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风沙线上的绿色长城
15876300000030

第30章 产业建设(11)

经营管理制度。 1980年2月总场首届职工代表大会, 讨论通过了《劳动管理试行办法》;1980年7月总场印发了《机务管理试行制度》,这两个制度是总场《经营管理制度》的雏形。 1981年总场讨论形成了《经营管理试行办法》。《试行办法》分岗位责任制和定额管理、营林管理、机务管理、计划财务管理四个部分,明确提出实行岗位责任制和定额管理,具体规定了分场会计、出纳等业务管理工作、作业站(圃)的人员编制以及职工工资福利待遇等内容。1982年2月总场二届一次职代会讨论通过了《经营管理制度》,制度从生产责任制的原则和形式、劳动管理、奖惩办法等方面对林场的各项生产经营做出了具体规定,实行行政管理岗位责任制和营林生产、苗圃经营、机务管理专业承包、联产计酬、大包干等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

总场三届一次至七届一次职代会都对《总场经营管理制度》有新的调整和完善,但保持了相对稳定,长期维持了总则、经济责任制的原则和形式、劳动管理、各种基金的处理和产品处理、奖惩办法、附则6个章节的基本框架。 1985年1月四届一次职代会还讨论审定了《经济体制改革方案》;1986年制定了《干部岗位责任制试行意见》、《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和《财务管理实施细则》;1987年总场印发《各科室和各类干部工作职责的划分意见》。

七届二次职代会修改的《经营管理制度》增加了资源管理和技术管理的内容。

1993年2月八届一次职代会讨论通过了《深化林场改革、转换经营机制的方案》,围绕“三项制度”改革讨论修改了《经营管理制度》。 新的《经营管理制度》分总则、各业生产管理、机务管理、财务管理、产品管理、资源管理、技术管理、职工管理、奖惩、附则等10章32条,在内容上做出较大修改。 到1994年林场经营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总场不再管理多种经营生产计划,承包职工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八届二次职代会修改的《经营管理制度》,取消了产品管理的内容、将资源和技术管理合并为一章、增加了民主管理一章,改为9章41条。 九届一次、九届二次、十届一次职代会对《经营管理制度》做了小调整。 1998年1月十届二次职代会讨论通过了《总场林业生产考核办法》、《护林防火管理办法》及《关于进一步深化林场改革的实施办法》等3个规范配套文件,对《经营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完善;1999年1月十一届一次职代会讨论修改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林场改革的实施办法》。

2001年2月经过十二届一次职代会讨论修改完善了《经营管理制度》,在内容上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分总则、生产经营管理、资源和技术管理、财务和固定资产管理、机务管理、职工管理、民主管理、奖惩制度、附则等九章40条,提出林业生产实行“生态林”、“商品林”分类经营,土地经营实行“生活田”、“发展田”两田分离;提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体现了发展抓项目的思想;下放了机务管理;明确了全场干部、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聘)用管理权限;规定了总场机关工作人员责任工资分配的原则。

2003年总场改革后十三届一次职代会按照《改革方案》对《经营管理制度》进行了大幅度修改,分总则、生产经营管理、资源管理、财务和固定资产管理、职工管理、民主管理、收入分配、奖罚制度、附则共10章44条,在生产管理上增加了“鼓励私人承包、租赁经营葡萄、红枣等主导产业项目,允许继承、转让”的规定;规定新建周期性长的产业项目,由分场实行承包股合、租赁、私营等多种经营形式;机务管理一章调整为安全生产管理;职工管理上规定实行全员聘用制,明确规定“下管一级”的范围和办法;规定实行“内部收入与档案工资分离,实行岗位、责任、津贴三位一体的工资分配形式”,确定了工资增长机制和办法,允许分场对行管、 技术人员实行多种形式的工效挂钩、 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等收入分配方式。《经营管理制度》是林场改革发展过程中管理经验的总结,在林场各个发展时期发挥了规范生产管理行为,解放和释放生产力的良好作用。 调整后的《经营管理制度》,突出了深化改革的思想,明确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理念,是总场、分场和职工实施管理工作、开展生产活动的主要政策依据,极大地激发了全场上下创新、创业,加快发展的热情。

二 项目建设

项目是发展的主要载体,只有以项目聚集生产要素,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最大潜能,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出路。 石羊河林业总场1964年建场后,一直承担着武威市北部沙漠的治理和三北防护林等生态工程建设任务,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林场坚持发展抓项目,利用项目和招商引资促进林业生态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节 争取国家项目

一、项目概况

林场按照“以大工程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思路,围绕林业发展规划,把抓项目作为林场新时期推动林业生态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在重点抓好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退耕还林和日圆贷款风沙治理等项目的同时,通过精心编制,筛选储备,积极审报,项目资金争取每年有新突破。截至2008年底,争取林业项目20个,项目资金达7542万元。其中:外国政府贷款项目1个,项目资金(日元贷款)3541万元;三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重点公益林建设、森林防火、防沙治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种苗基地建设、贫困林场扶贫、科普惠农和石羊流域重点治理日光温室建设项目补助等各类林业基本建设项目14个,项目资金达3631万元;石羊河无公害优质鲜食葡萄示范基地建设和1000吨气调保鲜库建设、农林特产产业化财源建设项目2个,项目资金达120万元;扎子沟农业生态建设、优质葡萄示范基地建设和民勤沙区滴灌梭梭接种肉苁蓉推广示范项目3个,项目资金达250万元。 林业项目的建设和资金的投入,有力地推动了林业生态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重大项目介绍

——日元贷款风沙治理项目。 日元贷款风沙治理项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于2003年3月正式签署日圆贷款《政府换文》及《贷款协议》,于2003年10月生效。 贷款年利率0.75%,贷款期40年,含宽限期10年,贷款期限自贷款协议签署之日算起。

日元贷款甘肃重点风沙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是利用日本国际协力银行贷款进行重点风沙区综合治理工程的组成部分, 是中日两国政府在生态环境领域的一项重大合作。

2004—2008年,武威市石羊河林业总场遵循“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坚持“以防为主、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突出重点、集中连片,综合治理、注重实效”的原则,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根本,突出沙生植被封育保护、重点风沙口生态治理和配套农渠建设为重点,在红崖山南坡、扎子沟东滩、高家沙窝、新沟、下雷滩、民昌路、狼刨泉山和苗圃地等重点区域,通过采用营造生态公益林和经济林草、工程治沙、封沙(滩)育林(草)等手段,实现了“五年计划任务,四年完成”的既定目标,按设计、分年度、保质保量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7 011.6公顷,占五年计划任务的100%。 其中生态公益林715.5公顷;经济林374.4公顷,包括葡萄321.1公顷和红枣53.3公顷;封沙(滩)育林(草)5 399.0公顷;工程治沙(沙障)522.7公顷。 配套工程中,完成农渠154.6千米;修建管护房480平方米;采购农用机械18台(辆)、小汽车1辆、办公设备18台(件)、环境监测设备16台。 4年来,完成日元贷款项目资金投入3 541万元。

——“三北”四期工程项目。 2001年以来,实施的四期工程建设,治理重点在民昌路尖沙窝段、红中滩东部、义粮滩东缘、下房子羊圈墩东缘和新沟等地段,截至2008年底,设置黏土沙障和柴草沙障4 046千米, 完成造林3.76万亩, 保存面积3.76万亩(防风固沙林3.33万亩,农田防护林1 800亩,经济林2 550亩),保存率100%;机械围栏150千米,完成封沙育草3.26万亩。 发展苗圃地3 300亩,年育苗面积1 000亩,年产苗木300万株。

8年来,完成三北四期工程项目资金投入229.6万元。

——退耕还林工程项目。 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启动后,按照《退耕还林条例》和“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方针政策要求,截至2008年,保质保量完成省市下达的退耕还林工程任务37 000亩,其中:退耕地还林2 000亩,配套荒山荒滩造林2万亩,退耕封沙育林草1.5万亩;累计补助资金354万元,其中:退耕地还林补助资金153万元;配套荒山荒滩造林和种苗补助100万元;配套封山育(林)草补助85万元;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资金1万元;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15万元。 工程建设范围分布在小西沟、扎子沟、红崖山、沙井子、大滩、泉山、义粮滩7个分场,涉及退耕户41户,退耕人口179人。

——重点公益林管护项目。 全场区划公益林61.4万亩,占林业用地的68.9%。 其中:有林地8.2万亩,疏林地3.8万亩,灌木林地26.6万亩,未成林造林地1.3万亩,宜林地21.45万亩。 区划的国家重点公益林38.6万亩,占林业用地的42.9%,其中:有林地8.2万亩,疏林地3.8万亩,灌木林地26.6万亩,划分森林经营管理单位9个。 2005年12月份,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通过了省级核查验收。

全场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国家重点公益林38.6万亩, 主要分布在民勤绿洲外围沙漠接壤区,民武与民湖公路两侧。 其中2004—2005年纳入第一批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补偿面积7万亩;2006年纳入第二批补偿面积25.3万亩;2007年纳入第三批补偿面积6.3万亩;2008年底至今每年纳入的补偿面积38.6万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累计630.8万元。

——扎子沟农业生态建设项目。 该项目由省农业综合开发办立项,于于2002年10月至2003年10月实施。 实际完成造林7 360亩,占计划任务的101%,其中营造林7 160亩(防风固沙造林4 000亩, 农防林560亩, 沙枣残败林林相恢复600亩, 酿酒葡萄2 000亩);标准化苗圃建设200亩,年产合格苗木80万株。 改造机井8眼,架设输电线路4千米,分别占计划的160%和100%;改良土壤600亩;开展林农技术培训400人(次)。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83.7万元,占计划的76.5%,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有偿15万元,无偿85万元),自筹资金83.7万元。

——石羊河无公害优质鲜食葡萄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该项目由省财政厅立项 ,于2002年8月至2005年5月实施。 项目建设实际完成栽培以世纪无核为主的鲜食葡萄1000亩;引进以矢富罗莎、京秀、世纪无核、优无核、美人指、维多尼亚等鲜食葡萄新品种27个,建立品种园20亩;技术培训近500人(次);初步总结了一套适合当地特点的鲜食葡萄生产技术规程。 2003年世纪无核鲜食葡萄取得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A级认证,并完成了“石羊河”商标的注册工作。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12.9万元,其中争取财政投资60万元,项目单位自筹资金52.9万元。

——1000吨气调保鲜库建设项目。该项目由省财政厅立项,于2003年9月至2005年5月在红崖山分场实施。建成砖木结构气调保鲜库2幢,建筑面积599平方米,其中保鲜库434平方米,机房145平方米,控制室20平方米;购入保鲜设备7台,风幕机6台,总功率42KVA;变压器增容200K;安装了贮藏环境自动控制系统,对贮藏环境的温度、湿度进行了动态控制。 项目实际完成投资78.8万元,其中争取财政投资60万元,项目单位自筹资金18.8万元。

——优质葡萄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由省农业综合开发办立项2005年1 ~6月大滩分场实施。 高标准完成以世纪无核为主的优质葡萄基地建设任务700亩,占计划任务的100%,其中:世纪无核610亩,优无核90亩;平整改良土地700亩,挖沟回填10.3万米,移动土方12.4万立方米,定植14.56万穴;引进试栽葡萄新品种4个(矢富罗莎、奥古斯特、维多利亚、乍娜);开展了葡萄标准化栽培、机械深沟整地、ABT生根粉处理、葡萄新架型等多项适用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技术培训近500人(次)。 项目建设共完成投资112.3万元,其中财政投资21万元,单位自筹91.3万元。

——民勤沙区滴灌梭梭接种肉苁蓉推广示范项目。 该项目由省林业厅立项, 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实施,按设计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梭梭接种肉苁蓉1500亩,其中扎子沟分场200亩、防沙林试验场300亩、泉山分场1000亩;泉山分场配套移动式滴灌设施500亩。 项目共投入建设资金112万元(中央财政资金80万元, 建设单位自筹32万元)。 其中:梭梭接种肉苁蓉示范基地1500亩,投入资金63万元(财政资金45万元,自筹配套资金18万元),配套滴灌设施500亩,投入资金49万元(财政资金35万元,自筹配套资金14万元)。

——石羊流域重点治理日光温室建设项目补助。 大力发展日光温室是加快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一项战略举措,2007—2008年全场共发展日光温室196座。为了更好地支持和发展日光温室建设,减轻职工负担,促进经济发展,积极争取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日光温室建设项目补助资金,共争取补助资金165万元。 同时加强日光温室设备管理,修建水池124个,补助资金7.4万元,安装温室滴灌124座。

第二节 招商引资一、招商引资政策及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