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52辑光彩之路
15860900000002

第2章 好人刘玉春(2)

刘玉春发家致富了。他自办的面粉加工厂,由一台小钢磨起家,现已发展成一个拥有2组中型面粉加工全自动配套设备、固定资产30万元、流动资金15万元、年加工量达2000吨的个体私营企业。他已不再是当年那个见到500多元钱就吓得腿肚子抽筋的“穷汉”。应该说,凭他这10多年的资本积累,其富裕程度,不仅在当地农村名列前茅,就连那些经商发了财的城里人也不敢小看他。然而,发了家的刘玉春还是当年那个“他”坦诚厚重、勤俭朴实。他没有像农村某些暴富者那样为富不仁,凭借金钱恃强凌弱、横行乡里;也没有像社会上某些“款爷”,一掷千金,如蝇逐臭般地追寻所谓的“精神享受”。他要反哺脚下这块生他养他的热土,他要报答关心和爱护他的父老乡亲们。他深知,没有党的富民政策,就没有他刘玉春的今天。他要为家乡的繁荣进步出一份力,为乡亲们走向共同富裕尽一份责。他把目光对准了家乡的教育事业。他要圆他儿时的那个“梦”。1994年“教师节”,他为全区教师奖励基金会捐资5000元;从1990年起,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教师节”,他都要送上一份贺礼,多则上千元,少则几百元;他为扩建村小学捐资4000元,为乡幼儿园捐资1000元。多年来,接受他捐助的除本乡各学校外,还有市一中、酒师附校等城市中小学。他把目光对准了家乡的社会公益事业。1993年他资助1700元,为本组村民疏通了自来水;居民点铺马路,他出资2000元;村上搞壁画,他赞助900元。不久,酒泉市建成第一家“壁画村”的消息,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传遍了全国,老刘觉得心里格外舒畅。刘玉春本人缺少“文化细胞”,不通音律,不善歌舞,但他特别热心群众文化事业。他先后为乡文化站捐款1200元,为乡团委捐款1500元,用于购置文化活动设施和书籍,从1988年起,他每年都给村上捐助3000元,用于开展春节文化活动。

他把目光对准了那些需要他帮助的人。村民李天云想开荒种棉花,苦于无资金,老刘一次就借给他5万元;邻居高广智开办养鸡场缺乏资金,老刘借给他4万元;1995年又为高广智担保贷款5万元,扩大了经营。如今,高广智的鸡场已经有了近百万元的资本,成了酒泉市远近闻名的养殖专业户。村民孙建仁、孙建成、孙建礼、孙建军兄弟4人家境贫困,只有老大娶了媳妇,3个弟弟都是光棍汉。老刘想借钱给他们,有人劝他不要借,怕还不回来。老刘说:“人在难中能扶一把就扶一把,如果到时候人家实在还不上,我也认了!”于是先后给老大借给,3000元。鼓励他搞贩销;给老二、老三、老四每人借给5000元,帮助他们盖上了新房,娶上了媳妇。没过几年,孙家兄弟都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1988年以来,刘玉春先后给20多户村民借款帮助发展生产,使他们相继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1990年以来,刘玉春每年都为乡敬老院捐助600-800元,同时长期为敬老院无偿加工面粉。他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老人们的一片爱心。村上修路,他看到了几户困难户、孤寡老人既出不了工,也出不了钱,就慷慨解囊,拿出1200元为他们垫付了修路费。10多年来,每逢传统节日,他都用自己的钱买上礼品,与村干部一同登门慰问烈军属和五保老人。1995年10月,他又为驻酒八四七0一部队马鬃山边防营官兵寄去慰问信和500元现金,向守卫国门的人民子弟兵送去自己的问候。当乡村企业面临困境时,刘玉春也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村预制厂流动资金不足直接影响生产,老刘借给2万元,至今还在周转使用。1985年,乡农修厂因经营管理不善,关门歇业。其时,老刘正夜以继日地改造安装他的第一台磨机。他把部分技术工人纳入自己“麾下”参与磨机改装,剩下的一部分人千方百计为他们找活干。就这样,10名失业的乡镇企业职工,按月从老刘这个个体户手里领工资,一直领了1年半时间,直到厂子起死回生。

刘玉春是那种见了别人倒霉就心里难受的人。前几年,泉湖乡曾出现过一个青年违法团伙,有11名年轻人结成一帮,偷鸡摸狗,拦路抢劫,搅扰得四邻不安。他们不仅祸害村民,连开会迟归的乡村干部也敢拉住揍一顿。这11个青年人中,有5个先后被公安机关多次处理教育过,但收效甚微。老刘大发“恻隐之心”,东奔西跑把他们找到一起进行“对话”

“为啥要干这种事?”

“没个正经干头,手头紧!”

“我给你们赊面粉,由你们拉去卖,赔了算我的,赚了归你们!”

“有这好事,我们干!”

于是,第一次赊出去5000斤面粉。十来天后,这些小青年回来,一个个垂头丧气:“卖赔了!”,“赔了不要紧,再赊给你们5000斤!”这次没有赔,赚了,小青年个个眉开眼笑。老刘因势利导,耐心地给他们讲做人的道理,规劝他们干正事,走正路,自食其力,勤劳致富。几年下来,老刘确实在这些小青年身上操了不少心,出了不少力。在他的帮助教育下。这些青年绝大多数走上了正道,其中有4人还成了全乡的富裕户典型。当然也有恶习不改的。有个青年赵某,当初是这个青年违法团伙的首领,老刘为了帮助他搞贩销,先后借给他7000余元。开始他干得不错,日子也逐渐好过了,谁知后来吸毒品,又“进去了”。老刘的7000多元钱眼看要不回来,他不心疼钱,他更多的是为这个“不争气的人”痛心。在这些“回头浪子”中,需要特别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四坝村5组青年毛林。当初毛林也是11人违法团伙的首领之一,小伙子有文化,脑子好使,在老刘的关心帮助下,整个像是变了一个人,不但讲文明,讲礼貌,还能积极争做好人好事,见了打架斗殴的事也能主动制止。这些年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不但买了三轮摩托车,而且还买了汽车。

“毛林刚变好,日子刚好过,谁知他却死了!”老刘,这个刚直倔强的汉子,悄悄抹去了眼角溢出的泪。

毛林之死,虽谈不上轰轰烈烈,却与“见义勇为”沾边。有一天,毛林骑摩托车到本市怀茂乡办事,路过一理发店,见有人吵闹,一打听,原来是有个不讲理的人理完发不给钱,跑了。毛林气不打一处来,骑上摩托车就追,谁知速度太快,转眼间车翻人亡,酿成了一起意想不到的惨祸。对这个“回头浪子”的意外死亡,刘玉春至今仍扼腕叹息。

作为个体经营者,刘玉春谙熟经商之道。他把“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奉为座右铭,从来不干投机取巧、见利忘义的事。有几次,顾客到他这里兑换面粉,由于工作人员业务不熟,付面粉时出现了少付或错付的情况。碰到这种事,老刘就骑上自行车,到顾客家中说明情况,并及时补足少付的面粉。1995年10月,酒泉黑山湖农场来人兑换面粉,因数量太大,计算失误,过后老刘查账时发现少付了300公斤面粉。由于黑山湖农场路途较远,老刘就立即去信,告诉农场来人取走了少付的面粉。为了方便群众,老刘筹资建起了一座200万斤的储粮库,为3000多户农民代储存粮。有些农户不慎将存粮单丢失,老刘就不厌其烦地查底账,一笔笔为他们核对清楚,从不耍奸赖账。1994年,国家开始大幅度调整粮食收购价格,到1995年初,小麦由每斤0.35元涨至0.95元,翻了近两番。当时老刘库房里为群众代储的存粮出现了130万斤的亏空。按理,老刘只负责退给农户原代存价,但他却毅然掏高价买回130万斤小麦退还给农户。仅此一项,厂子就亏损58万余元。他是个宁肯自己受损失也决不让群众吃亏的人。在那次粮食调价风波的冲击下,酒泉市的一大批粮食加工企业纷纷倒闭,而老刘硬是凭着自己独特灵活的经营方式,坚守阵地,渡过了难关。1996年,中共甘肃省委书记阎海旺、省长张吾乐视察酒泉时专程走访了刘玉春,对他的“义举”给予高度评价。

作为企业管理者,刘玉春也堪称出色的行家里手。他的企业虽小,但各项管理制度健全;他手下的职工虽少(除去临时用工,常期干的也不过20个人),但各项生活服务设施齐备:浴池、饭堂、卡拉OK活动室……职工宿舍干净整洁,床铺、被褥都是厂里发的,每个房间里都配有彩色电视机;工人上班有工作服,平常逐月发毛巾、口罩、洗衣粉等劳保用品;定期组织职工体检,工伤事故由厂里负担全部医疗费,头痛脑热由厂里看病报销药费;遇上节假日,老刘就率领妻子儿女上阵顶班,让小青年们去看电影、参加舞会、外出旅游;厂里有专职厨师,饭菜美味可口,老刘全家常年与职工在一个灶上吃饭,偶尔馒头蒸黄了或蒸酸了,老刘就端回家自个慢慢吃。职工在他这里吃得好、住得好、玩得好,工资福利待遇好。说到工资,老刘还有一手“绝话”,这就是工资不给职工发,而是年底一次性发给职工家长。老刘手下用的20个工人,来自酒泉市6个乡镇的10多个村组,绝大多数是贫困户的子女。他平时只发给工人零用钱,年底前把家长请来,连工资带奖金一次性发到家长手中。除了管吃管住管穿管福利,每年每个职工可从老刘这里获得纯收入4300多元。从这一点看,老刘可谓用心良苦,真是把“好人”做到了点子上!这些年来,老刘厂里的技术工人都坚守岗位,没有一个“跳槽”的。按老刘自己的话说:“撵都撵不走!”

老刘事业上取得成功,离不了他的“贤内助”。妻子房凤英,勤劳,善良、贤慧。娘家就在邻乡邻村,虽然离得不远,可一年也难得转上一趟,没日没夜地跟着老刘泡在磨坊里。过去只能围着锅台转,顶多帮老刘管管“三尺门内”的事。这几年经过丈夫的“传帮带”,生意经念得滚瓜烂熟,不仅管“门内”的事,连外面谈生意也当仁不让地全面接管了,“风风火火闯九州”,大有“女强人”的风度。对丈夫的诸多“义举”,房凤英总是夫唱妇随,全力予以支持,从不阻拦、报怨。她说:“多做善事对人好!”

“好人”刘玉春,以他实实在在的行动回报社会,回报大地,默默地塑造着自己的形象。人民群众用朴素的语言称颂他为“好人”,党和政府以一连串荣誉称号作为对他的褒奖。从1988年起,刘玉春连续9年被乡村两级树为“尊师重教先进个人”;连续7年被地市两级树为“三好个体户”;1994年被酒泉地区工商局树为“五星级文明个体户”,并被酒泉市委、市政府授予“勤劳致富先进个体经营者”称号;1995年被酒泉地区行署、地区教委授予全区“尊师重教先进个人”称号;1996年被中共酒泉地委、政协酒泉地区工委授予“优秀政协委员”称号;1998年2月被甘肃省光彩事业促进会授予“甘肃省光彩事业先进个人”称号;1998年5月被酒泉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个体户”。

党的十五大,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个体工商户刘玉春信心十足,精神百倍,决心按照党指引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