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宝利.宝鸡方言代词——《关中方言代词概要》补正[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4).2008.
[2]孙立新.关中方言代词概要[J].《方言》(3).2002.
[3]孙立新.关中方言略说[J].《方言》(2).1997.
[4]孙立新.关中西部方言判断句末的语气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2009.
[5]毋效智.扶风方言[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5.
[6]张盛裕、张成材.陕甘宁青四省区汉语方言的分区(稿)[J].《方言》(2)1986.
[7]孙立新.关中方言的“个”[A].汪国胜主编《汉语方言语法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8]郑奠、麦梅翘.古汉语语法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64.
[9]王力.汉语语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参考文献白云2005灌阳观音阁土话研究[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郑作广等(主编)2007鲍厚星1999东安土话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吴启主(主编)1998-1999鲍厚星崔振华沈若云伍云姬1999长沙方言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吴启主(主编)1998-1999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1998北京大学百年国学文粹·语言文献卷[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2003汉语方音字汇(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语文出版社薄文泽2006泰语的指代词[J].《民族语文》第6期曹延杰2003宁津方言志[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曹志耘1999严州方言的代词系统[A].见李如龙、张双庆1999主编的《代词》[C]陈昌仪1995江西铅山方言人称代词单数的“格”[J].《中国语文》第1期陈鸿迈1991海口方言的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J].《中国语文》第1期陈晖2009涟源桥头河方言的代词[A].见伍云姬主编2009陈敏燕孙宜志陈昌仪2003江西境内赣方言指示代词的近指和远指[J].《中国语文》第6期陈淑梅1989湖北英山方言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陈淑梅1998关于代词活用的笼统指[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陈淑梅2007陈淑梅1999鄂东方言中“”字的用法[J].《方言》第1期陈淑梅2001鄂东方言语法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陈淑梅2007语法问题探究[C].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陈小燕2007多族群语言的接触与交融——贺州本地话研究[M]。
北京:民族出版社陈有恒1990湖北蒲圻话的人称代词[J].《方言》第3期陈2005新县方言的指示代词[J].《南开语言学刊》第1期陈泽平1999福州方言的代词[A].见李如龙、张双庆1999主编的《代词》[C]崔振华1998益阳方言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吴启主(主编)1998-1999戴庆厦1999景颇语名词的类称范畴[J].《民族语文》第6期戴庆厦傅爱兰2001藏缅语的述宾结构——兼与汉语比较[J].《方言》第4期戴昭铭2000历史音变和吴方言人称代词复数形式的来历[J].《中国语文》第3期戴昭铭主编2003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和探索[C].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邓永红吴贤英2009桂阳方言的代词[A].见伍云姬主编2009邓玉荣2005富川秀水九都话研究[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郑作广等(主编)2007邓玉荣2005钟山方言研究[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郑作广等(主编)2007董同1948华阳凉水井客家话记音[J].《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十九本董正谊2009攸县方言的代词[A].见伍云姬主编2009丁加勇2009隆回方言的代词系统[A].见伍云姬主编2009丁邦新主编2007历史层次与方言研究[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丁声树1989河南省遂平方言记略[J].《方言》第2期范慧琴2007定襄方言语法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方平权1999岳阳方言研究[M].长沙:湖南师大出版社冯荣昌1992潍坊方言的代词[J].《语言研究》第2期甘于恩1997广东粤方言人称代词的单复数形式[J].《中国语文》第5期高葆泰林涛1993银川方言志[M].北京:语文出版社盖兴之2002堂郎话概况[J].《民族语文》第3期郭芹纳2001“这搭、那搭、哪搭、兀搭”疏证——关中方言词语疏证之二[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第4期郭锡良1980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起源和发展[J].《语言学论丛》第六辑;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1998哈力克·尼亚孜1999现代维吾尔语第二人称单数代词[J].《民族语文》第4期韩宝育2004岐山话人称代词的数与格[A].见邢向东(主编)2004韩城市地方志编委会1991韩城市志[M].
西安:三秦出版社河北省昌黎县县志编纂委员会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丁声树李荣熊正辉等着)1960昌黎方言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何茂活2007山丹方言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何伟棠1993增城方言的语法特点[J].《方言》第2期贺凯林1999叙浦方言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吴启主(主编)1998-1999贺巍1981济源方言记略[J].《方言》第1期贺巍1988获嘉方言的代词[J].《中国语文》第1期贺巍1992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几个问题[J].《方言》第3期贺巍1993洛阳方言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贺巍1994洛阳方言记略[J].《方言》第2期洪波1991不同系统结构的指代词在功能上没有可比性[J].《中国语文》第3期侯精一温端政主编1989山西方言研究[C].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胡明扬1957海盐通园方言的代词[J].《中国语文》8月号胡明扬2004语言研究呼唤理解和宽容——在首届现代语言学暑假研讨班开幕式上的讲话[J].《南开语言学刊》第三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胡双宝1983文水话的量词、代词和名词[J].《语文研究》第1期;侯精一、温端政(主编)1989黄伯荣1996汉语方言语法类编[M].青岛:青岛出版社黄大祥2010民勤方言的代词.第四届西北方言与民俗国际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2010年8月于银川黄雪贞1995梅县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江蓝生1995说“麽”与“们”同源[J].《中国语文》第3期江蓝生2000近代汉语探源[C].北京:商务印书馆江荫1991朔县方言志[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金梦茵1989原平方言志[M].北京:语文出版社雷冬平胡丽珍2007江西安福方言复数的“物”[J].《中国语文》第3期李蓝1999湖南城步“青衣苗话”的人称代词和指代词[J].《民族语文》第6期李荣1965语音演变规律的例外[J].《中国语文》第2期李荣1983方言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方言》第2期李荣1985官话方言的分区[J].《方言》第1期李荣1985关于汉语方言分区的几个问题(上)[J].《方言》第2期李荣1985关于汉语方言分区的几个问题(下)[J].《方言》第3期李荣主编1993-1998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李荣1997汉语方言里当“你”讲的“尔”(上)[J].《方言》第1期李荣1997汉语方言里当“你”讲的“尔”(下)[J].《方言》第2期李如龙张双庆1999代词[C].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李如龙2001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C].北京:商务印书馆李如龙2004从闽语的“汝”和“你”说开去[J].《方言》第1期李如龙2007闽南方言语法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李树俨1989中宁县方言志[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李树俨2001银川方言人称代词复数的两种形式及词缀“都”[J].《语文研究》第1期李小平1999山西临县方言亲属领格代词“弭”的复数性[J].《中国语文》第4期李延梅2005晋语子长方言的代词[J].《西北大学学报》第2期李云兵1999布干语人称代词的格范畴[J].《民族语文》第3期梁福根2005阳朔葡萄平声话研究[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郑作广等(主编)2007梁金荣2005临桂两江平话研究[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郑作广等(主编)2007林宝卿1991莆仙方言第一人称代词的本字应是“我”——与田富同志商榷[J].《中国语文》第2期林涛1995中卫方言志[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林涛2003中亚东干语研究[M].香港:香港教育出版社林涛2008中亚回族陕西话研究[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林立芳1999梅县方言的代词[A].见李如龙,张双庆1999主编的《代词》
林素娥2006汉语人称代词与指示代词同形类型及其动因初探[J].《语言科学》第5期林亦2005新安高尚软土话研究[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刘丹青2002汉语类指成分的语义属性与句法属性[J].《中国语文》第5期刘丹青2003试谈汉语方言语法调查框架的现代化[C].见戴昭铭(主编)2007刘丹青刘海燕2005崇明方言的指代词[J].《方言》第2期刘纶鑫1999客赣方言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刘纶鑫2001江西客家方言概况[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刘若云1991惠州方言志[M].广东科技出版社刘若云2003惠州话词内屈折变化形式刍议[J].《语言研究》第2期刘若云赵新2007汉语方言声调屈折的功能[J].《方言》第3期刘勋宁1994陕北清涧话人称代词和指人名词词尾[.mi]探源[A].台北:《中国境内语言暨语言学(二):历史语言学》.历史语言研究所会议论文集之二;丁邦新(主编)2007刘育林1990陕西省志·方言志(陕北部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刘育林1988陕北方言略说[J].《方言》第4期卢今元1986吕四方言记略[J].《方言》第1期卢烈红2002湖北黄梅话的指示代词[J].《方言》第4期罗昕如1998新化方言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吴启主(主编)1998-1999罗昕如罗小芹2009新化方言的代词[A].见伍云姬主编2009吕叔湘1955汉语语法论集[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