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种植常识——榛子种植新技术
15880500000003

第3章 榛子种植概述(2)

以吉雷松省、奥尔杜省、沙姆松省和特拉博宗省栽培最集中。榛子、榛仁及其加工的首要出口品。

土耳其榛子的主要栽培特点:第一,榛子栽培品种良种化程度高,良种栽培面积占70%以上,其中吉雷松省的良种栽培面积达90%以上。主要栽培品种来源于欧洲榛及欧洲榛与大果榛的杂交种。主栽品种为特姆布尔、西维瑞、派拉兹和因赛卡拉等。其中前二种占全国栽培面积的70%,派拉兹多作为授粉品种。

第二,选择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地势、土壤条件栽培。土耳其榛子集中栽培区,海拔在500米以下,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年降水量在700~1300毫米,土壤肥沃,适宜榛子生长结实。

第三,栽培以整形修剪、施肥、割草为主要管理项目,病虫害较少。树形以多干丛状形为主,采收以手工作业为主,生产过程机械化程度不高,单位面积产量较低,全国平均每公顷产量为1.1吨。

第四,研究机构以吉雷松榛子研究所、安卡拉大学等单位为主,主要从事选种及杂交育种研究,选育更高水平的品种。

现已选育出优良品种卡尔格拉克,其坚果直径超过20毫米,单果重2.8克,出仁率达到50%,为大果优良品种。

第五,土耳其榛子生产已实现标准化,制定了榛子仁和榛子果实标准,在全国实行。

在欧美,榛子作为食品加工辅料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土耳其榛子在2001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其中榛子仁、榛子片、榛子碎、榛子粉、榛子酱等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诸多食品加工业。业内人士预测,在食品中添加榛子已成为目前高端食品中的最大趋势之一。

据了解,目前市场在售的椒盐榛子仁的价格大约为100元1千克,与腰果的售价不相上下。

2.意大利榛子的栽培情况

意大利的榛子栽培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现代化园艺栽培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经历了50~70年代的发展期,形成了现在的栽培格局。

意大利榛子栽培面积7.14万公顷,年产量为12.02万吨(1996年),平均产量为1.55吨/公顷。主要产区有四个:①卡姆佩尼亚大区,栽培面积为3.05万公顷,年产量为5.8万吨,占全国的58%;②拉齐奥大区,栽培面积为1.62万公顷,年产量为1.6万吨;③佩尔莫恩特大区,位于意大利北部,栽培面积0.67万公顷,年产量近1万吨;④西西里大区,位于西西里岛,栽培面积为1.8万公顷,年产量为1.1万吨。

2006年,意大利是土耳其榛子的最大进口国。

意大利也是榛子的重要生产国,但国内需求十分巨大。2006年,土耳其向世界各国出口247186吨榛子,金额14.7亿美元。该数量比2005年的209364吨增加了18%,但该金额实际上比2005年的19.3亿美元减少了24%。

2006年,土耳其出口榛子的国家数目,也由上年的84个增加到91个。

意大利榛子的主要栽培特点:

第一,意大利位于地中海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气候适于欧洲榛生长结实。

第二,全国榛子商业化栽培良种占90%以上,主栽品种有都达-泽佛内、都达泽恩蒂-罗曼娜、都达泽恩蒂-兰佛莫塔瑞拉、卡姆佩尼亚和圣泽瓦内,良种化程度高。

第三,意大利榛子栽培密度,已由过去的7米×7米、8米×8米,逐渐缩短株行距,加大栽植密度。先进的农场即使在肥沃的土壤条件下,也采用4米×4米、3米×3米的株行距,每公顷栽植600~666株。在树形方面,过去采用少干丛状形(大株行距),现在实行密植栽培的园地采用单干形树形。

目前,意大利榛子栽培中,少干丛状形(3~5个干)和单干形并存。都灵大学正在试验高密度园,行距6米,株距0.4米,每公顷栽植1400株。采用“V”字形树形,13年生每公顷产量为1.1吨,这种树形未得到推广。在施肥技术上,以营养诊断为依据,即进行叶分析和土壤分析决定的配比施肥,尤其重视氮、磷、钾配比及钙、镁、硼等微量元素的施入。因为采用上述的先进栽培技术,全国榛子的平均单产达1.55吨/公顷,名列世界前茅。

第四,意大利榛园的挖穴、整地、施肥、土壤耕作、喷药和割草,已全部实现机械化,灌水、施肥实现管道自动化。较先进的农场的采收及采后果实的处理过程已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第五,意大利榛子采收以后,集中运至加工厂,从清洗、分级、脱壳和烘烤,到贮藏全过程,均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

榛仁食品加工业,是世界最先进的。加工品种有“岩石巧克力”球系列、榛仁甜点心系列、榛子巧克力酱系列、榛子冰淇淋系列等几百个品种,加工风味独特,质量上乘,在欧洲很有名气,经济效益可观。

第六,意大利榛子研究机构集中于各大学及果树研究所,主要有都灵大学树木栽培系、佩鲁贾大学树木栽培系、土西亚大学植物系;都灵果树研究所;意大利林业部卡赛塔果树研究所等。其研究方向是:力求培育新品种,增加主栽品种数量,改善品种组成,出仁率提高到50%;果仁品质要求光洁,果仁皮(种皮)易脱,风味好;坚果圆形,脱壳方便,更易于加工的品种;树体根蘖少,树冠直立性强,以便于机械化操作等。

3.美国榛子的栽培情况

美国的榛子生产自1885年欧洲榛引入开始,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现在美国仍保存有70年生的大榛子树栽培园。美国的榛子栽培有90%分布在美国西海岸的俄勒冈州。因为这里的气候条件与欧洲的地中海相似,因而使榛子栽培业逐渐发展起来。

2006年,中国是美国榛子的主要买主,中国也是将带壳榛子作为零食的主要消费国。

因此,美国商人的出口还直接瞄准如中国的台湾、菲律宾和东南的亚其他地方,并要考虑印度、巴西、智利等国家。2006年,美国榛子产量的60%,共有41000吨出口到世界各地。美国榛子的主要栽培特点:第一,美国的榛子栽培技术先进。如主产区俄勒冈州栽培园大多设置在平地和缓坡地,土质肥沃。栽培方式多以正方形或长方形栽植,以便于机械化作业。其栽培密度方面由大树冠稀植向小树冠密植方向发展,如20世纪20~30年代的栽培园株行距为9米,而现在栽培园株行距为5.5米×3米。在施肥上,以营养诊断为依据,有针对性地施入不同种类的肥料,保证树体生长发育所需养分。病虫害防治和耕作、施肥、灌水、采收等大部分作业,均实现机械化,使用人工作业少。在苗木繁殖方面,采用无性繁殖,许多农场及苗圃建立大面积繁殖圃。其繁殖方法为直立压条法,定植株距为1~2米,行距为4米,利用苗木每年产生的许多新萌生枝,进行压条繁殖。个别农场已开始试验嫁接繁殖,砧木是共砧,用嫁接机切削,人工绑扎,室内嫁接,然后用电热加温愈伤,再栽到苗圃里。

第二,美国俄勒冈州非常重视榛子育种研究,每年投入大量的经费资助俄勒冈州立大学进行育种研究。该大学的生命科学系育种研究的历史已久,现设有50.7公顷榛子育种试验场,并收集了全世界的榛属种质资源,主要开展欧洲榛品种间的杂交或回交,以选育出目的品种。于1990年推出的新品种Lewis及Willemet,为大果抗病品种。但因为无性繁殖(自根苗压条)增殖率低,加之农场主考虑更新品种的经费支出增加,致使在生产中新品种推广很慢。因此,目前美国生产上的榛子品种主要是老品种巴塞罗那,其栽培面积约占榛子总栽培面积的80%,埃内斯占10%,卡西纳占3%,其他品种栽培量很少。

(第四节)欧美榛的主要种类和特点

一、欧洲榛

欧洲榛,是榛属植物中唯一广泛栽培的树种。欧洲榛原产于欧洲的地中海沿岸,以及亚洲的中亚和西亚地区,自然分布于欧洲和亚洲的西部。其经济栽培较发达的国家,有土耳其、意大利、西班牙、伊朗、美国、希腊和前苏联等国家。

本种为大灌木,自然丛状生长,株高可达8米,基生枝干直径可达10厘米。叶片近圆形、宽卵形或倒卵形。果苞钟状,开张,长于或短于坚果。坚果形状多样,有长椭圆形、卵形和圆锥形等,为红褐色或金黄褐色,并着彩色条纹,美观。在辽宁省大连市,其成熟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

坚果大型。栽培品种的坚果,平均果径为1.7~2.2厘米,单果重2~3.5克。果皮薄,为0.7~1.1毫米。出仁率高,一般达45%~60%。果仁含脂肪54.1%~66.6%,含蛋白质12.12%~20.29%,含糖类9.17%~12.29%。果仁味香,营养丰富,为优良坚果食品及食品工业原料。

欧洲榛子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和中性、微酸性土壤。栽培株高3~4米,丰产性较强,而且坚果大,外观美,品质优良,是我国引进的珍贵遗传资源。因为具有上述特性,在培育榛树优良品种上,欧洲榛子是良好的亲本材料。试验证明,平榛×欧洲榛子杂交育种,亲和性良好。欧洲榛子在坚果大小、果皮色泽和树形等方面,有遗传力强的趋势。

二、大果榛

大果榛,原产于欧洲南部,不抗寒。

该种为灌木或乔木型灌木,高3~7米。我国于1962年,将其从捷克斯洛伐克引入北京植物园,由种子播种而来。树高6米,树冠直径为2米×1.7米。叶片近圆形,边缘具复式钝锯齿和裂刻,尚未见开花结实。

三、尖榛

尖榛,原产于北美洲的加拿大和美国,抗寒。灌木,高1~3米。果苞为细长管状,坚果小。我国于1979年由加拿大引入上海植物园,实生播种而来。5年后,株高长至2.2米。小枝黄褐色,叶片大,长椭圆形,边缘具复式尖锯齿,小枝,叶背密生绒毛。尚未见开花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