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养殖常识——果子狸
15879500000002

第2章 果子狸的生物学特征

(第一节)果子狸的形态特征

果子狸外部形态与其他灵猫亚科的动物相似,成年狸除头上有白斑以外,其他均无斑纹,体型中等。一般体长45~65厘米,体重3~7千克,大的可达8~10千克。尾长30~75厘米,略长于身体,不具缠绕性。体形瘦长,冬季较肥,皮下脂肪厚。四肢较短,前肢略长于后肢,前后肢各具五趾,尖端具爪,爪略具伸缩性。足垫发达肉红色,无毛,善攀缘。臭腺不发达。

头狭小,吻尖,鼻突出于吻端,鼻孔较大,上腭两边长有长短不一、黑白相间的胡须,呈八字形排列。眼大而有神,眼球微突出,晶体黄色。白天瞳孔呈一线,夜里瞳孔扩大,用手电筒照射时,可见发出黄红色亮光。两耳较小,摆动灵活,嗅觉、听觉灵敏。

头部和颈部背面毛色为灰黑色,体背部深棕色带灰,体侧棕灰较浅,腹部灰白色。喉部、前胸毛色呈黄白色。前肢棕黑色,后肢上半部深棕色,下半部棕黑色。从鼻端到头后部以及眼上下自两耳基部至两肩各有一条白色斑纹。

果子狸不像其他动物那样有第二性征,或雄大雌小。从外观上不易分辨果子狸的雌雄,但雌雄果子狸的生殖器却有明显区别。只要将果子狸尾巴提起,观察外生殖器,就很容易将果子狸的公母区别开来。

雄性果子狸外生殖器包括睾丸、阴茎。睾丸位于肛门附近,包裹在阴囊内,一对,左右各1个,卵圆形。性未成熟时,每年3月以前,8月以后,睾丸发育甚小,而且阴囊外表被一层密密的毛所盖。因此,外观见不到睾丸。3月以后,公狸睾丸开始发育,由小变大,由硬变软,3月至7月中旬公狸由发情期进入繁殖期,此时成熟的果子狸睾丸发育大而软,且下坠阴囊中,外观明显。坠入阴囊的睾丸外观可见肥大隆起,阴囊表色由青灰变为肉红。在肛门与脐部之间,有两个发达的尿道旁腺形成的对称隆起,呈半月形,外表面也被有一层密毛。隆起内侧是一个凹陷区,此区皮肤裸露,湿润光滑,阴茎藏于其间。性未成熟时,提起尾巴,由尿道旁腺形成的半月形隆起,紧密相贴合并一起,只可见凹陷区向脐部方向突露不明显的阴茎。性成熟的公狸阴茎呈圆条状,包括游离端龟头、阴茎体、阴茎根和包皮囊。整个阴茎富海绵组织,交配时兴奋勃起可自由伸缩。龟头略粗大,前端尖,紫褐色。接近龟头的阴茎体,表面布满粗而尖的表皮角质化而成的刺状突起。平时阴茎缩入包皮囊中,只有龟头和带“刺”的阴茎体前部露出体外。

雌性生殖器,包括阴唇和阴道口,均位于肛门前方,尿道旁腺突起的对称肉囊中间的凹陷区内,紧靠肛门的地方。

在非发情季节提起雌狸尾巴,两个相对的肉囊外表被有一层密毛,并可见两瓣阴唇略突出,色粉白,中间开一长形裂缝,这就是阴道口。性成熟雌狸在处于发情季节时,提起尾巴可明显见到阴唇出现皱纹,色由粉白变为粉红;处于发情旺期时,可见阴唇出现皱褶,外翻呈一朵花状,分泌多量黏液,阴道口开得很大。当饲养员抓狸提尾时,常激发起间断性排尿。

(第二节)果子狸的生活习性

一、生态环境

果子狸生存的地理位置在北纬20°~40°,生活环境是亚热带丛林中,白天居树洞、土穴或山间岩洞,夜里出外活动、觅食,属昼伏夜出的动物。善于攀缘树木,果树林、野果繁多的山地、灌木丛中,经常有果子狸出没。

每年春暖花开大地复苏的时候,在洞中休息一冬的成年果子狸进入发情配种季节,公母狸各自从洞穴中出来,在丛林中频繁活动,不时发出求偶的叫声,寻找配偶。当各自找到自己理想的配偶后,交配、妊娠,会在山高林密、近水源的地方寻找洞穴产仔,让仔狸在这里度过炎热的夏季。秋天到来,当满山遍野的山果成熟时,初夏所产仔狸断奶吃食,成熟的山果子为仔狸生长、成狸恢复体质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在果实累累的黄金季节里,果子狸常常是母子成群、老小一起集体活动。在黄昏后和黎明前都在洞外的树林中觅食。

二、生活习性

果子狸有集群性,常常三五成群,多则十只八只集群活动。每当金秋时节,山区果实成熟之际,果子狸成群结队夜里外出觅食,常将整树的果子吃光。果子狸在食物充足时,常将果子吃一半丢一半。另外果子狸还有边吃食、边排便的习惯,因此有时在果子狸偷食的果园常常发现粪便满地,丢失的果子满地。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是舍养,虽然放置多个窝室,它们也不愿独居,总是三五只、六七只、十多只不等地群集在一个窝室或房子的一角,彼此挤在一起。

果子狸还有明显的集粪性。不论笼养的或是舍养的,都不随便拉便撒尿,而是将粪便排在笼、舍的一角,或大房舍的一隅的固定地点。时间长如果不打扫粪便,会堆得很高。

在人抓捕果子狸时,常会引起间断性排便、撒尿。当新换笼舍、圈舍时,有的也会不在固定地点排便、撒尿,有的会将粪便排在食盆里、水盆里,这时饲养员应引导它在固定地点排便。

野生果子狸在进入冬季时,母狸携带小仔狸躲入向阳坡的洞穴内,开始假眠。人工饲养条件下,果子狸保持其野生的生活习性。每年11月至翌年2月,虽然人工保证饲料的供应,家养果子狸假冬眠现象仍十分明显。多只果子狸群集在房舍的一角,堆叠一起呈睡眠状态,食欲大减,活动也减少。

果子狸是杂食动物,在野生状态时,是以山上的野果为食,能捕捉到小动物时,也吃一些小动物,如青蛙、老鼠、小鸟等。当秋春到来,满山遍野的山果成熟之际,初夏时出生的果子狸已经断奶吃食,而且生长迅速,充满活力,所以食量比较大;母狸因哺乳、护仔体力消耗较大,比较瘦弱。

这时成熟山野果为它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使仔狸生长、母狸体质恢复有了充足的物质基础。经过这一时期仔狸体形基本长成,母狸体质恢复,同时体内都积累了脂肪,为越冬时假冬眠打下了物质基础。

三、换毛

果子狸在人工饲养条件下,1年只换1次毛,而且持续时间较长。从3月份假冬眠结束开始脱毛,4~5月份全群脱毛现象比较明显。饲养员打扫卫生时,常扫出大量被毛底绒脱落物,笼舍底网可见很多脱下的绒毛。6~8月份脱毛现象仍在继续,这时可见一些个体因绒毛和针毛的脱落裸露着皮肤,体表长着未脱净的、稀疏的被毛,显得非常难看。10月份以后,新的底绒、针毛开始迅速长出,约在11月新被毛便基本长成,看上去毛顺溜且有光泽。

(第三节)果子狸繁殖特性

野生果子狸在每年的3月份天气渐暖、大地复苏时,成年果子狸便进入发情阶段。公母狸从山的阳坡山洞走出来,在灌木丛中来回走,并发出求偶叫声,寻找配偶。当各自找到自己的配偶时,便头尾相随,双双对对发出时高时低的叫声,4~5月份进入求偶交配高峰期。完成交配后妊娠的母狸与公狸相依相伴寻找山高林茂、有水源的地方,以岩洞为穴栖息至产仔。这一段时期公狸为母狸寻找食物,叼草做窝,担负起保护母狸的任务。待仔狸出生后,公母狸让仔狸在洞内度过炎热夏季。母狸哺乳期间,公母狸仍生活在一起,公狸外出寻食供母狸食用,并承担保护仔、母狸的任务。

当仔狸能独立生活以后,公狸和母狸开始分开生活。

果子狸没有固定配偶的习性,但人工饲养条件下,有些母狸表现有择偶性,不让有的公狸配种,遇到这种情况再调换一只公狸就能达成交配。

野生成年果子狸转为家养以后,一般第三年才能恢复正常的繁殖机能。当年的野生幼狸经过一冬驯化饲养,到第二年的春季大部分发情交配。

果子狸发情迟早,与春天温度有一定关系。我们将果子狸由北纬35°的中原,引种到北纬44°的吉林省蛟河,由于冬季温度低而采取了人工取暖措施,冬季没有出现假冬眠现象,春天2月份有的个体就开始发情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