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手册
15879400000018

第18章 培养独立能力(3)

记者问徐老师:你当时是不是觉得很难为情?姚俊说:我觉得很正常,也很自然,因为我们的追求就是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怎么学,应由学生选择。

吴建明老师教低年级学生画太阳.他不教学生怎样画圆、怎样涂色,而是问学生,你心目中的太阳是什么样的呢?是可爱的还是不可爱的?你希望太阳最好是什么样的?作业收上来,吴老师高兴极了:一个学生一个太阳!有个小女孩给太阳画了一张翠绿的脸。她说,要是有一个绿太阳,夏天就不会那么热了。多么奇妙的想象!

在崇仁路小学老师的跟中,学生个个都是好奇的探索着。教学过程就犹如老师在带着学生进行科研,学生们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完成了被动接受知识到学会学习的转变。

让活动课成为学生展示个性的阵地。活动课是崇仁路小学生们最喜爱的课。在活动课里,每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干:唱歌、跳舞、画画、舞龙灯、打腰鼓、小发明制造、手工制作……一完全可以自主选择。老师把上好活动课看成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良好心理素质和发展学生个性的最好途径。

环保课在校内不好上,老师们就把它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带着学生搞小调查、采样分析。精心设计的评选环保小卫士和优秀环保小组活动,充分调动起学生研究的兴趣。为了完成“作业”,有的小组从区环保局借来大气采样仪,有的小组想出考察不同地方空气中的粉尘量……

全校性的活动课安排在每周五下午。又一个“愉快周末” 开始了,学生们准备用萝卜制作一件熟悉的物品。大家自由组合,分工协作。

萝卜在学生手中变成了飞机、金鱼、赛车、帆船、小老鼠等各种充满童趣、凝聚着创造力的工艺品。

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有些人对任何事物都不加分析,完全以‘风’为准。今天刮北风,他是北风派,明天刮西风,他是西风派,后天又刮北风,他又是北风派。自己毫无主见,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培养具有创造心理、创造思维和创造活动的人,其基本点就是要培养有主见的人。创造性就是要克服人云亦云,提出不同于他人的有价值的新概念、新观点、新方法。比如,中世纪教会宣传“地心说”,哥白尼没有听信教会的宣传,而独立自主地提出“日心说”,从而确立起新的宇宙发展观。

牛顿是举世公认的物理学大师,牛顿定律是不容置疑的,但爱因斯坦不盲目遵守牛顿的力学基础,而独立自主地创立相对论力学基础。可见,努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指出:“青年同学们在学校里学习的时候,就应该注意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他在青年时期,不迷信权威,对当时数学界知名学者苏家驹的论文,通过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写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一文,震动了数学界。

日本学者小林由树子说:“人类要学习的东西并不是知识的记忆。聚精会神,正确理解,并能使其自主独立地去思考,这才是人类要学习的最主要的内容,也是必须解决的学习的当务之急。”如果把知识记忆与独立思考加以比较,那么一个人的独立思考远远优胜于知识的记忆。

爱迪生总结了自己成为“发明大王”的素质特点,他说:“我的一切发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严格试验的结果。”他认为,没有独立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乐趣,便缺乏创造性思维活动。另一位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也有同样的认识。爱因斯坦说:“只有个人的独立思考,才能为社会创造新价值。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19世纪初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用望远镜发现了第一颗名为谷神星的小行星,但这颗小行星一接近太阳就消失,二是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皮亚齐眼花了,根本就没有什么谷神星;有的说是皮亚齐故意发表这个消息,骗取荣誉。皮亚齐有苦难言,因为那颗星星在太阳光里,望远镜不起作用,他也无法指出其位置。这消息传到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的耳朵里里,高斯不信流言蜚语。他想,行星的位置是有规律的,没有望远镜,只用铅笔,就能算出这颗行星的位置。结果,天文学家根据高斯计算出的位置,用望远镜真的找出了谷神星所在的位置,后人便称这是用“铅笔尖”发现的星星。

三、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学生可以从感兴趣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是学生掌握基本的研究学习方法,培养适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学生每学年要承担两个以上的专题研究。

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课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通过教与学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关注的不是研究成果、学术水平的高低,而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强调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学会处理反馈信息,更加注重研究过程。这样的课程,在整个高中阶段,对于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基本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网络与研究性学习:

1.网络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大量的研究资料。

2.网络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3.网络的平等模式更好的促进师生平等交流和教学相长关系的建立。

4.网络为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展示提供强有力的平台。

四、互联网带来的学习变革

学习方法的改变是由信息革命引发的。“二十一世纪培养人才的突破口是计算机教育,而网络则是推进计算机教育的基础。”

上世纪末年美国联邦政府对教育的拨款就达达510亿美元,其目的是:使每个8岁的儿童能独立阅读,12岁的学生能借助国际互联网学习,信息高速公路通向每一间教室、每一个图书馆和每一个儿童;德国宣布要在全国52000所学校中实现“万校联网”;法国要在2000年前把所有的教育系统从幼儿园到高等学府统统装备起来。据有关报道:“硅谷”针对其所有的500所公立学校推行了一个“好学校计划”。逐渐地,优秀的教师得到了表彰,他们的经验和方法得到了宣扬,好的构想留存下来得以推广,老师和学生都有所提高。SⅡlart Valley的创始人比尔·杰克逊说:“学校在测试中的整体排名在很大程度取决于生源,但学生在原有程度上提高了多少却可以体现学校的质量。如何能使教学提高质量,学校本身是一方面,竞争的威胁是另一方面,网络把教育体系引入了这样的竞争机制。”

互联网是一个社会大课堂,在这个课堂中学生不仅从中接受知识,对他们最重要的是学习信息处理的方法、培养社会适应的能力、提高与外界接触的技能,达到一定的科技熟练程度。让孩子们意识到自我存在,为达到控制某种事物而尝试着去学新的东西。这种网络意识的培养正逐渐在社会中开展。今年8月3日至8月6日,30名13—17岁的中学生在北京西山饭店中,通过五中网校的网络平台完成了12000字的论文6篇,记录了6000多字的营员日记,访问10个国内外教育站点,每人上网时间长达20个小时,这使得他们充分体验了媒体教育与新生活方式的无穷魅力!在网上他们不仅要学会“访问”还要学会“交流”,如果没有勇气就无法在其中生存下去,这就促使他们更充分地认识社会和自我,认识文化环境对于自身生活的意义,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适应性。随着数字化进程一步步地加快,网络也成为儿童的一种电子交流工具,也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取代课堂中的基本教育手段,但教育标准决不应是脱离生活、脱离社会、脱离时代的,老师也不应只是传授知识,而是要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并非塑造他们。

五、鼓励实践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最终都要落实到孩子的具体行为活动及实践当中,实践能力的大小是评价人才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中国孩子最缺乏的就是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正因为如此,即便他们有扎实的书本知识,也无法在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现。很多留学生对此深有体会,他们在国内是学习的尖子,而到国外的实验室里却成了“底子”,国外的学生对实验操作驾轻就熟,而这些留学生却不敢动手,不会操作,也就谈不上创造发明了。所以,国家提出要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同样要鼓励、引导孩子积极动脑、动手,在实践活动中学习。

日本家庭教育专家恩田彰指出,手的劳动可以训练孩子手指神经的灵巧控制力和意志坚韧的耐力。医学界的研究也发现,手和眼的联合活动,可刺激脑细胞的联结作用,使脑力运用更加灵活,促进孩子智能的发展。可见,“手巧”才能“心灵”。让孩子积极参加各种具体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促进其大脑的发育成熟,开发智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让孩子勤动脑动手,从事他们喜欢的制作活动,还能使孩子在千百次成功与失败的挫折中增强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磨炼其坚强的意志。

在学校教育中,可以利用孩子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励他多动手,引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如维持交通秩序、打扫公共卫生等等。另外,也可以引导孩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根据本班的教学任务和进度,计算是否能按时完成计划?如果不能,怎样修改计划?有几种方法?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自行车排放不整齐,有时风会刮倒许多车子,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才能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要因为害怕学生弄出乱子来,而不允许他动手。如果束缚了孩子的手脚,也就束缚了孩子的探索精神与创造性,阻碍了孩子智能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即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麻烦或失败,教师也要多加鼓励,耐心指导,而不应一味指责。比如,学生由于好奇拆散教具,教师常常予以呵斥,并严加管制。其实,这样不仅不能达到所期望的教育效果,反而会压抑、打击学生的求知欲,挫伤实践探索的积极性。此时教师最明智的做法是因势利导,帮助他拆、教给他拆以及拆完怎样再安装好。

另外,孩子虽然喜欢思考、探索、好动手,但往往由于经验的不足而导致失败。例如,在低年级的手工课上,学生在做风筝的时候,由于材料选用不当、造型不科学等原因,风筝往往飞不高。这时候,教师应及时指出孩子成功的某些因素,鼓励孩子继续干下去。同时,帮助学生进行分析,找出失败的原因,启发他们细心观察,总结经验,改进工艺。而不要批评他们“不认真听老师讲,做时又什么也不会,尽是捣乱”、“这么简单事情都不会做”之类的话,以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如果教师在无意中经常指责学生在劳动和实践中的缺点、错误,学生就可能什么都不敢做,一切都请老师来做,很难独立做一些有益的活动。这样,小学生喜欢动脑、动手、爱探索的天性就会被渐渐扼杀了。从小鼓励学生参与实践,一方面可以培养其责任感、独立性、自信心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同时,也能锻炼其善于动脑、勇于探索、擅长动手的实践能力。总之,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会使其终身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