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永年富了。然而,他总是忘不了,忘不了小时候受过的磨难。寒冬腊月,他们兄弟4人盖着一件破皮袄,冷得瑟瑟地抖;荒年困月,成日肌肠辘辘,被饿得面黄肌瘦。那时候,他就立了志,长大一定要发家致富,为父母争光。如今,历经沧桑,几番拼搏,他终于实现了童年的梦,但是,这个梦实现得却是这般艰难。他总是忘不了,忘不了与这块黄土地的血肉之情,忘不了父老乡亲的养育之恩,更忘不了,自己富了要帮众乡亲一块儿富。
新城子镇搞修建,他毫不犹豫地投资6万元,为学生娃娃修了图书馆,后来又为学校捐了1300元。兆田村修学校,他又捐了3000元,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助了一臂之力;新马公路铺沥青路面,他带头捐了20000元;西马莲沟搞引水工程他又赞助了10000元。
唐家坡的赵世兴来找他,话没开口泪先流。这位精明强干的小伙子真是有苦难言。1986年他贷款买了一辆大卡车,跑了几年,还了贷款,日子刚好转,没料到司机开车出了事,在拉砖的路上,撞翻了一台手扶拖拉机,出了两条人命。赔偿之后,欠下别人的款还没还清,司机到河西堡去送货,上厕所又不慎触电身亡。一波未平,又起一波。接二连三的事故把赵世兴搞得焦头烂额。辛辛苦苦奔波了几年,到头来反倒负债累累。他为此而心灰意冷不想再活下去了。戴永年听完他的诉说,果断地说:“你有没有再干一番事业的决心?要有,你去开煤矿,资金由我扶持。如果你没有这个决心,你不想活就死去!”赵世兴一听,转悲为喜,当即答应干。戴永年真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扶持果真扶持,共投资10多万元,帮助赵世兴开了矿。如今赵世兴也富了,买了一辆小轿车和一辆东风汽车,盖了一大院封闭式的房子,城里又有楼房。
赵定庄的赵世财,也想开个煤矿,但无资金,求到戴永年的门下。戴永年直接投资为他开了一个矿,共3个井,年产量达两万吨左右,现在也成了新城子镇的富裕户。
从1989年至今,戴永年先后拿出40万元的资金,扶持困难户和亲友们开矿致富,而他自己每年都因资金周转不足向银行贷款。今年为了扩大再生产,又向银行贷了10万元,利息自己背,而别人欠的款他却从不要分文利息。
人有说他太傻。
他却说我不傻,这个账我会算。能扶持乡亲们致富,我吃些亏心里也高兴。
是的,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他用他的实际行动,真实地体现出了自己的人格。
乡亲们在生活上遇到困难,需要他帮助,他总是伸出一双温暖的手,帮助他渡过困境。本村的孙富军快30岁了,还没有成亲,好不容易找下了一个二婚,又因没钱娶不进门。小伙子无可奈何之下,求到他的门下,他资助了1000元。毛家庄的一寡妇老太婆为儿子说下了一门亲事,又因钱不够来找他,他又资助了1000元;新城子的朱永福,他老爹得病住院,凑不够医疗费,他又资助了1000元。就这样,他先后将50000元钱零零星星地撒在了这块生于斯养于斯的土地上,撒在了贫困户的手中。
是的,他成功了,戴永年是成功了。
成功的花朵是鲜艳的,然而,它却得用心血去浸泡,用汗水去浇灌。为了煤矿的发展,戴永年什么样的苦没吃过?什么样的心没操过?心中的酸甜苦辣谁人知晓?在一个夜晚,雪下了几尺厚,别人还筒在热被窝中睡懒觉,戴永年却心急如焚,他担心着他的工人,是不是冻着了?假若大雪封住窑门,把工人们捂坏了怎么办?天还没亮,他就驱车上山去清雪……本来,他的矿山早已实现了层层承包的管理体制,每个采区都有专人负责生产和安全,并制订了奖罚制度,工人们的生产热情异常高涨,整个采区井然有序,他完全可以坐阵指挥,用不了下矿去干,然而,他偏享不了这种福,经常穿着雨衣雨靴,钻进煤窑,和工人们一起当煤黑子……为了矿山的远景更美好,他投入大量资金,先后选送20多人参加了有关部门举办的安全、矿山、技术、管理、财会等方面的培训;花了40000元,为工人做了人身保险……
暑往寒来,多少次风风雨雨,多少个不眠之夜,他的发丝一根根地变白了。
采访刚刚结束,他又上山了。
春雪中,一条深深的辙印曲曲弯弯地通向荒山,通向煤矿,因为,那里有他未尽的事业,有他未尽的追求,生命在奋斗中才有更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