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开时间:2001.7.15-7.19
召开地点:兰州市
会议情况简介:
由兰州大学、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与中国民族学学会联合举办的“兰州2001民族学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7月16日至18日在兰州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京、陕、甘、宁、青、新、内蒙、辽、冀、川、滇、桂、粤、湘、鄂、苏等16个省、市、区,包括壮、苗、维、汉、藏、哈、回、撒拉、裕固、达斡尔、土家、傈僳、傣等14个少数民族的8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盛会。研讨会开幕式由兰州大学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杨建新教授主持,中国民族学学会会长宋蜀华先生致开幕词,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陈德文教授致欢迎词,甘肃省副省长洛桑·灵智多杰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郝时远研究员等有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洛桑灵智多杰、陈德文和宋蜀华三位同志还在开幕式上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研究基地之一——兰州大学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与会学者对此表示衷心祝贺和良好祝愿。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学面临的任务”,会议收到学术专着3部、论文及发言稿40余篇,有29位学者在大会上做了学术报告。围绕着会议主题和“21世纪前10年中国民族学的发展趋势及主要任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及“西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现实问题”等子题,与会学者展开了深入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对民族学学科建设和西部大开发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会议达到了预期目的。
会议名称:安多藏区藏族文化面向二十一世纪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
召开时间:2004.7.7-7.10
召开地点:兰州
会议情况简介: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召开的“安多藏区藏族文化面向二十一世纪学术研讨会”于7月7日至10日在兰州大学举行。来自北京、西藏、辽宁、四川、贵州、青海、甘肃等省市的60多名学者参加会议。会议以“安多藏区区域文化、游牧经济、社会变迁、旅游文化与现代化、藏传佛教文化、城镇化建设等”为主题,展开讨论。会议收到论文46篇,所提论文涉及历史、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十几个方面。先后有20余位学者在大会上进行了学术发言,会议形式灵活多样,报告与提问相结合,与会学者进行了热烈、深入的讨论,使会议讨论更加深入、细化。对进一步研究安多藏族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此次学术研讨会为学者提供了一个进行学术交流与加强联系的平台。安多是我国藏区地处西北的一个区域概念,主要指甘肃、青海、四川西北部的广大藏区。具有包容性、多样性和复合性等明显特征的安多藏族文化是藏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藏族文化研究中具有重要学术地位。藏族地区,特别是安多藏区面向21世纪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与落实,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宏伟目标的实现,关系到西部边疆地区的安全与稳定。面对国际化,经济一体化、文化多样化的挑战,安多藏族文化的发展是一个现实问题。会议把安多藏族文化与21世纪所面临的一系列的国内外的挑战结合起来进行讨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与会学者的发言来看,我们在这些研究方面已迈出可喜的一步。由于认识到安多文化研究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经与会学者协商,成立了“安多藏族文化研究联络组”。以便联络有关研究机构和有关学者个人进一步加强对安多藏族文化的研究。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被推为牵头单位。闭幕式前,还举行了赠书仪式,北京雪域十明文化研究中心科才格西向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赠送了《雪域十明精粹大全(共十册)》丛书。这将对进一步研究藏族文化,建立学术联系起到一个重要的纽带作用。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杨建新教授致开幕词,兰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甘晖同志致欢迎词,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卓俊才同志出席开幕式。西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李伟同志在闭幕式上讲话,西北少数研究中心主任杨建新教授致闭幕词。
会议名称:“宗教文化与人类文明”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兰州大学、中国社科院、台湾中华宗教哲学研究社
召开时间:2004.7.1-7.3
召开地点:兰州市
会议情况简介:
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中华宗教哲学研究社联合举办的“宗教文化与人类文明”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7月1日至3日在兰州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及台湾的专家学者共70多人参加了会议,其中中国内地代表30余人,台湾地区代表42人。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40多篇,在大会上作了交流。7月1日,会议开幕式在兰州大学逸夫科学馆201室举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张新印副所长主持。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曹中建教授、中华宗教哲学研究社巨克毅理事长、兰州大学校长李发伸教授代表主办单位分别致辞,欢迎与会代表参加本次会议,并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中华宗教哲学研究社荣誉理事长李子弋教授也在会议开幕式上作了讲话。会议分为大会发言与小组讨论两种形式。在大会讨发言上,大陆学者范鹏、王卡教授与台湾学者曾昭旭、郑志明教授从宏观的角度对宗教文明问题进行了阐述,重点讨论了现代化语境中的宗教文化发展问题。之后,会议分为三组,进行分组讨论,共有20位学者在会上宣读了论文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次会议的讨论议题,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宗教文化与人类文明的宏观阐述;2.宗教研究的具体微观考证;3.佛、道、伊斯兰、基督、吠陀诸教与儒学、医学的关系研究。最后,会议进行了总结发言,主要对三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达成了共识。2日下午,会议闭幕式在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会议室举行,由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副所长陆庆夫教授主持,邀请中国内地及台湾地区的知名学者作了发言,对本次会议的举办也作了较高的评价。与会代表还参观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日下午,会议组织与会代表参观了炳灵寺石窟。之后,兰外代表还对甘肃、新疆境内丝绸之路文物古迹作了为期一周的考察。
会议名称:第八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
主办单位: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兰州大学
召开时间:2004.9.20-9.21
召开地点:兰州市
会议情况简介:
由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兰州大学主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八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于9月20日-21日在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宾馆顺利召开。来自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浙江、福建、内蒙古、四川、重庆、云南、广西、贵州、陕西、新疆、宁夏、青海、甘肃等18个省(市、自治区)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原国家民委副主任、中国民族理论学会会长伍精华同志主持,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陈德文教授致开幕词,原《求实》杂志社总编、民族理论学会顾问王天玺同志讲话,甘肃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洛桑·灵智多杰等同志到会祝贺。布赫、江平、牟本里等同志及甘肃省民委等单位向大会致贺信。本次会议将围绕科学发展观与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问题,从生态问题与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城镇化与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中的民族关系问题、中国民族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等四个方面进行研讨。提交的学术论文近90篇。会议期间还将进行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理事、学会负责人员换届选举以及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专题学术会议。
会议名称:“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兰州大学、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
召开时间:2005.8.1-8.4
召开地点:兰州市
会议情况简介:
丝绸之路沿线地区,自古就是多民族活动的大舞台,塞种、月氏、乌孙、匈奴、鲜卑、吐谷浑、粟特、吐蕃、仲云、鞑靼、党项、蒙古及黄头回纥等众多民族都曾繁衍生息于这块热土,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丝路文明。为了弘扬丝路沿线地区丰富的古代民族文化遗产,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与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敦煌研究院于2005年8月1-4日在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会议室联合举办了“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参加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共有60多人,共收到论文40多篇,涉及于阗文、藏文、西夏文、回鹘文、蒙古文等民族古文字与敦煌、西域民族文献与文化等内容,会议选取部分论文在大会上作了交流。本次会议的讨论议题有:1.敦煌民族古文字与文献研究;2.敦煌民族古文化研究;3.西域民族古文字与文献研究;4.西域民族古文化研究;5.西夏文字、文献与文化研究;6丝路沿线地区其他民族古文字与文化的研究。8月2日上午,会议举行开幕式,由中国古文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聂鸿音研究员主持。会议阶段,黄盛璋、杨铭、张铁山、聂鸿音、孙伯君、郑炳林、杨富学等学者宣读了会议论文,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参观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4日,会议组织与会代表参观了位于兰州附近永靖县的着名佛教石窟炳灵寺石窟。
会议名称:全国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兰州大学、烟台大学
召开时间:2005.8.14-8.17
召开地点:烟台市
会议情况简介:
由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与烟台大学民族研究所联合举办了“全国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对历代民族关系研究、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问题、民族关系与民族地区的发展、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中的民族关系问题、西部民族关系与宗教问题等课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讨,对民族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次研讨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就民族关系及其相关问题作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会议名称:全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社
召开时间:2005.7.6-7.8
召开地点:兰州市
会议情况简介:
由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全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7月6日至8日在甘肃兰州召开。大会主题是加强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发展。来自全国22个省(自治区、市)70余所高校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的120余名代表参加了这一信息化教育领域的学术盛会,大会共收到论文40多篇,为教育技术学学科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出谋划策。
大会由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院长、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社社长杨改学教授和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副主编曾祥翊主持。在开幕式上,西北师范大学校长王利民教授致欢迎词,中央电教馆副馆长王晓芜同志、甘肃省教育厅副厅长王萍同志作了重要讲话。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基教授、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社长张敬涛等领导同志以及甘肃省教育厅高教处、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和西北师范大学教务处负责同志出席了开幕式。西北师范大学学校长王利民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词指出,20年前,我国着名教育家,我国电化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西北师范大学南国农教授等老一辈电教专家在我国电化教育重新起步之际,创建了我国第一批教育技术学专业(原电化教育专业)。今年是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创建20周年,也是我国信息化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两大学术期刊一《电化教育研究》和《中国电化教育》创刊25周年。20年来,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和学科。25年来,《电化教育研究》和《中国电化教育》携手并进,共同发展,一道为我国信息化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央电教馆副馆长王晓芜同志和甘肃省教育厅副厅长王萍同志也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高度评价大会的召开。我国着名教育家、电化教育专家南国农教授以“中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的发展道路”为题作了大会主题报告,报告从“美好的回忆”、“90年代的变迁”、“摆脱依附,走自己的路”三个方面,对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重要论述。会议期间,中央电教馆王晓芜副馆长、北京大学高利明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徐福荫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李艺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李龙教授应邀分别作了题为“中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的发展道路”、“坚持科学发展观,直面信息化时代挑战,推进教育技术学科与专业建设可持续发展”、“教育技术的学科走向与人员素质”、“教育技术发展与应用”、“文化变革视野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双重定位、多元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大会报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育技术学专业教材的建设”等主题进行了经验交流和总结讨论。南国农先生曾经说:“全国电教是一家”。我们深信,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在全国教育技术学界的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促进我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发展,对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教育理论,必将会对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进程起到积极的作用。
会议名称:全国高校体育院、系主任(院长)培训班
主办单位: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承办单位: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召开时间:2005.10.9-10.13
召开地点:兰州市
会议情况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