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
15865600000006

第6章 正确地认识自我(2)

高职学生不像普通青年那样直接进入社会,而是有三年的时间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储备。

在这段时间里,他们一边学习,一边成长。他们不断反省自己、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和探索自己。强烈关注自己的现实和未来,经常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我的相貌如何”、“我聪明吗”、“我的风度如何”、“别人怎么看我”、“我的性格怎样”、“我将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如何实现自身价值”等。对现实非常关注,对未来充满期待。

2.自我评价能力趋于客观

由于知识的丰富,生活经验的增加,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分析、评价逐渐变得客观、全面。他们对自己所具备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够在现实自我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理想目标。据调查发现,大学生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多数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与外界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基本一致,他们能够自觉地按照社会的要求来设计自己。

3.自我体验的丰富性、波动性和深刻性

普通青年进入社会后,角色开始定位,在自我体验上相对来说要简单些。而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只是处在角色定位的准备阶段,他们的自我体验既丰富又复杂。大学阶段可以说是人的一生中“最善感”的年龄阶段,大学生可以说是各种社会群体中“最善感”的群体。

大学里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他们丰富的自我体验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学生的情绪体验包括热情、自信、兴奋、愉快、紧张、急躁、痛苦、郁闷,等等。一般来说,大学生自我体验的情绪、情感基本是积极的、健康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还处在发展之中,不够成熟和稳定,因此情感体验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如可因一时的成功而兴奋,也可因一事的失败而烦恼。

大学生的内心体验起伏较大,如获得成功时,异常高兴,忘乎所以,甚至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遇到挫折时,痛苦不堪,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

4.自我控制能力提高

大学生的自觉性、坚持性、独立性和稳定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有强烈的自我设计和自我规划的愿望。很多学生自入学之日起就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绝大部分同学奋发向上、力争成才,并且根据自我设计目标自觉调节行为。同时,强烈要求独立和自治,希望摆脱依赖和管束。

5.自我意识水平存在年级差异

高职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从总体而言是比较高的,但不同年级的学生存在明显差异,学生自我意识随年级的升高而发展。一年级的学生,自我认识能力较低、内心矛盾冲突尖锐、思想斗争激烈,是高职学生自我意识最不稳定的时期。有些大一的学生,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觉得自己不该进入高职院校,所以对自己不满意,对学校不满意,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斗争。这一时期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时期。进入大二之后,学生的思想趋于稳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逐渐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三、高职学生常见的自我意识偏差

高职学生在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方面渐趋全面和客观,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自我意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偏差。这些认识上偏差,对学生确定正确的学习目标、建立和谐人际关系、规划职业生涯,都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必须及时纠正学生在自我意识方面存在的偏差,以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高职学生常见的自我意识偏差主要包括:自傲、自卑、以自我为中心、从众心理和逆反心理等。

(一)自傲心灵悟语

自傲是由于过高估计自己而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自傲者具有强烈的优越感,处处表现自己,对自身的长处无限夸大并炫耀,对他人只看缺点不看优点。自傲者往往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经常尝试承担无法完成的任务,因而极易遭受失败,导致别人的不信任,造成情感创伤和内心冲突。例如,有一位男同学学习成绩优秀,举止潇洒,又是高干子弟,所以非常骄傲。大二时,在追求一女生时被拒绝,“自己这么优秀为什么被拒绝呢?”他终日百思不得其解,感到自己很没面子,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致使这位同学很长一段时间生活在郁闷的情绪之中。

自傲者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感觉自己各方面都非常优秀,谁都不如自己,表现欲望强烈,常常是孤芳自赏。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见到某人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多么有能力,似乎自己什么都懂,什么事情都能办到。当真的有人求他帮忙办某些事时,他一方面是大包大揽,一方面又什么事也办不成。久而久之,自傲者在众人面前失去了威信,别人不再相信他的自吹自擂,他本人也陷入孤家寡人、孤独苦闷的境地。

(二)自卑

自卑是自我否定的一种心理体验。自卑者对自己强烈不满,紧紧盯住自身的缺点、不足或失误,常对自己的长相、身材、学习、能力、性格、家庭等方面产生不满。有自卑感的人轻视自己,否定自己的长处或对自己的长处没有足够的认识,因而常表现出胆怯、畏惧、怀疑,担心被人嫌弃和拒绝,经常逃避现实。

大学生产生自卑感的原因很多,可分为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两种。

主观原因主要是指自卑者具有一定的心理缺陷,他们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常常把自己封闭起来,以掩饰自己的弱点;自卑者气质抑郁,性格内向,对事物特别敏感,有放大事物带来的消极后果的倾向,而且不容易将消极体验及时宣泄和排解;缺乏社会活动的积极性,缺乏社会竞争意识,因而极易产生自卑心理。

客观原因主要包括生理因素、能力因素、家庭经济因素及挫折因素等。有时,引起自卑感的直接原因是受别人的嘲笑、讥讽、打击。例如,一位女生因个子矮小,常被同学取笑,因而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别人小声说话,她就认为是在议论她,是在嘲笑她。长时期的心理压力,使她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小佳是个腼腆的女孩,由于两次应聘的失败,产生了自卑心理,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在以后的面试中,见了考官,就紧张,手脚不知往哪儿放,眼睛也不敢看考官,低着头在那儿等待过关。本来平时都能回答上来的问题,面试的时候脑子一片空白。面试回来后常常懊恼不已,自惭形秽。

小佳来到了心理咨询室,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老师认真帮她分析了自身的情况,“你的学习成绩在班级一直名列前茅,你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很强,字写得也很漂亮,与班级的其他同学相比,你占有很大的优势,只是你的心态不好,只要你调整好心态,一定会成功的。”在心理老师的指导下,小佳看到了自己的优势,恢复了自信。不久,她走上了工作岗位。

那么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呢?

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我,学会欣赏自我。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不要紧盯着自身的缺点不放,而忽视了自身的优点。大学生要积极地进行自我肯定,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欣赏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增强自我价值感,在自我欣赏中树立自信。

其次,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如在开展一项工作之前,提醒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能成功”,积极的自我暗示可以产生积极的心理作用,有助于树立自信心,增加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再次,在成功中树立自信。自卑者要时常回想一下自己在过去生活中所取得的成绩,如在文体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在学习上所取得的成就、老师的一句表扬、同学赞许的目光等,这些都会帮助自卑者树立信心。在学习和工作中,可树立比较容易实现的目标,通过“小的成功”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测一测:你是否有自卑感

请回答下列问题,不要做过多的考虑。回答“是”计1分,回答“否”计0分。

1.你是否对别人对你的看法感到担忧?()

2.假如走进商店逛一圈后却不买东西,你会感到不好意思吗?()

3.你是否总是尽量不做使别人感到不安的事情?()

4.假如有人偶尔地看见你赤裸着身体,你会感到羞耻与不安吗?()

5.星期天早晨你是否不愿意躺在床上睡懒觉?()

6.你觉得自己内心总是本能地拒绝与外界接触吗?()

7.你是否会违心地给你并不太喜欢的人赠送贺卡或生日礼物?()

8.你是否会依据别人的好恶来选择自己的服装?()

9.假如你使别人难堪,会不会感到内心不安?()

10.你是不是常常花很多时间去做自己并不喜欢做的事情?()

11.如果你明知不是你的过错时,你会不会仍然向别人道歉?()

12.你认为自己使父母失望了吗?()

13.你是否犯过不可原谅、无可弥补的过失?()

14.你经常觉得自己的表现不如别人吗?()

15.当你做错事之后,很久都不能忘记吗?()

16.当和别人闹了别扭后,你通常会责怪自己吗?()

17.你是否有终身的憾事?()

18.你是否愿意为自己的过失而受任何惩罚?()

19.你是否有时会对别人的恋情感到嫉妒?()

20.你是否有时会对自己的性冲动感到厌恶?()

21.你听到色情故事时,是否会感到羞耻?()

22.你是否经常祈祷上天降福保佑你?()

23.你的老师对你的学习成绩感到失望吗?()

24.你是否经常回忆并检讨自己过去曾犯的错误或不良行为?()

25.你觉得和周围人相比,你显得微不足道吗?()

26.你是否曾受到良心的谴责?()

27.你是否认为失败总是跟随着你,你总是碰不上好运气?()

28.你是否曾有过难以原谅的不良习惯?()

29.你是否认为自己所得到的爱与感情,比自己应该得到的要少得多?()

30.你是否经常花时间回想过去?()

测试结果分析:

请根据你的答案情况把总分算出来,然后对照下面的解释对自己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1530分:你常常愧疚、自卑,并往往将自己的感情世界封闭起来,还习惯于不切实际地否定自己,夸大自己的过失与弱点。

814分:基本上你是自信的,但过失感在你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7分以下,你全身上下充满了自信。自信是你生命中的阳光,让自卑在你的心中无处躲藏。

(三)以自我为中心

自尊、自强、自信,追求理想和自我价值,这是大学生自我意识日臻完善的标志。但是,有些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超过了适当的“度”,发展为“唯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舍我其谁”,并且与极端个人主义等不健康的思想意识相结合,产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

“以自我为中心”者的基本特征是以“老大”自居,充满领袖欲、权力欲,目空一切,颐指气使,盛气凌人;将个人的意志强加于人,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追名逐利,且自我感觉良好。

“以自我为中心”者在人际交往中主要表现为:强调评价标准的自我性,自己认为是什么就是什么;注重自身目标的实现,自己想获得什么利益就应获得什么利益。显然,具有这种“自我中心主义”倾向的人,在群体中非但成不了“中心”,反而由于将自己置身于群体的对立面上,从而导致被群体抛弃,使自己从虚幻的宝座上跌落至挫折的深渊而难以自拔。

人际交往的原则是平等、双赢、互利,在交往过程中只有双方都获得一定的满足,才有可能继续维持和发展交往。如果只想自己从交往中获得好处,而不顾及对方的意愿和利益,这种交往必定要失败。

那么如何克服自我中心意识呢?

首先,提高自我修养。要充分认识到自我中心意识的危害性,学会控制自我的欲望与言行,在自我获得利益的同时,不要损害他人的利益。

其次,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多参加集体活动,将自己融入集体这个大家庭之中。在集体活动中,培养自己的集体观念、组织纪律观念和团结协作观念,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

再次,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俗话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大学生既要自尊、自爱,又要学会尊重他人,这样才能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大学生要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在助人的过程中,享受那种奉献的快乐。

一天,上帝带着一个教士来到一个房间,见许多人围着一个正在烹煮的大锅,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把汤勺,可勺柄太长,无法将食物送到嘴里。

这些人又饿又失望。上帝带教士又去了另一房间,同样,也有一群人围着一个正在烹煮的大锅,手里也拿着同样的汤勺。不同的是这里的每个人吃得又饱又快乐。教士奇怪地问上帝:“为什么同样的情况,这个房间的人快乐不已,而那个房间的人愁眉不展呢?”上帝微笑着说:“难道你没有看到,这个房间里的人学会了互相帮助吗?”

(四)从众心理

从众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在自我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方式。“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通常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是对的,少数服从多数,一般是不错的。但缺乏分析,不作独立思考,不顾是非曲直地一概服从多数,随大流走,则是不可取的,是消极的“从众心理”。消极从众,会抑制个性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无主见和墨守成规;但从众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即有助于学习他人的智慧经验,扩大视野,避免固执己见、盲目自信,及时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烦恼等。

福尔顿是一名物理学家,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测量出了固体氦的热传导度。但在测量过程中,他使用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测出的结果比按传统理论计算的数字高出500倍。福尔顿觉得这个数据同所有人测量的结果都不一样,而且差距太大了,不一定准确,所以他就没敢声张。可没过多久,一位年轻科学家在实验过程中也测出了固体氦的热传导度,测出的结果同福尔顿测出的完全一样。这位年轻科学家马上公布了自己的测量结果,在科技界引起了广泛关注。福尔顿听说后,追悔莫及,如果自己当时克服盲目从众的心理,这一新的发现应属于自己,而不属于那位年轻的科学家。

高职学生的从众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类。

1.学习从众

入学之初,如果班级有60%的同学学习很勤奋,一年后,这个班级学习勤奋努力的同学就可达到90%;有的宿舍成员集体出动参加各种证书培训班;有的宿舍全体同学都有晨读的习惯,这些都是学习从众的表现。

2.消费从众

在大学校园中,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吃得高档、穿得时髦”,经常赶舞场、览名胜、会朋友。有些同学本来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可为了顾及面子,无视自己的经济基础,也参加到这个行列之中,给自己的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担,自己的心理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3.恋爱从众

目前,男女同学同读一本书、同吃一碗饭的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可谓常见现象。一位男同学说“我们班很多男生都有女朋友,没办法,我也只好找一个做做样子。”大学中,有的寝室无人问“爱”,有的寝室全在“爱”中,这也是一种从众现象。

4.作弊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