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器物名称数量文物简介发现地收藏者14尕撒尔出土的伊斯兰经传1明代烧制,长40厘米,宽15厘米,厚6厘米。经过磨光后书,经砖一共有139个文字,其中有阿文艺工作者、波斯文、突厥文、数字符号青海同仁县尕撒尔村青海县仁县朝阳村马德仓15尕撒尔发现伊斯兰经传1刻有阿文“真主伟大”经文。砖长29厘米,宽14.5厘米,厚7厘米青海同仁县尕撒尔村青海同仁县尕撒尔村16黄河扯船1保安族从青海同仁迁徙到临夏大河家黄河岸边以后,用扯船渡河。扯船渡河的历史延续了100多年,1986年大河家桥建成通车后,遂成为历史文物积石山保安县大河家乡大河村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乡大河村17吴屯发现的“军”字记号《古兰经》1共108页,54面,每面5行经文,每行16~18个字母,第一页左下角盖有一个繁体汉字“军”印章,第76面边竖写有“马全恩”3字。这本经是当年穆斯林军人用过的经,距今600多年同仁隆务街一位穆斯林10年前从吴屯铁匠庄土族人手里购得青海黄南州马良才18年都乎土族收藏的两本伊斯兰苏菲经典1用经常麻布装帧的经,共95页,182面,每面书写7行经文,每行17~19个字母,标音符号齐全。第81页第2面、第3面是波斯文。麻布装帧的经属明代,小本经属清初青海同仁县年都乎土族家里年都乎土族扎青本收藏19《古兰经·塔哈章》手抄本2《古兰经·塔哈章》手抄本,经面用厚牛皮纸装帧,又用粗布贴合加固。是72克麻黄纸双面巾合,双面书写。页面上有黑线画框,共31页,67面,每面书写5行经文,每行16~17个字母,收发室工整,音符清晰,字体为手抄突厥体青海同仁县郭麻日村土族家郭麻日土族杨布20《古兰经·亚辛章》手抄本1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蜡纸刻印本青海同肚县郭麻日旦之甲郭麻日土族旦之甲收藏(续表)
序号器物名称数量文物简介发现地收藏者21伊斯兰教《亥听》本1经文是用竹子削成笔后蘸上锅底炭灰写成的经文。共26页,52面,每面6行经文,每行15~16个字母,标有韵符,内容是《九十九赞》(真主的九十九个尊名)和几段“都哇”经青海同仁县郭麻日万代鉴母郭麻日万代鉴母收藏22《古兰经》合订本1印刷体《古兰经》合订本。这本经页面发黄,经纸边角磨损严重,四边和首页成暗黑色。封面用牛皮纸加毛蓝布加固,页面有黑线边框,共517页,258面,每面15行,每行37~39个字母,字体清晰,符号齐全尕撒尔土族楞布收藏尕撒尔土族楞布23手抄本《古兰经》4压花牛皮装帧,首页烫金镶边,属清初期手抄经卷青海同仁县隆务街清真寺青海同仁县隆务街清真寺收藏24银扎木藏族收藏的伊斯兰书画1中堂字画,一面是精致的伊斯兰画,一面是中国传统的竹子国画、汉文书法。下面中堂中间用阿文字母组成花瓶,两边各一把阿拉伯宝剑,是阿里巴巴宝剑,全部是阿文组成,图上方四个大小对称的圆圈是阿文赞词组合。两边条幅是阿文书法赞词“呀穆斯坦法”(笔者音译汉写)。画的背面是一幅中国画。中间是石头竹子,两边条幅也是竹子。画右边落款有诗文题字和印章,下方有阿文标记同仁县麻巴银扎木村藏族家同仁县麻巴银扎木藏族家25郭麻日的唐瓶1高27厘米,瓶围48厘米,瓶底直径9.5厘米,盖子高10厘米,瓶嘴长13厘米,瓶把长20厘米郭麻日寺院喇嘛处马世仁收藏26元代手抄《古兰经》3030本《古兰经》单行本高赵家村马世仁曾祖父尕六哥保管,毁于“文革”期间27大墩尕撒尔人珍藏的《古兰经》30一套完整30本《古兰经》的单行本。封面由压花牛皮装帧,里侧由毛蓝粗布加固,四边压有中亚伊斯兰风格的拱形花纹,中间花纹是阿拉伯清真寺建筑拱顶,拱顶上有新月图案。页面有A4纸那么大,经文全部是手抄体,标音符号齐全,经书用线装订。是保存最完整《古兰经》手抄本之一积石山县大河家乡大墩村大墩村二社马少明(续表)
序号器物名称数量文物简介发现地收藏者28民国版《古兰经》3030本民国八年印刷体《古兰经》单行本。单张纸双面印刷,标音符号齐全,封面用厚纸装订,保存比较完整积石山县大河家乡大墩村大墩村二社马福寿29伊斯兰教经典《穆纳佳其》1《穆纳佳其》是秘密祈祷真主的经。经文收发室在三张粘为一页的加厚纸上,纸面打有方框,页面脱开装订线后,用黑线作了2次装订。纸边磨损掉约1厘米,只剩下边框内的经文,共33页,66面,每面5行经文,在每一章节处,都有红字标记。用一本1955年的《临夏县人民委员会购油证》加固护面,购油证盖有“临夏县保安族乡人民委员会”的公章积石山县大河家乡梅坡村梅坡村三社李清云30民国版《古兰经》1《古兰经》第三十本,即穆斯林常用的“阿麦”本。经书封面由加厚红纸装帧,掉色成淡红色。封面上端印有阿文经文,下端从右到左印有繁体汉字:“上海西藏南路恒芪七号穆民经书社发行。”共12页,22面,每面16行积石山县柳沟斜套村柳沟斜套三社马玉梅31《中华天方典礼》、《中华天方性理》2回族宗教着作家刘智着的《中华天方典礼》、《中华天方性理》。经书封面为蓝色,左边有白纸条上书写中楷行书“中华天方典礼”,“中华”二字横写,“天方典礼”四字竖写。首页右边用小楷竖写“中华民国十二年”,中间是中楷行书竖写“天方典礼”四字,左边落款“陇右马福祥署”,盖有“马福祥”印章。书名“中华”二字是马福祥增写的积石山县柳沟斜套村柳沟斜套村马成奎32《大赞》、《太海礼礼》、《亥听》经的合订本1用牛皮装帧的《大赞》、《太海礼礼》、《亥听》合订本积石山县肖家肖家村伊布拉黑麦33《亥听》、《大赞》、《太海礼礼》和《古兰经·亚辛章》、《特巴日》合订本1高赵家村马世孝父亲马明成(伊布拉黑麦)手抄的《亥听》、《大赞》、《太海礼礼》和《古兰经·亚辛章》、《特巴日》合订本积石山县高赵家村高赵家村马世孝(续表)
序号器物名称数量文物简介发现地收藏者34印度铁箱1箱子用英文商标标注,系印度北方城市ARGER制造积石山县高李村刘集乡高李四社35印度铁箱1“印度客”马铭冀1939年从印度带回积石山县甘河滩村大河家甘河滩村马全德家36印度铁箱2“印度客”马世龙1937年从印度带回积石山县高李村刘集乡高李四社马小龙家37印度铁箱2“印度客”马艾斯玛1940年从印度带回。长66厘米,宽44厘米,高49厘米,铁皮厚约1厘米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高李村刘集乡高李二社马文海38印度铁箱2“印度客”马六十五1940年从印度带回。长66厘米,宽44厘米,高49厘米,铁皮厚约1厘米积石山县高李村刘集乡高李二社马文成39印度铁箱2“印度客”马伊努斯1941年从印度带回。长66厘米,宽44厘米,高49厘米,铁皮厚约1厘米积石山县高李村刘集乡高李二社马全义40印度铁箱1“印度客”马忠1939年从印度带回的小手提箱积石山县甘河滩村甘河滩村马英文41印度西洋镜1“印度客”马忠1939年从印度带回积石山县甘河滩村甘河滩村马英文42印度铝碟、饭盒6马忠1939年从印度带回,碟子底部印有“Rs.2-6-operlb”积石山县甘河滩村甘河滩村马英文43印度铝碟31937年从印度带回积石山县甘河滩村甘河滩村44铜旅行锅120世纪30年代产品积石山县甘河滩村甘河滩村五社王一奴司(续表)
序号器物名称数量文物简介发现地收藏者45火药袋2清代火枪装火药袋积石山县梅坡村马世仁收藏46印度不锈钢洗漱用品5牙刷管、牙刷膏、肥皂盒、印有1946年印度制造的印花床单等甘肃兰州兰州马去病47王怒照片11930年去印度的护照照片,有“中华民国”、印度加尔各答钢印积石山县高李村刘集高李王志忠48马义和马世龙合影11937年在印度加尔各答的照片积石山县高李村马世仁收藏49马铭冀照片11939年在加尔各答的照片积石山县甘河滩村大河家二社50马铭贤照片11941年北平崇文门大街荣华照相馆的照片积石山县甘河滩村甘河滩二社马富华51马忠和艾吉勒斯合影11942年在印度加尔各答的合影照片积石山县甘河滩村甘河滩村马英文52马建业11946年在印度加尔各答的照片甘肃兰州兰州马去病53马明昌和张治中等领导人合影31952年10月,西安,西北少数民族代表会积石山县积石山县公安局马祖伟54古“折花刀”2鲨鱼皮刀鞘折花大刀:刀柄用牛角制作,长14厘米;刀鞘用鲨鱼皮制作,长84厘米;刀体长84.5厘米,宽3厘米,刀体正面扁平,反面椭圆,刀尖半圆,刀体从刀刃到刀背呈现青白相间花纹积石山县甘河滩村甘河滩村马自正家
(二)其他文物
黄河扯船。保安族从青海同仁迁徙定居到临夏大河家后,往来于黄河两岸间,也曾用扯船为渡河工具,扯船渡河历史延续了100多年。1986年大河家桥建成通车后,存留的黄河扯船遂成为历史文物。马少青编着:《保安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60~61、195~208页。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建国后保安族农业生产取得的主要成就。
2.试对保安族工匠分类及其技术特点作简要介绍。
3.试述保安腰刀制作的工艺流程及其主要价值。
4.保安族有哪些特色建筑和应用器物。
5.试列举保安族历史文化主要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