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河疍与海疍珠疍
15860500000027

第27章 异国乡音:泰国阿育他耶华人水上居民(3)

1957年,泰国政府在大城府北面的猜纳府修建了湄南河大坝,使湄南河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首先,原本南北通畅的水上交通被阻断,船只不再能不受任何控制地来往,水运的效率相对降低;其次,大坝在防旱防洪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使得中部地区的河流水位失去了季节性的变化,部分地段河面变窄,水位降低,不再适合于开放拥挤的水上市场。除此以外,政府为了保护河流环境,不仅制定了相关环保法规,还大力发展城区建设,鼓励水上居民移居上岸。

一系列的政策使阿育他耶人原本靠水吃水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水上市场这一水居传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撞击。它失去了原来在经济和生活方面的作用,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如今在阿育他耶已经找不到规模的水上市场,原来华罗水上市场码头附近形成了一个大的集市,也叫华罗市场。人们在那里可以买到各种东西包括食品、药品、日用品甚至电器和金银首饰。作为水上商店的浮屋已经彻底消失了,船贩偶尔还有一些,无非卖些瓜果之类,品种很少,只是方便有些住得远的人懒得到市场去买。

船粉作为一种饮食文化被保存下来。它可能是当年阿育他耶水上市场唯一遗留的繁华痕迹,泰国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时也会带上这一笔。在曼谷和中部各地,船粉既可以出现在高档次餐厅的菜单上,也在大排挡里遍地开花。餐厅里的船粉为了迎合顾客大都在制作工序和口味上进行过改良,但也有人把船搬到餐厅里,让厨师坐在船上煮粉,一切工序都还原成当年的模样,让食客即享受到食物的美味,又领略到历史的遗风。

水上市场在阿育他耶销声匿迹了,可是在泰国别的一些地方还是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保存,比如在曼谷和叻丕府开放有几个作为旅游景点的水上市场。叻丕府的水上市场是泰国现存的规模最大的水上市场,但据当地老人说已经远远不及当年的盛况。它实际上是一个传统文化的旅游演示点,里面保存了浮屋商店和船贩等水上市场的基本元素,但是针对的顾客是外地特别是外国的旅游者,贩卖的东西多是工艺品和纪念品,也有卖水果、卖花和卖船粉等食物的,但价格要比外面市场的高很多,当地人一般都不会在这里买东西。像蔬菜、猪肉、柴米油盐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是不会在这里出售的,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旅游相关项目,比如出租给游人乘坐的船、传统文化演示(歌舞、工艺制作过程等)、销售胶卷、出租相机和代客拍照等服务。这里浓缩了当年泰国水居生活的画面,虽然是市场,但它的作用已经和当年截然不同:在文化方面,它所反映的不是当下的生活文化,而是历史和传统的再现;在经济方面,它所实现的不是当前商品交易的利润,而是长期的旅游经济效益。这里每天都会接待上百人次的游客,给当地政府和人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笔者在阿育他耶调查的时候结识了当地唯一“真正意义上的筏民”郭四强。之所以这样称呼他,是因为他是城里仅存的一个完全在浮屋里生活起居的人,虽然他在岸上有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但他仍坚持住在祖传的浮屋里。他认为这是一种不应该被轻易遗忘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有价值的文化,既然叻丕府可以保存水上市场,为什么阿育他耶的政府官员不想想方法保存自己的地方文化特色?

一日笔者坐在郭四强家的浮屋前廊上与他闲聊,突然一艘机动小船从寂静的河面上“突突突”地驶过,郭四强扬手召唤了一声,小船掉过头驶到浮屋前,原来是卖船粉的。船主是一个肤色黝黑的中年男子,听郭四强唤他为“吉亚兄弟”,看来这两人是老朋友。郭四强说吉亚已经做了30年的船粉生意了,当年生意很好,后来在水上做生意的人纷纷上岸,可他觉得船粉要开在岸上就不是真正的船粉了,所以他宁可比别人少赚一点,仍然坚持每天开着小船在不再热闹的河流上转。郭四强说吉亚和自己一样是“传统文化的坚持者”。吉亚听到这个称呼只是低头笑笑,他不善言谈,在郭四强和笔者谈论他时也一言不发。只是麻利地帮我们煮好了两碗粉,等我们吃完,他把碗筷收拾干净,打了个招呼就开船继续做他的生意去了。

(三)小结

克莱德·伍兹认为,变迁一般是由社会文化或自然环境改变引起的。Gillin认为,文化在下述情形就会产生变迁:一是如果文化之供应不能适合当时社会之要求;二是如果洞察到了并且掌握了新型的工具;三是如果能够做出必要的反映;四为如果新的事物比旧有的事物看起来更令人满意。文化变迁的种类通常分为两类:无意识的变迁和有意识的变迁。无意识的变迁也称自然变迁,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进行的,这种变迁具有盲目性、无计划性、被动性的特点;有意识的变迁也称自愿变迁,它是由变迁主体中的个人或某一社会阶层发动的、有意识地对个别文化特质或局部制度乃至文化结构进行改革或发展的一种变迁过程。

从上面对阿育他耶水上居民的居住方式和经济生活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阿育他耶的华人移民文化变迁的类型为两者兼而有之,但比较侧重于后者。在笔者所接触到的华人水上居民当中,绝大部分人的祖辈来自中国广东潮州,还有一部分来自汕头,他们在中国的时候都是世代陆居。但来阿育他耶这个水乡泽国,若是沿袭传统的生活方式,他们将很难得到长足的发展,所以他们不得不入乡随俗,改变自己传统的生活方式,接受这种在中国被视为“低人一等”的水居生活。这是限于外部环境所迫而发生的变迁;但是在变迁的过程中,华人移民并不是消极地接受新的文化因素,他们主动参与到当地水居方式的经济生活当中,将他们所接受的当地文化为我所用,成为水上市场的中坚力量之一,这是主动变迁;在后来当地经济中心由水到陆的发展中,华人移民不仅与当地民族一起成为变迁的内部动力,还成为这一变迁的导向力量,这属于指导性的变迁。这一点笔者将在本文后面的部分中详细论述。

三、宗教信仰多元化:文化互动与自我认同

在东南亚各国中,泰国是华人移民与当地民族关系最为融洽的国家之一,这与东道国政府对华人的政策以及两个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似程度有关。由于泰国华人对东道国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接受,曾经有人认为泰国华人已经被“同化”到泰国社会中,既泰国已经不存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华人社会了。这种观点现在已经受到国内外很多学者的批评。泰国华人虽然在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生活方式的各方面都已经融入到当地社会,但是在精神层面上,华人仍然保留着自己的民族独立性,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宗教信仰方面。在这里笔者将通过对阿育他耶水上居民宗教信仰特点的分析,探讨华人在为融入当地主流社会而进行的文化变迁过程中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一)船的信仰

宗教在泰国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泰国素有“黄袍佛国”之称,国民95%信仰佛教,3.8%信仰伊斯兰教,基督教徒占0.5%,印度教徒占0.1%,其余0.6%信仰其他宗教。总之,泰国人几乎是全民信教,在他们看来,一个人没有宗教信仰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在笔者调查点所处的泰国中部地区,佛教更是占有压倒性的优势。对阿育他耶水上居民来说,由于水居自然环境的变幻莫测,宗教信仰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作为一个当年与外界接触最多的群体,其文化包容性也相对较大,表现在宗教方面就是信仰的多层区分性和融合性。

阿育他耶的水上居民大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但因其有着区别于陆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又具有自身的宗教信仰特点,主要反映在他们对船的信仰方面。无论是作为交通运输工具还是住家,船和水上居民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水上居民的很多风俗习惯和信仰都是围绕着船展开的。一条船从伐木制造开始到日常使用,每一个细节都可以看到水上居民特有的信仰习俗,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祭树

造船的首要任务是找到合适的木料,担龙天料木是最佳选择,如果是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的就更是造船的上佳木料:一是树木长在水边,或是根须涉水,这样的树木被认为有很强的神力;二是树干直,没有疙瘩,木质密实不中空,树叶绿油有水分,树皮不龟裂,根部不长寄生菌类。

树木选好之后,必须先举行祭树的仪式。在树林里设两个小祭台,一个是用来祭山神和森林之神(掌管所有植物的神),祭品有:煮熟的猪头、整鸡、新米煮的饭、红白米糕等各式点心、白酒、槟榔、卷蒌叶、烟草等等。各种祭祀品摆好之后,工匠就开始焚香祷告,向神灵禀明伐木是为了造船,请神明允许并保佑。祭祀山神和森林之神的仪式不限定时间,全天任何时段都可以举行,但一般不会选在佛日(泰阴历每月初八、十五和月终日)的时候做,因为森林之神在佛日的时候必须上天供职,不在林中。

另一个祭台是专门为“树姑”设的,仪式只能在正午的时候举行。人们相信树木的魂灵是一位女子,献给她的祭品大致与前述相同,但会去掉烟酒两样,加上丝绸、梳子、香粉、油、泰式香水等各种女子用于梳妆打扮的东西。工匠们同样会向她焚香祝祷,请求允许伐木,同时请她跟随到用这棵树造成的船上去,做守护船只的舟神。

2、安放龙骨

无论是独木舟还是拼接船,龙骨都是船只最重要的部分,如同人的脊梁,如果做不好,放不正,不仅会影响整条船的外观,还会影响船的质量。所以安放龙骨的仪式是非常必要和隆重的。首先要选一个吉日良辰,然后开始准备祭品,祭品分为三类:一类是荤食,有酸拌生虾、腌鱼、酒、鱼荷(用蕉叶包的蒸辣鱼肉)等等,专门用来祭鬼;第二类是素食,有时令鲜果、香蕉、椰子、芋头、红薯、红白米糕、米饭等等,专门用来祭神;第三类是通用的祭品,有鸡、猪肉、鱼、虾、各式糕点等等。

各种祭品准备妥当后,参加祭祀的人都要焚香祝祷,然后由主祭者持戒,高僧赐福,主祭者在龙骨上洒圣水,点法粉,挂彩布,如果把船只比喻成一个人,这三个步骤就分别意味着为其沐浴净身,涂上香粉香水,换上新衣。

主祭者在船头挂上花环,然后用锤子在龙骨上钉上第一颗钉子。这时,7位僧侣开始颂经,星占师开始占卜,并敲响代表胜利的铜锣。

最后,向僧侣布施并接受僧侣的祝福,至此整个仪式结束。

安放龙骨的仪式是一个由简入繁的过程,从最初的祝愿造船成功到请求保佑船只平安再到祈求生意兴隆,人们不断地往里面加入各种新的元素,以表达自己的渴望。

3、入水仪式

船造好了之后,就要择日举行入水仪式。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在船入水之前,必须请“树姑”下凡,降临到新船上变为守护船只的“舟神娘娘”。人们相信,若是得到了“舟神娘娘”的庇佑,船只将会平安,主人也会福星高照,生意兴隆。若是得罪了“舟神娘娘”,不但得不到她的庇佑,还会被降罪,甚至危及主人的财产和性命。所以,人们在举行仪式的时候,都非常的慎重和虔诚。

仪式的第一步照例是设祭台,摆祭品。祭品与安放龙骨仪式的大致相同,但是要多加上一份特别献给“舟神娘娘”的,包括煮熟的猪头、整鸡、鸡蛋、彩色丝绸、香粉香水、梳子、槟榔、卷蒌叶等等。

摆好了祭品之后,由仪式主持在祭品前焚香朝拜,向土地神献祭,请来各路神灵。然后就开始念请舟神的祝祷词,祝祷词的内容大致分为两段,第一段是请“舟神娘娘”下凡并享用祭品,第二段是为船主、船员和新船祈福,祝愿他们好运平安。念过祝祷词之后,僧侣们洒圣水,点法粉,为船点睛开光。仪式主持还要在船头上贴金,挂上花环和彩绸。

待到吉时,将新船推入水中。或者是事先已经将船放入水中,到时间就砍断绳索,让船驶离岸边(一般让女子来执行这项工作)。同时,7位僧侣开始颂经。

如果船主并不是很富裕,入水仪式也可以酌情化简,但是祭神、在船头贴金和挂彩绸的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4、供奉“媚亚娘”

把“树姑”请到船上后,她就变成了守护船只的“舟神娘娘”,人们称她为“媚亚娘”,从此无论是行船还是修船,都要祭拜她。不仅民间有此习俗,泰国官方如海军或者政府举办水上活动的时候,也都要在开船之前祭拜“媚亚娘”。祭拜的仪式并不复杂,只是在船头(船头是“媚亚娘”的居所,是整条船最神圣的地方)献上鲜花,焚香祷告,向“媚亚娘”禀明将要开船出行就可以了。

在民间,人们把船头漆成红色供奉“媚亚娘”,不时为她添香上供。如果是要开船出远门或是把船移上岸修理,船主就要在船头上挂一块白布,摆上丰盛的祭品,然后上香磕头,在船头船尾点法粉、洒圣水。在临开船的时候还要取河水在船头上洒三次。当行船经过寺庙的时候,也要取一点寺庙门前的河水洒在船头上,这样就更能增加“媚亚娘”的神力。如果船主或船员坚持每天都祭拜“媚亚娘”,那么更会得到神灵的眷顾,不仅行船平安顺利,船上的人也会福星高照,生意兴隆。

5、时间禁忌

对水上居民来说,船不仅仅是交通工具,还是他们谋生工具或栖身之所,因此,他们非常讲究买船或者入住新船的日子和时间。选对良辰吉日,日后万事顺利,若是犯了冲,就会霉运连连。因此,在民间流传着的买船和入住新船的择日规则:

买船的日子:

星期天买船船相严密,不宜买卖,否则后祸无穷,徒生伤悲;

星期一买船船相俊俏,风流倜傥,易买易卖,举步生财;

星期二买船船相犯冲,倾家荡产,妻离子散,性命难保;

星期三买船船相猥琐,秃鹫以蛇肠为巢,其形怪异,易犯火烛;

星期四买船船相精干,傲视旁类,名利双收,处处逢迎;

星期五买船船相大吉,消灾避邪,荫庇子孙,速买勿延;

星期六买船船头残船尾烂,为卑贱之相,但若有贵人相助,亦能化凶为吉,衣食无忧。

入住新船的月份:

正月入住劳命伤财;

二月入住鸿运当头,健康长寿;

三月入住易犯火烛,事事不顺;

四月入住消灾解难,买卖兴隆;

五月入住疾病缠身,寝食难安;

六月入住金银满钵,五谷满仓;

七月入住性命难保,倾家荡产;

八月入住易丢失钱财家畜;

九月入住加官进爵,财运亨通;

十月入住伤病不断,坎坷连连;

十一月入住穷凶极恶,大难临头;

十二月入住财源滚滚,吉星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