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枪的样式与普通的步枪差不多,它由激光器、激励源、击发器和枪托四部分组成,使用起来,如同使用步枪一样,方便灵活。激光枪是美国人于1978年发明的。这种枪用激光进行瞄准的,只要激光照到目标上,子弹便会自动顺着这束激光射向目标,激光照到哪里打到哪里,百发百中。如果再在枪上安装上红外望远镜探测器,便能在漆黑的夜晚将1600米以内的目标射中,并且弹无虚发。
袖珍式激光枪,外形和大小与派克钢笔相仿,重量才0.5公斤,可以把它像带钢笔一样带在身上。这种激光枪能在距人几米之外进行射击,射出的激光能烧毁衣料,烧伤皮肉,而且无声无息,在不知不觉中致人死命,还能在几十米外将人眼打瞎。
近来,美国缉毒警察把激光枪作为随身携带的自卫武器。他们把激光枪安装在手提式公文包的暗层内,用公文包的提手控制击发。遇到紧急情况时,只要按动装在公文包提手的按钮,子弹便会射出去,包围在身边的匪徒就会一个个被击中,最后丧命。
炮
迫击炮
迫击炮,是用座钣来承受后坐力、发射迫击炮弹的曲射火炮。其特点是射角大、弹道弯曲、最小射程近,适用于射击近距离遮蔽物后的目标和反斜面上的目标,也可配备多种炮弹,用于歼灭和压制暴露目标和隐蔽目标。迫击炮既可以前装填,也可以后装填,分触发和拉发两种射击方式。
迫击炮产生于日俄战争中。当时,守备旅顺的俄军为了打击日军,用海军炮改制成了迫击炮,使之轻便适用,无射击死角,杀伤效果良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堑壕战的发展,迫击炮于是成为主要的近战武器。以后,随着步兵机动性能的提高,空降战等新型作战方式的出现,迫击炮日益受到士兵的青睐。由于迫击炮的结构简单,操纵方便,因此常常被游击队用来袭击敌人。
现代迫击炮在命中精度、杀伤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采用末端制导炮弹后,对装甲活动目标的打击能力大大加强。另外,自行迫击炮还具有较强的机动性,因此迫击炮能够伴随装甲兵和步兵进行作战。
加农炮
1918年3月23日清晨,法国巴黎城区,突然遭到了神秘炮弹的袭击,其实,这神秘炮弹是德国军队使用口径为210毫米的远程火炮,从120千米外发射而来的炮弹。这门大炮被称为“巴黎大炮”。由于它的身管长达34米,弹道低伸,所以是名副其实的加农炮。加农是英文cannon的音译,其原意是“长圆筒或长身管”。
加农炮,是身管长、射程远、弹道低伸的火炮。这种火炮能使炮弹具有极高的初速,并且具有极强的穿透力,适于平射暴露于地面的活动目标、装甲目标、垂直目标和远距离目标等等,但是加农炮无法射击遮蔽物后面的目标。
加农炮的身管长度和口径的比例相差得越大,其射程也就越远。18世纪,加农炮身长为口径的22到26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使用的“巴黎大炮”仅是加农炮的一种。后来,由于这种大炮的机动性差而逐步被淘汰。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加农炮,其身长为口径的4062倍,射程可达40千米。海军的舰炮早就以加农炮为主了。20世纪70年代后,单纯的加农炮逐渐被既具有加农炮性能,又具有榴弹炮性能的加农榴弹炮所替代。坦克炮、反坦克炮、海岸炮、高射炮、航空机关炮等,都具有加农炮弹道低伸的特点。
榴弹炮
据介绍,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研制出了目前世界上射程最远的制式火炮——203毫米口径的榴弹炮,可以用这种榴弹炮射击50千米以外的目标。
榴弹炮是一种身管较短而弹道较弯曲的火炮。它的射击角度较大,弹丸落角也较大,杀伤爆破效果较好,可用于歼灭和压制暴露、隐蔽的敌军部队及武器,破坏敌军的各种工程建筑设施。榴弹炮的运动方式可分自行式和牵引式两种。
17世纪,那种以较大射击角度发射爆炸炮弹的火炮被称为榴弹枪。榴弹是因其爆炸后产生许多像石榴似的弹片或弹丸而得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地战主要依靠炮火的支援,榴弹炮就成为当时最理想的火炮;因而榴弹炮发展得很快。轻型的榴弹炮可称为“山炮”;身管特短,口径又大的榴弹炮称为“臼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榴弹炮的口径、射程、身长都有较大的增加,射击角度可达65度,射程大约为18千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榴弹炮逐渐吸收加农炮的特点。炮长为口径的30-44倍,既保持原有射角大的优点,又提高了初速和射程的距离,接近甚至达到同口径加农炮的水平。这种榴弹炮又被称为加农榴弹炮,简称加榴炮。
火箭炮
在大部队发起进攻之前,首先开炮的往往是火箭。火箭炮是一种压制敌方的进攻和协助己方进攻的大面积射击武器,是对付暴露的集群目标的有效火力。在战斗中,火箭炮能迅速、突然、猛烈地打击敌人。
火箭炮有多个发射管,这些发射管一排排一层层地排列起来,如同把十几门或几十门大炮的炮管捆绑在一起一样,放在一辆汽车或履带车上,相当于一个运动自如的小火炮群。
火箭炮的射程远、火力猛、机动性好、惯性力小,因为结构简单,所以操作方便。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苏联为了对付纳粹德国快机械化部队的快速进攻,于1941年设计制造出了一种多轨道的自行火箭炮,最大射程达8.5公里,多枚火箭炮一次齐射可发射132毫米火箭弹16发,打得德军狼狈而逃,因而火箭炮又被称为“鬼炮”,从此,火箭炮威名大震。
火箭炮是由定向系统、瞄准系统、发火系统及支撑系统四大部分构成的。定向系统的定向器是火箭炮的主要部件之一,火箭弹就通过它来确定方向,而后飞向目标。火箭炮发射的是不带控制装置的火箭弹,火箭弹上装有尾翼,以保证飞行的稳定性,不至于翻跟头。
现在,世界各国已制出许多种新式的火箭炮。美国从1971年开始,到目前已经造出了多管火箭炮,炮程可以达到30公里;十二管一次齐射时,相当于28门大炮各发射一次所具有的威力。
火箭炮一般装在战车上,也可以装在飞机和舰船上进行发射,还可用火箭炮散布地雷来打击坦克,或者用它抛撒炸药包进行扫雷,以此为坦克在雷区的行进开辟通路等。
高射炮
高射炮是专门用以对付飞机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仅在德国战场一国领土上,高射炮就进行了1154次对空战斗,共击落飞机1590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战各方被高射炮击落的飞机总数,占各国损失飞机总数的一半。
1906年,德国人首先研制出对付飞艇、飞机的第一门高射炮。现在全世界已经有大口径高射炮,小口径高射炮,多管联装的高射速高射炮,还有机动性强的自行高射炮。炮的口径从20毫米到130毫米不等,共有20多种。习惯上,人们把它们分成大、中、小三类高射炮。大口径高射炮用以打击高空飞机;小口径高射炮用以打击低空飞机。在对空作战中,大、中、小高射炮共同组成一个严密的防空火力系统,不管飞机是从高空来,还是从低空来,都逃不脱这面空中的火力网。
现代高射炮打击飞机时,首先要测出飞机的高度、飞行速度、航向,算出有关的射击数据,然后才能击中目标飞机。这些工作由专门的观察设备、瞄准机构和解算装置来完成,包括雷达和光学侦察设备、瞄准具和指挥仪及信号传递设备等。
高射炮是随着飞机的问世而诞生的,它也必将随着飞机的发展而发展。
自行火炮
自行火炮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世界各国都竞相发展这种小巧灵活的作战武器。
自行火炮,是安装在各种车辆的底盘上,不需要外力牵引便能自由运动的一种炮。自行火炮的形状很像坦克。自行火炮把装甲防护、火力和机动性三种要素全部统一起来,在战斗中对坦克和机械化步兵进行掩护和火力支援,使己方部队免受敌机的攻击。
自行火炮可分为自行榴弹炮、自行加农炮、自行反坦克炮、自行无后座力炮、自行迫击炮和自行高射炮等数种。根据车辆底盘不同,又可将自行火炮分为轮式和履带式两种。现代的自行炮以履带式的居多。
现代自行高炮的口径,最小的仅20毫米,最大的也才57毫米。最新式的全天候全自动的自行高射炮,结构和操作都十分复杂,造价也贵得惊人。德国的双管35毫米自行高射炮,大约由20万个零件组成,价格比当今最新的两辆“豹”式坦克还贵。安装在吉普车上的自行无后座力炮,是目前最简单的自行火炮。
电磁炮
普通的炮都需要火药,没有火药的炮弹就无法杀伤敌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不少不用火药的炮。
电磁炮无需火药,便可以击毁坦克,击毁各类拦截导弹。
电磁炮的结构比一般的炮更为简单,它有两条十几米长的铜导轨,只有几克重,像五分硬币那么大的“炮弹”装在两条导轨之间。炮手只要将两条导轨接上电源,一按电钮,炮弹就被飞速射出,迅速从几十米的厚钢板中一穿而过。
为什么小小的电磁炮弹丸,意能穿透厚厚的钢板呢?原来,电磁炮弹丸虽小,但其飞行的速度非常快,达到每秒飞行6000米,比普通枪弹的速度还快四五倍,这样的电磁炮弹撞击钢板时就产生比较大的动能,具有足够大的穿透力。这与飞机在空中飞行时碰上小鸟,就会被撞个洞的道理一样。
这种弹丸的高速度是在电磁场中产生的。正如电动机通上电后能飞快地旋转,两者道理一样。因为电动机中的转子和定子分别产生了磁性,根据同磁性相斥、异磁性相吸的原理,就产生了电磁力,推动转子快速地转动起来。同样道理,弹丸相当于马达的转子,两条导轨相当于定子,接通电流后,自然就会产生强大的电磁力,将重量很轻的弹刃以很大的力迅速从导轨上推出去。
电磁炮装置不仅可以发射击打坦克的炮弹,还可以用作航空炮、坦克炮以及反卫星武器,甚至有可能作为发射宇宙飞船的工具。
穿甲弹
穿甲弹的弹头非常坚硬,穿甲弹落到目标上面时,产生在每平方厘米面积上的压力,可以达到几十吨至数百吨,此力量足足可以穿透坦克、装甲车、装甲飞机或军舰,也很容易炸毁诸如混凝土工程这样的目标。
现代战场上,主战坦克的体积越来越小,运动速度也越来越快,对于这样的特殊目标,只有在弹丸直接命中它们时才能破坏它的战斗力。因此,穿甲弹一般都做成流线型,以减小空气对穿甲弹的阻力。这样,初速大,飞得快,命中精度就自然比较高,一般在1000米的距离内射击时,偏差仅有0.2米左右。
现在使用于战场上的穿甲弹大致有五种:有尖头、光脑袋的尖头穿甲弹;头部圆钝,并戴着一顶尖溜溜的薄“帽子”的钝头穿甲弹;头戴两项“帽子”的被帽穿甲弹;个子矮小、肚子里有一种小弹芯的次口径超速穿甲弹:还有一种身材“苗条”,形如飞箭,飞出炮口后,外壳立即脱落的穿甲弹,被称为超速脱壳穿甲弹。
这些各种各样的穿甲弹,各有其不同的本领。对于装甲较厚、强度较高的坦克和装甲车辆,只有使用钝头穿甲弹或者被帽穿甲弹才能奏效。次口径超速穿甲弹的弹体内有一根小于口径的硬质合金弹芯,外表非常坚硬。当弹丸高速撞击某种装甲时,弹丸能把80%以上的能量集中在面积很小的装甲上,一下子把装甲击穿。在较远距离上与装甲厚的重型坦克作战,就得用超速脱壳穿甲弹了。
发烟弹
每发发烟弹,可以产生宽10-30米、高20-50米、持续时间20-60秒的烟云。如果发射数发发烟弹,就会在更宽的范围内产生一道更浓密的“烟墙”。
发烟弹产生烟云或组成的“烟强”可以挡住敌人的视线,使敌方观察所、指挥所、炮兵阵地和火力点上的敌人统统变成瞎子,从而给自己的军队创造有利的战机,掩护己方部队集结、转移,或接近敌人,进行突袭。发烟弹还可以用来试射、指示目标,以及确定目标区域内的风速、风向等。
发烟弹由引信、弹壳、发烟剂和炸药管组成。弹壳的外形与榴弹的外形相似,一般用钢或钢性的铸铁制成,但其强度并不高,用少量炸药就可以把它炸开了。
发烟剂是一种用来发烟的物质,一般采用黄磷,也有用三氧化硫、氯黄酸等物质作为原料的。黄磷燃烧时生成的烟雾块,烟云的浓度大,遮蔽能力强,因而黄磷的应用较广。
炸药管是用金属制成的管壳,管内装炸药,炸裂弹壳发烟剂便被甩。当发烟弹被发射到目标区域时,引信便引爆管里的炸药,使弹壳体炸开,发烟剂黄磷便被抛散到空气中,黄磷一遇到空气,立即自行燃烧,滚滚的浓烟就这样产生了。
照明弹
一颗颗小小的照明弹,可以把一片漆黑的夜空变成白昼。
照明弹的内部有一个特殊的照明装置,该装置里装着若干数量的照明剂。它包含有金属可燃物、氧化物和粘合剂等数种化学物质。金属可燃物主要用镁粉和铝粉制成。镁粉和铝粉燃烧时,能产生几千度的高温,同时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氧化物由硝酸钡或硝酸钠组成,它们燃烧时也能放出大量的氧气,并以此加速镁、铝粉燃烧,增强发光亮度。粘合剂大都采用天然干性油、松香、虫胶等原料制成,它能将药剂粘合在一块,起到缓燃的作用,以便于保证照明剂有一定的燃烧时间。照明剂放在照明剂盒内,照明剂盒的下端连接有小小的降落伞。
照明弹还配有定时引信和抛射药。当弹丸飞到预定的高空时,定时引信便开始点火,引燃抛射药,然后点燃照明剂,抛射药产生的气体压力将照明剂和降落伞一同抛出弹外,降落伞可在空气阻力作用下迅速张开,吊着照明盒以每秒5-8米的速度徐徐降落、燃烧,使白炽的光芒照向大地。
照明弹放射出来的光非常亮,一发中口径照明弹发出的光,亮度可达40-50万烛光,持续时间为25-35秒,能照明方圆一公里内的各种目标。在战斗中,借助照明弹的亮光,可迅速查明敌方的部署,以及观察我方的射击效果,并能及时修正射击偏差,以保证进攻的准确性;在防御时,也可以及时监视敌方的有关活动。照明弹的种类很多,除火炮上配有照明弹外,还有了照明炸弹、火箭筒照明弹、照明手榴弹、照明枪榴弹和照明地雷等。
云雾弹
1967年,云雾弹第一次出现在越南战场上,它的出现立刻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
云雾弹又叫窒息弹、气浪弹,云雾弹的学名叫“燃料空气炸药炮弹”。云雾弹的体内是液体炸药:氧化丙烯等。通常将这两种液体炸药装填在炮弹或炸弹里,通过火炮发射到目标上空,或者用飞机空投到目标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