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城中小村的“前世今生”
15849700000035

第35章 后记

书稿的写作终于完成了,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但却丝毫没有放松的感觉。也许,是我还无法在短时间里从写作的兴奋抑或思维的快乐中解脱出来;也许,这薄薄的纸页根本承受不起太多的希望和期待,因为过程远比结果更复杂,更精彩,也更值得缅怀。每当想起在平西生活的平淡而不平凡的日日夜夜,想起在宿舍里在那台破旧的“笔记本”上写作的每时每刻,我的内心依然久久不能平静。

在平西村,我经受了那里近几年来少有的高温酷热天气,感受到了这些“无地农民”的质朴而热情的民风。几多时候,吃过晚饭我和梁增全先生散步在邕江一桥边,在清爽的夜风中,欣赏着“绿城”流光溢彩的夜景。从交谈中我了解了平西和平西人的酸甜苦辣,也体会到许多做人的道理。这将为我日后人生中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和积淀。

感谢我的“忘年之交”梁增全先生,以及梁先生一家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照。梁先生把家里本来用来出租的房子腾出来给我住,而且坚持让我在他家里吃饭,他说外面的饭菜哪有家里的卫生。他不厌其烦地充当我的报道人,使我的田野工作得以顺利地完成。

感谢我的家人。感谢平西村的村民们。感谢那些关心我的善良的人们!

最应该感谢的是我的导师徐杰舜教授,他几年来对我的悉心指导,为我这个注重追求自我,而又有些“华而不实”的“文学青年”打开了“人类学之门”,走上“人类学之路”,让我喜欢上了这门以宽容和理解为精髓的学问。徐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求真务实的治学风格以及宽容的学术胸襟,为我树立了一个优秀人类学者的榜样。徐老师平时对我在田野上的严格要求以及在书稿写作过程中细致入微的指导,几年的师生合作,亦师亦友,使我们在人类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本书应该是大家共同的一个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