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养殖常识——果子狸
15879500000003

第3章 野生果子狸的捕捉

国家对野生动物开发利用的方针是“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化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积极开展果子狸的驯化饲养工作,对迅速扩大种源、增加兽群数量、解决当前种源不足有重要的意义,是保护和利用果子狸的有效措施。

但是,捕捉果子狸不能蛮干,一定要按照果子狸的生活习性、活动规律进行捕捉,否则不但不容易捕捉到,即使捕捉到了,也容易弄伤,失去种用价值。

(第一节)追赶法

野生果子狸昼伏夜出,喜食野生果子,又有集群生活和定点排便的习性,这就为寻找果子狸提供了方便。一般在黄昏或拂晓时,待野生果子狸外出活动或觅食时,在树丛中寻找,发现其行踪后立即哄赶,果子狸受惊会落荒而逃,由于人或狗后面追赶,当果子狸逃避速度减慢或遇到什么障碍时,捕捉者用网扣住或用袋子扣住。有时候被追赶的果子狸会迅速跑回洞内躲避,这时可以用挖洞法或烟熏法将它们捕获。

(第二节)挖洞法

在被追赶的果子狸逃回洞里躲避,或确实探明果子狸在这些洞里假冬眠(每年12月至翌年2月),都可以用挖洞法捕捉。根据逃跑路线、特殊气候及堆积的粪便,可以找到果子狸藏匿的洞穴,这时可以挖洞捕获。用这种方法,果子狸被捕获后受伤少,且往往可以挖出全窝大小几只果子狸。

(第三节)烟熏法

发现洞穴中躲藏有果子狸以后,还可以用干草在洞口点燃,使之冒烟,人们用扇或其他东西往洞里扇烟,这时要准备好网,当果子狸在洞中忍受不了烟熏而跑出时,将它捕获。这种方法虽然也能同时抓着几只,但容易出现烧伤或火燎被毛的现象。从购买后死亡的果子狸解剖观察,有的还死于烟熏捕捉时肺出血。

(第四节)下套法

果子狸正常情况下活动有一定的范围,也有一定的规律。往往晚出、早归,活动有一定的路线。根据果子狸活动的路线,在其走的路上挖一定的土穴,在天黑下好套子,然后伪装好。果子狸从这里走过踏入穴中时,被套子套着。

我们收购的果子狸有时发现胸部或腹部有一圈伤痕,这就是果子狸被套着后没有被及时发现挣脱时造成的创伤。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捉到果子狸,但最容易造成创伤。

(第五节)网捕法

用尼龙丝网做一个口径40~50厘米的网袋,口部钢筋制成圆环把袋口撑起并固定好。网袋圆环口处装一个长柄,另外还准备一个光线较强的手电筒。用这种方法抓捕果子狸时一般需要两人,当晚上果子狸出来活动时,抓捕人员到山里果园或野果较多的地方去寻找果子狸,一旦发现,持手电筒的人立即用手电强光照射果子狸,这时它什么也看不清,另一人用网袋将其套住。

这种捕捉方法捕获的果子狸无伤残,可做种用。

不管采用什么方法捕捉果子狸,只要果子狸被套住或网着应立即抓着尾巴提起,使头朝下,这时就不会被咬着,把它装在准备好的容器里运回。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用8~10毫米的钢筋两根,各自制成一端半圆形,两根合起来成圆环状,圆环一端15厘米处用螺丝固定,直径7~8厘米。一为果子狸治病或装笼运输时使用。使用时一人用夹子夹着颈部,另一人立即拉着尾巴和后肢提起。

另一种简易捕捉果子狸的设备为,用废三角带一端固定在长15米、直径4厘米的圆木棍的一端,固定三角带的一端再用8号铁丝做成一个圆环,将三角带倒过来穿过铁环形成一个大环,套着果子狸头以后,将三角带一抽,使环缩小,刚好套着脖子,头缩不回来。

(第六节)野生果子狸的暂养

果子狸在野生状态下,满山遍野跑,自由自在地活动。当被捕捉以后,由于受惊,加之被装铁笼或木笼中,活动范围窄小,有的在捕捉过程中受伤严重,很容易造成死亡。所以,当捕捉到果子狸后,首先检查有无受伤,如果受伤严重应马上进行包扎、治疗,并单独饲养。

对没有受伤的健康果子狸,有条件的可以关在光线比较暗的房间里,门和窗子都要修的比较牢固,防止逃跑。没有条件的,应先装在铁笼子里或比较坚固的木笼子里,用麻袋或其他东西把笼子盖好,不让透进强光,但一定要透气,以负闷死。这样被捉后的惊恐情绪就会减轻。

尽管采取了以上措施,有的个体对人工设施也不适应,表现烦躁不安,在笼中四处乱撞,有的几天不吃食。因此,必须把笼子放在僻静的地方,保持周围安静,谢绝人们参观,防止来人惊扰和嘈杂的声音刺激。这时,饲养人员要有极大的耐心,尽可能多与果子狸接触,投给它一些爱吃的食物,培养感情,减少其对人的惧怕心理。

食物上投给它一些水果、红薯、胡萝卜及大米粥、玉米面糊等食物。米粥和玉米面糊中要加糖,甜度与人食用甜度接近。对拒食的果子狸,可在笼舍中放些浓糖水,让其饮用,晚上放些蘸过糖的水果。一般几天后野生果子狸情绪稳定下来,慢慢可以吃食。待其能吃食后,放糖量可以逐渐减少。

在初期驯养中还应仔细检查有无轻伤,对发现有伤的果子狸,要采取积极措施给予治疗。

另外,对已经适应环境的果子狸,要用动物粪便引导它在固定地点排便,养成习惯,这样可减少对饲养室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