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关中方言代词研究
15866200000048

第48章 附录(4)

王文的第二个注释认为笔者提出的户县、宝鸡等处方言“人家”(或记作“人家”)的合音形式“伢”用在“我你他”的前边表示对听话人或所称述者的不满等语境中的“伢”不是代词而是语气词,是缺乏思考的表现。其实,认真考量处在“我你他”前边表示不满语义的“伢”,具有复指的特征的同时,又具有强调“我你他”的意思;“伢我”“伢你”“伢他”的字面意思分别是“人家我”“人家你”“人家他”。我们可以通过如下例句的比较来印证合音形式“伢(‘人家’)”还是指的“人家”;“伢”跟其后边“我你他”的复指关系很明显。另外,这个注释中还把宝鸡话的“伢[ia52]”写成了“牙[ia24]”,又混淆了两个代词概念。

(1)人家就不想理你,你就别缠人家了[普通话这个语境里的“人家”往往指说话人]。

(2)伢我就不想理识你,你少缠户县话的后一分句也可以出现“我”,如“你少缠我”。

(3)伢我[31]老张兀个人就不会舔领导尻子(西安话的意思是我们的老张就不会巴结领导;其中“伢”跟“我老张=我们老张=我家老张”是复指关系)。

33关于“自己”的变体《关中方言代词概要》[2]没有讨论关中方言的“自己”。关于关中西部“自己”

的变体,王文列举了“各自”和“观”而讨论得比较少。下面讨论宝鸡一带“自己”的变体。

毋效智先生《扶风方言》第272页[5]指出扶风方言把“自己”叫“关ku~31~31/关一ku~31i31”例句如:你把~都管不住,还想管人iA42别人。340页又有解释和相关例句。扶风西乡的“关/关一”很有特点。

岐山话相当于北京的“自己”一作“各家k2152ia21”,一作“自家ts44ia21”例句如:各家事情各家干k2152ia21s44tsi3421k2152ia21kaa~44各家事情不干,要再人干哩k2152ia21s44tsi3421pu21ka44,i44ts4434ka44li自己的事情自己不去干,还要别人去干呢自家不干叫谁干哩?ts44ia21pu21k44ti44si34kaa~44li?

眉县话相当于北京的“自己”也是“各家k3152ia31”,例句如:你各家去i53k3152ia31ti44我各家做53k3153ia31tsu44。

宝鸡话相当于北京的“自己”作“关阿ku31a31/ku~3152a31”,例句如:关阿事情关阿做ku~31a31s44ti2431ku~3152a31tsu44你关阿去i52ku~3152a31ti44他关阿去做去干去吧ta52ku~3152a31ti44tsu44ti4431你给谁谁谁某某某(人)说,叫他关阿来i52kei52sei2431sei2452sei2431,tiau44ta52ku~31a31l24。

凤翔话相当于北京的“自己”作“各家kau31ia31/kau3152tia31”,凤翔老派口语一般读作“kau31ia31”,例句如:各家事情各家做kau31ia31s44ti2431kau31ia31tsu44。凤翔北乡做“各家kuo31a31”。

麟游话相当于北京的自己作“关阿kua~3142a31”,例句如:我关阿去uo42kua3142a31ti44。

千阳话相当于北京的“自己”作“各自kuo2152ts”,例句如:各自的事情各自做kuo2152tstis44tikuo2152tstsu44他那么么做害各自哩他那样会害了自己ta52la44motsu44x44kuo2152tsli火会各自灭,不要揄动xuo52xuei44kuo2152tsmi21,pu21iau44tou44火各自就灭啦xuo52kuo2152tstiou44mi21lia我各自想办法uo52kuo2152tssia52p~44fa21/我各自看uo52kuo2152tsk44各自不去说,还要我去说kuo2152tspu21ti4421xa21iau44uo52ti4421。

另外,关中方言区中部的乾县,自己的变体也作“各家k31tia31”,跟凤翔的词形一致。

大致看来,关中方言区西部宝鸡一带相当于北京“自己”的变体,是同一个源流,为了比较,现在先将宝鸡等处“自己”的变体如扶风的“关”等予以罗列:扶风关ku~31a31/ku~31i31;岐山各家k21ia21;眉县各家k3153ia31;宝鸡关家ku~31a31/ku~3152a31;凤翔各家kau31ia31/kau3152tia31[按;凤翔话把北京读(韵母的字部分读作au韵母,如“哥kau24”“个kau55”“可kau52”“我au52”],凤翔北乡各家kuo31a31;麟游关家kua~31a31;千阳各自kuo2152ts;乾县各家k31tia31。“家”字在关中方言里的音变形式主要有ia(tia→ia)、a(tia→ia→a)两种,t声母脱落后保留了韵母或主要元音;其次还有主要元音高化的类型,如武功方言“我家我们31ti31(tia31→ti31)、你家你们i31ti31(tia31→ti31)、他家他们ta31ti31(tia31→ti31)”。

关中方言区中西部8处除千阳外,扶风、乾县等7处,岐山、眉县、凤翔3处方言“自己”的变体一般作“各家”,“各家”应当是西部方言“自己”一词本来的叫法,扶风、宝鸡、麟游的叫法应当是在“各家”的基础上音变形成的。其理据可以标示如下;其中,扶风、宝鸡的kua→ku~31亦如千阳的“人家2421tia2152”,a鼻化后在扶风、宝鸡方言里读作~;麟游方言kua→ku是a鼻化成了a~。

扶风1各家kuo31tia31→kua31→ku~31→ku~31~31扶风2各家kuo31tia31→kua31→ku~31→ku~31i31(关一);其中,“一i31”是增音所致。

宝鸡各家kuo31tia31→kua31→ku~31→ku~31a31麟游各家kuo31tia31→kua31→ku~31a3134关于远指代词的层次拙作《关中方言代词概要》[2],对于关中51个方言点表示处所并且以“搭”为标志的指示代词的词形进行了罗列,这些材料是笔者1995年以前在关中各方言点寻找土着居民的调查记录。从调查可知,宝鸡一带除了千阳、陇县两处远指代词不分层次外,其余各处都有“兀搭(第一层次)”与“那搭(第二层次)”的对立;陈仓区县功镇一带也是远指不分层次,可能跟这一带历史上曾经属于陇州(今陇县)有关。从远指分层次的关中多数方言点的特点看,第二层次的使用频率很低。但是,关中中部地区的户县、兴平等处,在实际语用过程中,由于表达的特殊需要,远指还分多个层次。近年来,围绕指示代词的“两分”“三分(近指、中指、远指)”等问题,学术界多有争论。笔者1995年以前是“两分”派,近来的认为,汉语方言包括关中方言在远指问题上不应人为地进行“三分”,近指以外都是远指。

35表示承接关系的“阿”字,其本字是“那”

宝鸡一带尤其是千阳、陇县方言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跟“阿”字同音,王文写成了“阿”并且把这个连词称作语气词。“那”字声母脱落(减音)后读如“阿”字,可以从关中许多方言点疑问代词“哪”字音变后读“阿(如西安读a,户县读a,宜君读a)”得到印证;宝鸡一带承接关系的连词“那(=阿)”相当于普通话的“那么”,是语法化的结果。

关中中东部地区相对于宝鸡一带的“那(=阿)”作读如“奈”的“那”。读如“阿”的“那”字表示的就是“那么”的意思,并非“隐含”,王文以“隐含”来解释,有欠思考。

36关于“么”字等的讨论王文不止一处称笔者“不确”而没有具体说明“不确”的理由,其中对笔者翻译的宝鸡一带“叨么哩咋么开”中“叨么”的“么”为“那样、那么样”没有否定。但是,笔者并没有说“么哩”是“那样、那么样”的意思,王文批判笔者把“么哩”解释成了“那样、那么样”是强加给笔者的。王文把“么哩”的“哩”字解释成衬音助词(笔者称作‘衬字’)没有错,笔者没有在有限的篇幅里把一个句子里的每个问题都讨论进去。事实上,关中不少方言点如武功方言“这么个(这样)、兀么个(那样)、那么个(那样)”的“个”字也是衬字。

笔者在修改书稿的过程中,承蒙毋效智先生多次提供了扶风话有关“么”字用法的例句,下面根据毋先生提供的例句来讨论“么”字的用法。

(4)干这么1做能成,干么2做不成(这样做可以,那样做不可以)。

(5)么你就来了(那么你就别来了)。

(6)么他想咋么呢(那么他想怎么样呢)?

(7)么你就走呀吗(那么你要走了吗)?

例句(4)中的“么2”是“那样”的意思,(5)(6)(7)中的“么”是“那么”的意思;相对于例句(7),陇县话作“那[a44]么你就走去呀[tia]吗”。

37“个”字在宝鸡一带用作近指代词的情形笔者《关中方言代词概要》[2]一文把宝鸡一带的近指代词有写成“该”的,后来[7]研究发现,宝鸡、凤翔、岐山等处跟“改[k]”

字同音的近指代词是“个”,扶风城关老派把“个”字读如“果[kuo]”,城关新派以及扶风西乡读作[k];西安市长安区一带也用“个”表示近指,读如“果[ku]”。王文因袭了笔者的讹传,也把近指代词“个”写成了“该”,这里,笔者作自我批评,请大家对王宝利同志予以谅解!

“个”字切韵音系在果摄开口一等韵(平声歌韵、上声哿韵、去声韵)里。据王力先生《汉语语音史》504[9]页,“个”字的先秦古音读作[kai],今关中方言把普通话的[ai、uai]2韵母分别读作[、u]2韵母,今宝鸡等处方言“个”字读作[]韵母,可以说有先秦古音的存留特征、“个”字本读去声而用作近指代词时读作上声,这是为了区别“个”字的通常用法(个子)而采取的变读。岐山、商州等处方言的量词“个”也读作[k]。宝鸡方言的“这个”合音作[t44],可以看出“个”字的先秦古音存留来。

顺便谈谈,近年来我们多次看到,研究关中方言的学者把果摄字的读音搞错了。如西安、户县、蓝田方言第一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我[]”不是“俺”,一个教授说是“俺”,又有一个教授附和说是“俺”。还有,西安回民话以及白鹿原一带“他”字用作定格时读如“胎”,也有先秦古音存留;兴平话把“他”读作[t单数、t复数及定格]跟普通话的“河”字由先秦的[ai]韵母演变到如今的[]是一致的。

38“别的”不是原生态的宝鸡方言代词宝鸡话最常用的别称代词有“再块[ts44v]”,假如今宝鸡土着居民口语里用到了“别的”,这个“咱”字读作[tsa]是一个道理。岐山等处还有一个别称代词是“残的”,我们大致知道,“残的”是关中多数方言所用到的别称代词。

39凤翔话的“块[ku]”字表示远指拙作《关中方言的“个”》[7]认为凤翔话表示远指读如“拐”的字是“块[ku]”字,是“块[ku]”字声母音变(由送气到不送气)的结果,读如“拐”的“块[ku]”指“那个”。例句如:这个大吗(还是)块大?这个比块大可没有块好。

四、余论王文最少还有两个方面的失误或欠推敲之处,一是把俗字“[u55、u52西安读音①/u扶风读音]”动辄打成了“口外”,让外地人看不明白;二是王文说“咱”当为“自家”的合音,其中的“当”字,让笔者好生疑惑:这是在批评笔者不知道“咱”字是“自家”的合音这个常识问题呢,抑或是告诉读者“咱”字是“自家”的合音呢?

笔者从王文中也看到了一些闪光之处,如王文认为在阴平调的“我你他”后边加“的”是汉语双音化以后形成的;王文还指出宝鸡一带方言基本指示代词“这、兀”等不用作句子的主语,都是符合实际的。

说实话,一个稍有方言学调查研究训练的学者,在犯诸如此类错误的时候都不至于在一篇批评文章中把常识性错误和校对错误整得俯拾皆是。谨此,我衷心地希望王宝利同志以及亦如王宝利同志者,即使调查方面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千万不要连自己母语的音都记错了;在本单位发表文章,编辑部不可能远到十万八千里,亲自去校对一下,偶尔把一两个错漏没有看出来也有情可原。这错误太多太多了,真把如我等之不才读者整得哭笑不得。

笔者为了研究户县方言,调查了户县每一个乡镇的方言;为了研究宝鸡方言,实地调查了城区之旧城、虢镇、钓渭、福临堡、斗鸡台、刘家村、贾村塬、县功镇、双白杨等处,接触发音人最少100人。估计王宝利同志对宝鸡方言的这个情况未必有笔者熟悉。

过去读别人的着作,看到“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对作者的过谦感到多余,如今自己也成了作者,才深切地感到了“‘研’然后知困”。这里谈一个实例:最近几年在研究关中方言代词时,发现表示处所的代词系统里还有如西安一带的“这处[t55pfu5231]、处[u55pfu5231]远指第一层次、那处[n55pfu5231]远指第二层次”

没有写进拙着《户县方言研究》(东方出版社2001年出版)第55~58页的表7“户县方言的指示代词”里,也没有写进《关中方言代词概要》[2]里。这是在家庭里跟夫人聊天时夫人说出了“这处”以后才注意到的,已知西安市各方言点都有这一组代词,笔者已经把这些词语记录在拙着《西安方言研究》(西安出版社2007年出版)202页了。

大概是因为“这搭、兀搭、那搭”的使用频率高而“这处”等的使用频率低的缘故吧。但是,你孙立新搞了几十年学术,你研究母语的《户县方言研究》凭什么没有把这一组词语记进去,你自己能谅解自己吗?

注释:

①拙着《西安方言研究》把西安话的4个单字调调值分别记作阴平31、阳平24、上声53、去声55,最近看到南开大学博士生张锦玉和其导师石锋教授的《西安话单字音声调的统计分析》(《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一文,指出西安话上声调应为52调值,于是此文把西安话上声记作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