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辅导员手记
15859600000014

第14章 亦师亦友真情相伴(3)

辅导员这项工作琐碎繁忙,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强健的身体,能成为学生的导师、心理咨询师、24小时事务咨询师、朋友、伙伴……我常常会被学生气得半死,也常常被他们弄得哭笑不得,有时意外地收到他们送的小礼物又让我高兴得一塌糊涂。参加国庆60周年游行方阵训练的那段日子,我和他们天天在一起。训练时我是教师,要规范他们的作息;休息时他们是我的朋友,一起聊天开玩笑,每天都很充实快乐。我想只要我们真心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再淘气的学生也有他可爱的一面。我会原谅他们偶尔的任性,但决不能原谅自己因为一时的生气而放弃对他们的引导和帮助。我常常觉得自己很奇怪,在准备放手的瞬间又像老太婆一样忍不住开始絮叨起来。就是这样,我每天为一些小事烦恼着,每天又因为这些小事快乐着。

我在体味着辅导员工作的酸甜苦辣的同时,自己也渐渐地成长起来。虽然曾因工作不顺利而哭泣过,也曾因为不知所措而烦恼过,也曾因琐事抱怨过,但是,自己渐渐地变得从容了,面对事情少了几分焦躁,多了几分思考。面对慢慢成熟长大的学生,回味一件件平常小事带来的满满欢乐和感动,我很幸福。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付出努力收获真情

曹卉

有人说辅导员的工作“千条线一根针”,既琐碎又繁杂,但在忙碌中我也收获了快乐:看着自己的学生在各方面有所成就,无疑是对自己最好的肯定;在与他们共同成长的过程中,自己也在成长;对辅导员工作也有了更多的认识。

我所带年级共有349名学生。为了便于工作和更全面地了解我的学生,我把每个学生的基本信息都做成卡片,打印成册,这样就把零零散散的一些数据和资料都集中在了一起,便于随时翻看和帮助我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我带的学生。

作为辅导员,如果我们能记住并且叫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对于学生来说,一是会觉得老师很重视他,对教师会产生一种敬畏的心理;二是对学生平时的行为也能起到一种约束作用。所以,我有空的时候就翻看我的深度辅导手册,熟悉和了解我所带的每一名学生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等。

由于与学生的年龄相仿,辅导员能清晰地了解学生们的想法和及时发现问题。在工作中我不拘泥与学生建立简单的师生关系,而是积极调整自我角色,在他们取得进步时给予充分地鼓励和肯定,同时与学生保持着一种既是教师又是朋友的关系。我常常和女生讨论一下现在流行的减肥秘方,和男生八卦一下恋爱的经验,这样学生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就会想起我,就会和我交心,对我的工作有什么想法或建议,也都会随时指出来。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拉近了我和学生间的距离。

2008年4月我参加了全国第十二期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培训班,了解到复旦大学辅导员包涵通过周记形式与学生沟通、开展学生工作,其周记《包涵心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于是,在沟通中我尝试了多种贴近年轻人的工作方式:邮件、QQ、飞信、博客……这些方式将大道理融于平常点滴工作中,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把工作落到实处。这样,因为工作忙,有时候和学生面谈后来不及记录,过后可以通过网上的记录查到当时的谈话记录,两者可以作为一个互相补充。

辅导员工作烦琐、事无巨细。为了便于工作中查找方便和对学生有侧重地指导,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谈过话的学生我都在深度辅导手册上作出记号,比如有家庭经济困难问题的划上五星,有学业问题的划上圆圈,有人际交往问题的划上三角,情感有问题的划上正方形,对谈过两次以上的学生重点标注,等等,并且跟踪调查,有问题随时联系。对于经过一段时间谈话沟通,达到预期效果的学生,我就在旁边画个笑脸,对自己的工作给予肯定。

没有差学生,只有有差别的学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需求是多方面的,有心理困惑、生理困惑、情感困惑、能力困惑、人际关系困惑、经济困难、社会恐惧症,等等。因此,引导教育学生要因人、因事、因场合而异,尽可能选择适合该学生的方式。

特别是贫困生,要特别关注,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因人施教。对他们的帮助不能仅仅停留在困难补助上,而要帮助他们树立自立、自强、自尊的信心,对于他们来说,这比经济上的资助更为重要、更为迫切。

记得2009年国庆游行训练时,一天夜里,我突然接到保卫处的电话,说我所带年级的两名学生被东直门派出所拘留了,原因是散发非法黄色小广告。这两名学生我是了解的,在我的手册中他们都是五角星,属于家境贫困,但是学习人品都没有问题的学生,怎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我赶紧拿着保卫处的介绍信和另一位辅导员赶往东直门派出所。当我们到派出所见到学生时,还没等我们开口,学生就哇的一声哭着扑在我们的怀里,我的心一下就软了。因为派出所念他们是初犯,而且是被人利用,没有追究他们的责任,只是让老师带回来教育。

后来通过谈话了解到,他们是为了减轻家里负担,在网上自己找的兼职,但是由于缺乏社会经验被人利用了。这对他们是个教训,对我们也是个警示。如果我当时由于生气不问缘由就把他们批评一顿,他们肯定难以承受。作为一个案例,我把它记录在我的手册中,告诫以后的学生在找工作时一定要擦亮眼睛,防止上当受骗。

辅导员工作确实是平凡的,每天的工作不外乎两件事:不是你找学生,就是学生找你。但如果能够把每一件平凡的工作都做到最好,本身就已经很不平凡了。4年来,就在这“找”与“被找”的过程中,我做了900多名学生的辅导员,完成了从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到党团组织建设,从奖、助学金评定到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一系列工作。同时,自己也成长为一名有经验的学生工作管理者。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学生的成长造就了我的成熟,是我所带过的每一名学生为我平凡的职业生涯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色彩。

辅导员工作也为我搞科研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我先后发表了5篇关于学生心理健康及团组织建设等方面的论文,同时科研也促进了我对学生工作的深入思考。

金奖银奖不如学生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学生的口碑。学生对辅导员的认可就是对辅导员工作的最大肯定,我们付出的是努力,收获的是真情。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

那些关于毕业生的记忆

刘正

毕业的季节又一次临近了,毕业生们或在准备毕业答辩,或为自己的前途继续奔忙。这样的繁忙中既有些紧迫的气息,也带有一丝难舍的情怀。连续送走两届毕业生的我,对于这样的紧迫和难舍有着切身的体会。又到毕业的季节,虽然已不是毕业班辅导员,但关于毕业生的那些片段却总在记忆里,总想对学生们说些什么。

相信自己

她是传媒系2005级的优秀毕业生,也是学生会的优秀学生干部,从大学一年级就利用业余时间在杂志社实习,并深受实习单位的认可。在她大三的时候,经过层层选拔入选北京市委团委骨干学生干部培训班。大四她报考了国家公务员,经过艰苦备考最终以初试第二名的成绩进入面试。然而,当她得知初试第一名为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时,一向自信的她不禁担心起来。在准备面试的那段时间她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时她找到了我。我跟她聊起自己曾经的面试经历,强调了公务员面试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谈到曾经她参与过的大大小小的学生活动,甚至是她第一次做主持的那次社团活动……最后我告诉她:既然你和第一名都能进入面试,学历就不是第一位的,录取的唯一原则是胜任。大学4年的历练,你已经成为一个综合能力很强的学生干部,面对名校高学历的竞争者,摆正心态,将你的能力原原本本展现给考官,要相信自己4年来努力的成果,相信自己的能力,用能力征服考官!这次谈话让她稳定了心情,重拾信心,最终她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通过了面试,如愿成为一名国家税务干部。2009年9月的一天,她发来短信:“向老师报喜:我刚刚获得北京国税系统新进员工演讲比赛第一名……”

那个追梦人

她是2004级成绩最好的学生,面对毫无争议的保研资格却毅然放弃,就是因为她有着一个做一名体育记者的梦想,当时某运动项目杂志社已经向她发出了邀请。这是一家小的媒体,其运动项目很少为社会关注,待遇也不高,就是这样一个在外人看来是冷门的项目,她却从接触之初就喜欢上了。一年的实习中她兢兢业业,认真完成编辑交给的每一个任务,深入基层采访和爱好者打成一片……在这样的实践中,她越来越深爱自己这份工作,并且从那些普通项目爱好者身上看到自己的价值,收获了感动。于是在面临人生选择时,她果断地选择了从事这个项目的宣传与报道工作。当时的我也很困惑,因为保研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我前后找过她5次,直到保送报名截止的那天上午,我又一次叫她来办公室,至今仍记得她脸上肯定的表情。她说:这是自己的梦想,可能艰难但无怨无悔。那一刻我完全明白了,她是幸福的,虽然在外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

为梦想坚持不懈

这又是一个追梦人,她是2005级的毕业生,毕业时差点因为外语没过而没能拿到毕业证。报考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也是因为英语差一分而被调剂专业。她没有同意调剂,转而申请出国,被美国一所学校录取,然而就在家人为她准备行囊的时候,她又一次放弃了。她希望能够圆自己的做一名北大学生的梦想,她既不愿将就一个调剂的专业,也不愿就这么去一所三流的国外高校。于是明确自己梦想的她重新坐在教室里准备来年的研究生考试。经过扎实的备考,第二年她如愿以偿,以第二名的成绩成为北大新闻学的研究生。她回校看我时,坐在办公室的她很感慨,她说过去的一年是自我整理、认真备考的一年,她很踏实,也很幸福,因为通过努力她实现了梦想。

还有很多毕业生,他们对自己、对人生有着自己的追求,因此他们加倍努力,不管艰难与困苦,不抛弃不放弃,他们知道只要认真对待自己的梦想,梦想终有一天会成为现实。又到毕业的季节,现在的毕业生有的已经实现自己的梦想,即将毕业;有的或许暂时遇到了困难,心情复杂。其实人生不会一帆风顺,只要不懈努力,暂时的苦难总会过去。

(作者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给准备保研学生的一些建议

吴静

新学期开始,许多成绩排名比较靠前的大四学生开始准备保送研究生的相关事情,最近找我咨询保研的学生络绎不绝,也有许多在保研边缘徘徊的学生开始着急和痛苦了。以下是我作为一名辅导员,关于保研的相关问题给我的学生的一些建议。

关于是否选择保研

在关于是否选择保研的问题上,常会看到一些同学的状态——那叫一个纠结,尤其是在保研和考研的边缘徘徊的同学,不知道自己应该把精力放在何处,处在一个两难的境地。其实大可不必。是否考研,首先应该把自己的道路确定,保研和考研是两条道路,你理所当然地只能选择其中一条。如果已经提前确定好了,那么还有什么两难的呢?

其实,我相信对于大部分徘徊于边缘的同学来说,觉得两难可能有一种不服的心态。自己那么辛苦地学习了,最后还是比不过别人,仅仅因为竞赛加分或者其他加分被人挤下,不行,自己也非得要保研不可,其实这种情况是因为攀比之心蒙蔽了自己的双眼。保研真的是自己的未来和人生的必须吗?还是自己需要在当下选择一条舒适安逸的道路?请同学们还是冷静地思考一下。

关于保研政策

关于保研政策,每个学校和每个专业可能都不太一样,建议大家可以直接找辅导员或者教务老师咨询一下,一定要了解清楚保研的相关政策和具体流程。在保研名额还没有给出之前,有希望保研的同学还是要准备一下专业课知识,毕竟面试和笔试的成绩还占一定的比例。大家不要抱怨现行关于保研的政策是否公平,还是把抱怨的时间多用在自身积累上吧。

关于联系老师

不管现在能不能稳妥地拿到保研资格,同学们最好能够提前联系好老师,因为没有老师同意接受的函就等于没有资格。例如,一个专业有13个保研名额,到了截止日期,13名之内的同学如果有没拿到接收函的,第14或第15名的同学就有机会,当然前提是手里有接收函。

这时候也是考验大家沟通能力的时候。作为辅导员,我鼓励大家要勇于沟通,除了本专业的老师,大家还要勇于尝试与外校的老师联系,不能怵头,不要一面对老师就怕,不敢表达。即使怵头也要硬着头皮自我推荐,可以先通过邮件等方式给老师发送自己的简历,介绍自己,必要的时候当面沟通。

关于专业

关于专业,希望大家首先把自己的心态摆正,要知道自己的兴趣和目标在哪,“自己选择走的路”和“选择别人提供的路”是不一样的。关于是否选择保工硕的问题,要看自身的兴趣,建议大家咨询一下已经上工硕的同学,听取一下他们的建议,然后再作决定。不要仅仅因为有捷径读个研就草率决定,大家都能体会本科阶段专业兴趣对自己学业和学习劲头的影响。不要仅仅因为“有学上”而盲目选择,再用两年多的时间深入研究一门自己丝毫不感兴趣的学科,也是很痛苦的。

关于心态

不论面临怎样的选择,即使你现在纠结得要死,也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给自己制订一些可行的计划,然后脚踏实地、按部就班地去做就可以了。这些选择并不是生死抉择,选错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不管选择保研还是考研,即使是选择去工作,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说白了,一切都要看自己是否努力。只要有理想、有目标,不管在哪条路上行进,都是一样的。

很多时候选择保研而不选择考研是因为考研的不确定性和考研过程的艰苦。其实当自己选择好道路之后,再苦再累又何妨?保研也不比考研操的心少,也会一次次怀疑自己又一次次突破自己,两条路都一样充满着艰辛。相信自己,选择的不是5个月是不是受煎熬,而是以后是不是拥有远大天空任由你翱翔。考研没什么大不了,保研也没什么了不起。不管选择在哪条路上启程,只要行动,只要奔跑,都会达到自己的目标。当毕业的时候回望现在这段时光,一切都会释然。

(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我愿意在陪伴学生成长中变老

王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