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
15865600000018

第18章 学习与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2)

回想记忆,通过回想强化记忆效果。将记忆的内容及记忆情景在大脑中“回放”,以此训练记忆能力。

2.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指能够全面、正确、深入地认识事物特点及发现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是高职学生认识事物、发现问题的起点,是创新的基础。学生的观察能力可在观察实践活动中得到提高。

第一,明确观察目的。观察的目的性对观察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带着一定目的、任务去观察事物,就会把知觉活动指向预定的目标和任务,避免观察的盲目性,从而发现更多、更有价值的问题。

第二,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在观察的同时,要进行积极的思考,边观察边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及时得出结论,这样观察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第三,掌握观察方法。正确的观察方法是取得良好的观察效果的保证。在观察中我们可以采用各种观察方法,如按照“以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或“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的顺序进行观察;有重点有对比的观察;同时运用各种感官,全面感知对象的各种属性;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

3.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指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重新改组而产生新的思维成果。创新思维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形成创造力的重要条件。

第一,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求知欲和探索欲是科学发现的前提。有许多科学发现是科学家从常见的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而开始的。如瓦特对水蒸气把壶盖顶起产生疑问,发明了蒸汽机;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众人熟知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些发明、发现都和科学家求知和探索新事物的欲望分不开。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大胆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第二,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是培养高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吉尔福德提出了四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给一些物件或词语下定义,比如“螺丝钉”、“衣袋”等。其次,尽可能多地说出一些东西的用途。再次,要求学生从复杂的图形中找出隐藏于其中的几何图形。此外,让学生给寓言故事补充几种“结尾”,一种是道德的结尾,一种是诙谐的结尾,一种是悲伤的结尾。

第三,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良好的个性品质包括坚强勇敢、百折不挠、执着进取等。

培养大学生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顽强意志,是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保证。

4.培养创造能力

第一,调整课程设置。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选修课过少,学生选课自由度不够;课堂教学所占时间过多,课业负担较重,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等,这使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从事创造性的实践。针对这些问题高职院校要调整课程设置,增设选修课,增设创新课程,增设课外实践活动,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创造性的实践。

第二,改进教学方法。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不注重启发学生,不注重个性的培养,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发表见解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习中创新,在实践中创新。

第三,改革考试方法。高职院校的学习成绩考核,不仅要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还应考核学生的创造能力,以此来引起学生对创造能力的重视。

第四,博学与专攻。广博是培养高职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因此,学生不但要学好专业理论,还要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积累多方面的科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能拓宽人的思路,有些发明创造不是来自科学本身,而是来自生活的启示。专攻是对某领域知识的专门研究,对知识的学习不能平均分配力量,而要有所侧重,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要多投入精力。学生必须把“博学”与“专攻”结合起来,“博学”而不“专攻”,对各方面的知识都有所了解,但没有深入的研究,不可能有独到、新颖的见解;“专攻”而不“博学”,知识面狭窄,就会限制人的想像能力、创造能力。

5.培养抗疲劳能力

学习疲劳在生理上表现为器官敏感性降低,动作不灵活,辨别能力差;在心理上表现为焦躁、易怒、厌烦、倦怠。如何提高学生的抗疲劳能力呢?

第一,科学用脑。人的大脑分左半球和右半球。左半球主要执行语言和抽象逻辑思维等功能,右半球的功能与空间方位、形状、音乐及情感等形象思维有关。为了克服大脑疲劳,要交替使用大脑左右半球,把语言、数字等需要高度抽象思维的学习内容同音乐、绘画、文学等需要形象思维的学习内容交替进行,以利于克服疲劳。

第二,劳逸结合。人的大脑如果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就会产生疲劳。要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文娱体育活动相结合。紧张的学习过后,可以散散步、打打球。

第三,顺应生物钟规律。人体的生物活动是有规律的,研究表明,一周之内,人的学习能力和效率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有规律的抛物线。经过周六、周日的休息,人的机体及脑细胞没有活跃起来,所以周一的学习能力并非最强,周二、周三、周四保持最高水平,周五开始下降。一天之内,人的学习能力也有较大的起伏变化,以清晨6点为起点计算,8点以后能力逐渐上升,9点到10点达最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下午23点处于白天的最低点,下午5点又开始上升,89点达到第二个高峰,不过比第一个高峰要低一些,随后又开始下降,夜里34点为最低点,之后又开始上升。

每周的周二、周三、周四,每天上午的810点,下午6点到晚上9点,人体的生物机能处于上升状态,这是学生学习的最佳时期,要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安排学习内容。学生要掌握自己的生物节律,把握“黄金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二)学习动机引起的心理困扰及调适

学习动机是维持和激励学习行为的内部力量,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由学习动机引起的,并受其调节和支配。学习动机缺乏或学习动机过强,都会使学生产生心理困惑。

1.学习动机缺乏引起的心理困扰及调适

缺乏学习动机是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据调查,44.77%的学生上课时思想难以集中,33.28%的学生缺乏耐力,22.82%的学生感到自己的记忆力减退。如果学生学习心理困扰得不到解除,必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1)学习动机缺乏的表现

第一,学习的盲目性。对所学专业不甚了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第二,厌学。对学习知识没有热情和渴望,常常无所事事,无精打采。有的学生对学习还带有抵触情绪。

第三,行动懒散。有些学生不愿意在学习上多花时间、多动脑筋、多下工夫。学习马马虎虎,懒散拖沓。

2)学习动机缺乏的原因

(1)主观原因

第一,学生经历了十年寒窗,终于迈进了高校的大门,产生了松一口气的想法。认为考大学的理想已经实现了,也该享受享受生活了,因此没有高中阶段那种学习劲头了。第二,一些学生认为考入高职院校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高职院校与自己理想中的大学相比相差太远,没有前途,产生了自卑感,感到前途渺茫。因而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不安心,缺乏动力。第三,一些学生由于不适应高职院校的学习,驾驭不了高职院校的学习内容,不能灵活地使用各种学习方法,尽管自己在学习上很努力,但成绩总是不理想,因而失去了学习兴趣和进取心,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有的学生由于处理不好各方面的关系,也直接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

(2)客观原因

第一,家庭原因。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直接的影响。有些家庭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第二,学校原因。一些学校管理松懈,教学水平低,教学设施落后,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三,社会原因。一些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认为找工作不是靠个人的知识和能力,而是靠社会关系,靠自己有个“好爸爸”。能否找到工作不取决于学习成绩的好坏。他们没有将学习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没有将学习与国家、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因此缺乏奋发向上、努力学习的动力。

3)学习动机缺乏的调适

一个人的学习动机不可能是单一的,也不可能固定不变。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也有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些都是学习的动力来源。那么面对学习动机的缺乏应该如何调适呢?

(1)明确学习目的,充分认识学习的价值

明确的学习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就会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更谈不上学习积极性。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不仅是今后成家立业的基础,也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必备条件。学校把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外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把小课堂和大世界联系起来,把学校教育内容同实际生活的需要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价值,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向往和追求。

使学生明确真才实学与就业机会是成正比的,我国已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能力、不能创造价值的人是没有出路的,哪个单位也不要不学无术、吃闲饭的人。从认知上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2)培养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专业兴趣

求知欲望和专业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机,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满足,产生愉快情绪,形成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兴趣会影响一个人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对学习感兴趣,就会觉得心情愉快,学习效率高;如果对学习不感兴趣,动力就会不足,学习效率就会降低。入学时,部分学生由于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存在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的现象,这就致使学生没有求知欲望,缺乏专业兴趣。因此,要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增强学习动机。

(3)积极表扬和恰当批评

积极表扬和恰当批评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之一。教师的表扬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好的评价,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满足,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励学生更加勤奋地学习。

表扬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积极表扬对学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恰当批评同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俗话说“知耻而后勇”,恰当批评在特定的情况下对于某些个体来说,会起到表扬起不到的作用。例如,陈文是某高职院校大二的学生,由于陈文的文化基础好,所以进入大学后,尽管他不是起早贪黑地学习,但学习成绩一直还不错。后来在同寝室同学的影响下,他迷恋上了网络。一段时间过后,陈文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辅导员发现了陈文的变化,在了解详细情况后,对陈文进行了耐心的开导和严肃的批评,最后鼓励他说:“你的基础很好,只要努力学习,你的学习成绩一定会赶上去的,老师相信你。”在老师的批评教育下,陈文改正了错误,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心理学家赫洛克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学生分为四组,学习同一内容。

甲组为受表扬组,每天学习结束后给予表扬和鼓励;乙组为受训斥组,每天学习结束后给予指名批评;丙组为受忽视组,教师根本不注意这个组,不表扬也不批评,只让其静听甲乙两组受批评、受表扬;丁组为受控制组,学生每天单独学习,不予任何评价。结果在测试中受表扬组成绩最好,受训斥组成绩次之,受忽视组成绩再次之,受控制组学习上的进步最小。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批评的效果优于不给予任何评价。

(4)培养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在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克服障碍、发展才能的一种内驱力。成就动机由两种心理因素组成,一是希望成功,二是害怕失败。奥苏贝尔认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集中反映在成就动机上。成就动机可以使学生体验到获得知识的乐趣,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有些学生很想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所作为,取得突出的工作业绩,这就是成就动机的表现。

(5)正确归因

部分学生学习动机缺乏,是由于他们对学习上的失败不能正确归因。要引导他们产生这样的认识:失败不是由自身能力造成的,而是由学习方法不当造成的。使他们能够正确评价自身的能力,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2.学习动机过强引起的心理困扰及调适

1)学习动机过强的表现

(1)期望值过高

学习动机过强的学生都为自己确定了较高的目标,如每次考试都要求自己名列前茅,打算毕业后考入本科院校继续学习。但由于自身基本条件的限制,往往不能如愿以偿,造成学习的失败,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其无法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

(2)学习过度

学习动机过强的学生,经常给自己强化“勤奋=成功”的意识,把学习看成是至高无上的事情,把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放在学习上,不给自己留出一点休息、娱乐的时间,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由于长时间处于紧张的学习当中,影响了身心健康。

某高职院校的小王从小学习就很努力,但在高考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成绩欠佳,没有考上自己理想中的大学,而是考入了一所高职院校。小王不甘心,把希望寄托在“专升本”上,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圆自己考入理想大学的梦。由于思想上长时间过度紧张和超负荷学习,他经常感到头痛,还出现了失眠现象,他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因为他的努力而有明显的提高。

(3)好胜心强

学习动机过强的学生把名声、分数、荣誉看得很重,以他人的表扬和赞赏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害怕他人小看自己。希望自己总是第一,看见他人努力学习或者超过自己就不满意,甚至因此心生嫉妒、怨恨。

(4)情绪紧张

由于学习压力太大,使学生长期生活在紧张、焦虑之中,身心得不到放松。身体处于紧张的情绪状态,其焦虑水平升高,就会使注意力和知觉的范围过分狭窄,限制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正常活动,进而降低其思维和记忆的效率,导致他们学习成绩下降。

2)学习动机过强的原因

(1)弥补高考的不足

一些高职学生由于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总是感到有点遗憾,所以想通过后天的努力弥补先天的不足——通过勤奋的学习实现“专升本”。

(2)家庭的影响

每个家庭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一些家长自己没有上过大学,希望通过子女来实现自己的大学梦。孩子考入高职院校后,督促其努力学习,继续深造。

(3)就业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