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代的马克思,就立下了“要为人类工作”的远大抱负。
1835年秋天,当葡萄成熟的时候,卡尔·马克思的中学时代也即将结束。按照欧洲的学制,8月10日到9月24日是中学考试时间。考试的作文题目是《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当时,在马克思的同学中,对选择职业有许多想法:有的人打算依仗亲友的权势,涉足官场,期望在仕途上飞黄腾达,青云直上;有的人想继承家业,跻身巨商富贾之列;有的想投笔从戎,踏上远征亚非大陆的征途,在战场上建立赫赫军功,晋爵加衔,光宗耀祖;也有的想进大学深造,使自己成为一个名扬天下的学者名流……总之,各人都按照自己对生活、未来的理解,设计着生活蓝图。
此时此刻,马克思在想什么呢?人们在选择职业问题上的打算和想法,往往反映出他的生活理想、表现出他的人生观。马克思经过独立思考,在作文中写道:“刚踏上人生旅途,不愿受命运摆布的青年,首先必须严肃地考虑这种选择。……”人并不总是能选择到合乎自己意愿的职业,这是因为“我们在社会中的关系,早在我们能对它施加一定影响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被确定了。”当时,马克思还并不真正理解这个“社会关系”究竟是什么,但他已经感觉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不以他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关系。
青年人热情奔放,富于想象,在考虑职业时往往容易为一时的兴趣所左右,或者被某种好奇心所驱使。马克思认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当经过冷静的思考,全面衡量自己的能力、特点和身体状况,挑选最适合自己的职业。他写道:“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的自我完善。
什么样的人是真正的伟人?什么是真正的幸福?马克思答道:“那些为共同的利益工作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们是最伟大的人;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是最幸福的人。”
在这篇作文的结尾,马克思写下了这样的一段铿锵有力、气势磅礴的话语:“如果一个人只是为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伟大的贤人、优秀的诗人,但他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完善的伟人。”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快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教师看了这篇文章大吃一惊!对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论文写上这样的评语:思想丰富,理解深刻。
大生物学家巴斯德说得好: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努力的结果。那时,马克思只有17岁,还是一名中学生。但由于他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所以,在中学时代,他就树立了“为人类工作”的远大志向。
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
——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