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河疍与海疍珠疍
15860500000021

第21章 北部湾珠疍:南珠绝唱(3)

5.畜牧养殖。黄稍村的养殖业可以说是非常不发达。大多数家庭只是小规模养些鸡,鸭,主要是供自家人吃或是逢年过节的时候用于送礼的。而只有很少的家庭养猪,在村里随处可以见到荒废了的猪栏。据当地人介绍,原来有很多人养猪,可是现在都不养了,原因是一年下来几乎赚不到什么钱,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第一,和内地的情况不同,沿海农村人种菜的就很少,平时没有太多的剩菜剩饭喂养猪。这里的青菜和大米都非常贵,只能喂一些吃剩的鱼,这当然是不够吃的,所以要买饲料,然而这两年饲料越来越贵,扣除了成本就没有什么利润了;第二,应该说疍民无论是从事珍珠养殖还是出海打鱼,都非常辛苦,每次劳作回来后,几乎没有什么精力再养这些东西。第三,这里人平时主要是吃海产品,在市场上,一般的鱼也就六七元一斤,可是这里的猪肉要卖到十块或是十二块,一般的人还吃不起猪肉,所以市场的需求非常小。不过由于当地的猪主要是吃海鲜长大的,所以做出来的猪肉什么配料都不放,味道就非常的鲜美了,这是其他的地方很难相比的。

6.正在兴起的商业经营。

(1)商铺经营。在黄稍村村委附近不到一个足球场大小的范围内,大大小小开了十多家小卖店,这一点颇让笔者吃惊,因为在城市里很难碰到数十家商铺争夺如此之小市场的场面。仔细观察,会发现几乎每一家所卖的东西无外乎就是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如拖鞋、扫把、脸盆、桶、牙膏、衣料、烟之类的小东西,也就个别新开张的商店还卖一些小家电如电扇、台灯、还有一些图书。但从商品上布满了的灰尘可以看得出来,买这种东西的人非常少,可想而之利润不可能是太多。这更让习惯了城市里激烈竞争生活的笔者不解,显然不赚钱的买卖为何还有如此多人做?而且大家都还能在如此小的市场相安无事,怎么没有发生大鱼吃小鱼的现象?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才明白其中的缘由:第一,和城市不同的是,他们经营商铺的首要目的不是为了赚钱,有些人更是在投资之前就知道是赚不到什么钱的,他们的最大目的是找事做。换句话说是为了安排剩余劳动力。像养珍珠螺出海打鱼这样的活不是每个人都能干得了的,种植木薯也不是每天都需要除草施肥,所以一些闲在家里的妇女老人就做起了这样的生意。第二,投资小,没有风险。有很多开小卖店的家庭都是用多余的房屋开店,这样的话,不用交房租也不用花钱雇人。他们之所以卖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是因为这些东西放多久都不会坏,可以慢慢卖,卖一点就赚一点,自然就不用担心亏本了。像笔者建议房东叶阿姨到了夏天进一些冰棒啤酒等冷饮过来卖,说不定可以多赚些钱。可她不愿意这么做,因为怕没人买亏本。这就和城市很不一样了,在城市做生意你不进步就意味着倒退,可能还会有被淘汰的危险,所以逼着你不得不想办法多赚钱。第三,有些东西卖不了,还可以自家使用,或是送人。像叶阿姨家的女儿去外地读书时,都要带一大堆生活用品去,这样相当于节省了很大的开销。

当然,这里每到插螺或是开螺取珠的时候,还是会有很多外地人来到这里卖珠核或是收珍珠,正是有这一潜在市场,才使得人商铺经营成为当地除出海之外很重要的谋生手段。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商店所出售很多生活用品包括食品都是仿照一些名牌商品大包装的假冒伪劣产品,可由于这些假货很便宜,所以有很多人愿意买。碰巧有一次笔者看到有个学生来买矿泉水,当时只剩下娃哈哈纯净水了,可他却不愿意买,非得要另外一种包装和娃哈哈很相似的水,因为一样大小的水,娃哈哈要卖一块,而假货只卖五毛。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长此以往,这样的假货给农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会造成怎样的伤害我们无法想象,这种情况是否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2)简单的市场。在黄稍村村委的楼下就是一个很热闹的菜市,附近村庄的村民们每天都来这里买菜。与城市的菜市相比,这里菜的种类非常少。当时正值夏天,蔬菜只有冬瓜,芥菜,大白菜等几种,像西红柿、黄瓜、小白菜之类城市里很常见的蔬菜,在这里却无法买到。原因很简单,因为这里没有人种,而且也不会有人从外面进这些菜来卖。在这个市场里没有牛肉卖,如果有人想吃牛肉的话,只有让别人从合浦带回来。最热闹要算是每天早上和下午的鱼市了,因为打鱼时间一般是半夜或是白天,所以有些渔民在半夜出海打鱼的,他们就在早上六七点钟的时候把鱼拿到这里来卖。有些人是白天出海打鱼的,那他们就是下午五六点的时候来到市场卖鱼。海产品的种类非常多,有花蟹,虾,笔筒螺,海蛇,沙丁鱼,苦荆鱼,鱿鱼,墨鱼,河豚等,一般价格都在七八块左右。当地人很喜欢吃河豚这种鱼,他们觉得味道非常的好,可是却不让笔者多吃,因为当地人说这种鱼是有毒的,有些人吃不惯这种鱼很可能会中毒甚至有生命危险。出于好奇,笔者特地品尝了一条,可是也没有觉得有太特别的味道,可能毕竟饮食习惯不同,大家对美食标准各有不同。

四、日常生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每一年都有很多的当地人外出打工,做生意,读书,当这些人在返回家乡的时候都会不同程度带有浓厚的现代化都市气息。加上各种媒体手段包括电视节目,报纸等让当地人了解到外面多姿多彩的世界,这些所传递的新文化因子不可避免的要和传统生活习惯发生激烈碰撞,在这个过程种摩擦出的火花散落在今天黄稍村村民们经济生活方方面面,构成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

1.衣。在黄稍村里,大部分的人还是对穿衣没有太多的讲究,一般来说衣服只要不是太破,够穿就可以了。可是同时也会发现,仍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对衣着的要求似乎不仅仅满足于挡风遮雨这样基本功能,他们开始追求衣服的样式,质量甚至品牌,开始注重衣着所带来的审美功能,和表明其身份的标示作用。从年龄的结构来看,老人几乎都是穿自家用蓝色或是黑色的布简单缝制的衣服。中年人所穿的服饰式样比老年人丰富些,妇女通常会穿绣有不同图案的短袖或是裙子,而男士们休闲一点就穿短裤短袖,有时天气太热会光膀子,有些也穿衬衣和西装裤。年轻人的着装更是各有各的不同了,牛仔裤,牛仔裙,无袖上衣,体恤衫,很多在城市里流行的服饰在这里好像都能看到,如果光是从穿着打扮判断的话,和城市的年轻人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从所从事的行业来看,经常要干农活或是出海打鱼人的穿着都很简单,甚至有些破旧都无所谓,而做生意的人或是村委干部对衣服的样式比较讲究。外地打工或是读过书的人,特别是年轻人穿着更新潮。不过有一点相同的是,他们都喜欢到县城或是镇上买衣服,那里价格便宜。这里离北海坐车只是四十分钟,可是这里很多人几乎十多年都没有去过北海,就是因为北海市的衣服以及其他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太贵了。城市人每天都可以光顾的豪华超级市场对于这里有些人来说一辈子也不敢去一次。

2.饮食习惯。在刚解放的时候,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平时只能吃木薯,红薯之类的粗粮或是用木薯来做稀饭,在加上一些野菜,连米饭都很难吃到,到了过春节的时候才能吃到一点猪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部分人可以每一餐都吃上大米。村民们习惯用木薯换大米,价格大概是三斤木薯换一斤大米,都觉得这样方便省事。而有的人为了图放心则喜欢卖钱,然后再去买大米。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近年来,有一些人把劣质的大米换给农民。和许多沿海的地方一样,村民们早上和中午一般都是吃咸鱼和稀饭,有时把前一天晚上吃剩的菜在炒一下,加上一点咸菜或是炒个大白菜。有时嫌麻烦不想做了,也会在菜市里买一些熟食。他们很少吃青菜,一来是因为当地人种蔬菜的很少,除了冬瓜,芥菜,大白菜等几种以外没有什么蔬菜,二来可能也是因为价格比较贵。到了晚上,大都买一些新鲜的鱼虾之类的海产品回来油煎,这样做出来的海鱼非常香,当地人都喜欢用煎、炸的方法做海鱼可能和他们喜欢喝酒有关。在黄稍,不管是男人还是妇女大多都能喝酒,特别是家里有客人来吃饭的时候,一定会痛痛快快喝一餐。有些酒是自家泡的药酒,听当地人说,由于经常要出海作业,这里很多人都有风湿,而且有时干活太累了,喝酒可以起到治疗风湿和缓解疲劳的作用。另外,这里的人很喜欢吃狗肉,在菜市里每天都有煮熟了狗肉买,生意非常好,这可能也和他们的风湿和出海工作量太大有关。

俗话说“烟酒不分家”,说到酒,就不得不的提一下当地人很喜欢抽的一种竹筒烟。这种烟为是用长约半米的竹筒做的,在中间部分有个烟嘴,一般是将烟草施在烟嘴上,然后用火点燃,接在顶端处吸一口,一般一次放的烟草只能抽一至两口,而竹子的另一头则放在塑料桶里。当地人告诉笔者,这种烟叫熟烟,是用大炉竹做的,这也许是和烟草的名字顶熟有关,是由合浦出的,5角一包。笔者不解的问,为什么不抽一包一包的香烟而抽这种,这种很不卫生,因为烟管是公共的,谁来这都可以抽。他说主要是为图个便宜,因为买那种烟抽,一天要抽一包,而这种5毛,可以抽二天了,至于卫生问题,他们这样抽了十几年,也没什么事,所以就不在乎了。

3.居住格局。黄稍村村民的居住格局从另一个角度反映着从事珍珠养殖人群的收入差距现象。黄稍村委附近的地方可是说是黄稍村最繁华的地段,主要的商铺和唯一的菜市就集中在这里,相当于城里的市中心。村里大部分楼房都是盖在这附近,90%住楼房的人都是过去或是现在从事珍珠养殖的,他们赚了钱之后就从原来住的自然村里搬到这里盖楼房。具了解,盖一栋两层的楼房大概要二十万左右,可见珍珠养殖给当地人带来巨大的财富。可是与此同时,贫富之间的差距也由此产生。并不是所有养殖珍珠的人都能够赚到那么钱盖楼房的,就像做生意一样,能够真正赚到大钱是那些有资金有技术社会关系广的人,因此大部分的村民都还是很贫苦的。他们都住在东村,西村,啄罗村等自然村里,房子是用土砖和瓦块盖成的平房,这种房大都是一字排开,中间是大厅,两边的是住房。由于这种房间通风条件不好,到了夏天非常热,于是很多村民都是在自家庭院里拉上吊床或是放一块竹板在外面乘凉,睡觉。一到台风季节,这种房屋是最危险的了。去年这里刮十级的台风,大多数村民的砖瓦房的房顶都被掀翻,只有等台风过后又重新盖好。村民家里的摆设都非常的简单,一般客厅放有电视和一些破旧的沙发和桌椅,卧室就是一张床而已,很少有衣柜这样的家具,衣服大都是随便地挂在院子里,或是挂在房间门口的铁丝上。一般来说,老人的所住的房子是最简陋的,像这里最年长的百岁老人欧奶奶家的大厅里除了一张凳子和小木桌和几个锅碗盆外,看不到任何的家具。她的家人说儿女都叫她搬过去一起住,可她就喜欢住在自己的老屋里,也许老人家都很怀旧吧。

4.交通情况。随着经济交往日益频繁,黄稍村的交通还是比较通畅的。白天每隔一个小时都有到北海,合浦和营盘的大巴班车,票价大概在六块左右,到了下午五点以后就没有车了。其中到北海和合浦差不多路程,要花五十分钟左右,到营盘大约是二十分钟。另外,在路边都停有小的面包车,轿车和摩托车,这些也是用来拉客的,都是当地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人,自己拿钱出来买一辆二手车就跑起了载客的生意。比起有固定时间的大巴车来说,私人开的车都很方便,随叫随停,不过价格都会贵三到五块左右。跑运输的人都是年轻或是中年的男性,很多司机都是每到插螺的季节就帮别人插螺挣点工资。不插螺的时间里,就出来开车载客。由于客源少,拉客的人多,加上村里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摩托车,载客的生意并不是很好做。的确,这里几乎每一家人都有摩托车,无论是大人小孩都会开,就好像城市里的单车一样普及。通过观察笔者才了解到,一来摩托车在生活方面能给大家带来很多方面。像黄稍只有一个菜市,而黄稍村下面有十四个自然村,平时吃的东西都是来这个菜市买的,有些村离这里很远,要是骑自行车的话可能要半个小时,而摩托车就很快了。更重要的是,它的确也是养珍珠必不可少的工具,因为在六到八月份出海的时间都是在半夜的,这里晚上没有路灯,有些路更是非常难走,骑自行车的话会非常耗费体力。不要小瞧这点力气,对于出海的人来说,保存这点体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当地人早上出海回来都想马上回家吃点东西洗个澡休息一下,摩托车自然成了最好的交通工具。

五、风俗习惯

1.婚姻习俗。在解放前后的时候,当地人结婚都是靠媒人介绍,当媒人知道了哪一家有儿女到了结婚的年龄就来帮另一家说媒,如果合适的话,就可以结婚。这样常常导致有些人直到结婚才见到对方第一面,更难以想象的是,有个别人在结婚当天发现对方是哑巴或是其他身体残疾的人,那也不能退婚了,只得结婚,所以造成很多人结婚过了不久又马上离婚。而有些人更是被逼着嫁到这里,像百岁老人欧奶奶就是被人强行抬上了轿子,一路上是哭着嫁过来。可见在那样的年月里,当地人的婚姻没有自由可言。现在就不同了,年轻人可以自由选择对象,只要是子女们喜欢,家长都不会干涉。随之改变的是这里的婚姻习俗,过去结婚时,家家都很穷,简单办完喜事后就开始过日子了。而现在要是有村里人结婚,自家人就会做好饭菜请街坊邻居过来喝喜酒,还有一些经济条件好的人会到县城或是北海办结婚宴席,把婚事办得热热闹闹的。

与其他很多农村地区一样,这里人结婚要经过缔婚、定亲、择日、迎娶和三朝回门这样几个过程,但是在每个阶段中也有当地特有的风俗习惯。比如定亲送聘礼时主要包括:打红包(红包通常由男方分别给女方的父母和媒人,给父母的大约是4000块,给媒人的大概是100元或200元,不过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米、酒(这两样通常是用大缸来装,一般是装2缸)、猪肉皮、鸡、鸭、腐竹、虾米干、蟹肉干、沙虫干(后三样至少要有一样,如果三样会有则更加好)鱿鱼、面条一箱、糖十斤、鸡蛋和胭脂。而女方嫁妆送的东西和这些不相同就行了,可以送家电、家具等等,经济条件好的家庭还会送摩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