧满腔热忱兴致勃勃,但已没有了当年开拓者们的那股冲劲和锐气了。华文公司慷慨设立的“华文论文奖”使得年会论文的写作明显地带上了功利的色彩,个别人为获得奖金而不惜在背后搞小动作……很明显,微格教学在一段发展高潮后,进入了徘徊期。

由于微格教学创立于50年前的国外,若继续“依样画葫芦”不可能适应当今我们教育发展的需要。要从根本上加以改革,现在正是选择的最后机会。应该承认,尽管微格教学也强调师生交流,但其技能的设置是立足于“教”的,它解决的是如何教,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的问题。我们可否利用微格教学这种有用的形式把研究重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具体说,我们可以开展一系列针对学生的技能(如倾听、诉说、观察、思考、设疑、提问、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等等),把摄像机摇向学生,利用微格教学的方式去培养他们终生受用的学习技能。当然,这里并不否认教师的作用,但随着课堂重心的转移,教师技能也将有所变化,一些老的技能逐渐淡化(如讲解、语言、板书、演示、组织教学等),另一些着眼于师生交流的技能却进一步强化(如提问、反应、观察等),可能还会涌现出新的技能,或许这是一个崭新的天地。

“打铁先得自身硬”这是一个常识。但在课堂上,教师面对学生一些出乎意料的回答或提问却显得不知所措,有的甚至横加指责、大动肝火。这样的教师怎样能去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由此想到,教师职后培训的根本之点是懂得如何尊重学生的思考,爱护他们的积极性,真正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当然,“创新”对于教师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他们自己也需要进一步培养和发展。这正是微格教学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教学示例——数学

目前,在我国要进行严格意义上的微格教学,完全照搬国外的那套模式是不太可能的,其中最大的困难是难以普遍配齐一套微格教学设备。其实这也并不是没有变通余地的,我们不妨用较普遍的收录机来代替摄像机的一些功能,根据微格教学的思想,将一个完整、复杂的数学课教学过程分解成以下几个教学片断:

一、导入新课

乏味的开场白会让人有嚼蜡之感,精彩的导入能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从而顺利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新课的导入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开门见山,也可以温旧导新,可以谈典激趣,也可以巧设悬念。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来设计不同的开头,选取合适的导入方法。

二、讲授新课

数学课堂教学中新授部分的讲解是一节课的关键之所在。新授课有概念教学、定理教学、例题讲解等多种不同的形式。各类新授课的讲解有其自身的特点,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必须掌握好其基本规律和教学技能。在进行新授课针对性训练时可以选出一些典型的概念、定理、例题,在导师的指导下设计出教学片断,让受训教师进行练习。在练习时特别要强调教师不要过早地将结果强加给学生,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思维的过程讲清楚,让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而不是仅仅记住一些结论。

三、启发提问

新教师的一个弱点是不会巧妙地设计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课堂提问不仅是教师了解学生、感知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本手段。通过提问还可以及时调整教学进程,根据反馈信息,使教学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

启发式不仅仅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方法,而首先是一种教学论思想,是一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共同具有的因素和特征。启发提问是启发式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外显形式,启发提问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提问的形式应多样,所提问题应根据难易程度包含着一定的暗示,把学生引到回答问题的要点上来。对学生的回答要作出适当的评价,对错误的回答要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而不是马上给予严肃的批评,即使要批评也应该讲究艺术,千万不可挖苦讽刺。对于这些技能仅靠纸上谈兵是不行的,必须经过实战演习,专门训练,方能掌握。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板书必须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布置合理、美观大方。板书中图形设置,定理、例题书写位置,证明、解题过程安排必须科学合理,一节课结束时,该课的主要内容应尽可能保留在黑板上,但又不能过分繁琐。当然字体大方工整是最基本的要求。

五、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对该课主要内容进行必要的回顾总结,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好的结尾具有巩固知识、启迪思维的作用。一节课结束前可以通过教师总结概括,或者学生总结概括,老师作必要的补充等形式,明确一节课的重点,使得新学到的知识更加明确、清晰,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还可以通过小结提出新的问题,给学生留下悬念,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伏笔。

这种技能,在一般的教研活动中往往不被重视,采用微格教学可以单独作为一个片断,进行系统训练。

六、教具演示

数学中的概念、定理有时十分抽象,特别是几何课,在讲授一些线、面之间的关系时尤其需要借助于直观教具的演示来理解,并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常规教具之外,许多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的使用,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大量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个前景广阔的课题,这方面的训练更是不可能在短期能完成,需要多次反复练习。

除了上述几个教学片断外,还有复习、巩固、讲评等片断,都可以单独训练。通过各种专门的训练,可以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为教学骨干。

进行微格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评议。由于采用了摄像(录音),在评议时可一边看录像(听录音),一边讨论。必要时可以反复看(听),然后再重新备课——执教——评议,多次反复,达到掌握某教学技能的目的。

微格教学是在导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的。目前许多学校开展老教师传、帮、带,新教师拜师活动,但有很多地方并没有落到实处。如果能让微格教学活动普遍开展,对新教师的成长是大有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