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成人高等外语教育研究
15881400000015

第15章 国内外成人高等外语教育的差异(1)

(第一节)国内外高等外语教育的差异

随着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发展,总体看来,与国外相比,我国的高等外语教育在教育观念、使用教材、学科规划、办学经费等多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国外的大学非常关注来自于市场的需求,通常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所开设专业的发展方向。例如韩国的外国语大学开设了生命科学学院与计算机系,在我国的外语院校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我国的外语院校在教育观念以及使用的教材方面都显得有些陈旧、落后,学科规划方面也显得较单一。而且,我国的外语院校办学经费欠缺,经费的30%通常由国家提供,学校需要自筹其余的70%。

在外语教育政策方面,我国与世界一些国家也显示出一些差异。我国的外语教育政策(详见成人外语高等教育法规论第9章第4节)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一、目标性强。根据各个阶段实施的外语教育政策,英语被规定为基础外语,大纲通常是外语教学改革的指导依据,目的是为了满足我国社会与经济等方面发展的需求。

二、阶段性强。我国外语教育政策下的每个阶段关系紧密,后一阶段在总结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对其提出下一步的要求。

下面了解一下国外一些国家实施的外语教育政策:在英国,1979年撒切尔夫人在执政后,对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番重大改革。根据颁布的《1988年教育改革法》的规定,英国国家课程由核心科目与基础科目两部分构成,现代外语被划分为基础科目范畴,不属于核心科目,与技术、历史、地理、音乐等课程享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英国政府对本国的外语教育并未给予阶段性的强制规定。

在美国,1993年以来,由美国教育部与国家人文捐赠基金提供资助,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ACTFL)、美国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教师协会组织了一批专家学者建立了“全国外语教育目标课题组”。1994年,美国教育部颁布《2000年教育目标:美国教育法案》,首次将外语列规定为核心课程。1996年,美国教育部设立了国家级课程标准《外语学习标准:为2l世纪做准备》(ForeignLanguageLearningStandards:Preparingforthe21stCentury)。1999年,教育部下发了《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StandardforFLLinthe21stCentury)。这项标准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语言交流(communication)、文化沟通(culture)、相关知识(connection)、比较能力(comparison)、与社团活动(community),也就是所说的“5C”。

此标准规定美国学生至少应学习一门外语。1998年,美国大学生选修外语课的比例为7.9%,比1995年的比例提高了4.8%。在俄勒冈州,1986年高等院校学生选修外语的人数为18500人,1997年增加至30651人,比1986年的数字增长了66%。根据统计,美国高校开设的外语语种总计为153种。以上数据显示,美国外语教育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外语学习具有终身意义,而且,美国学生在选修外语时享有较大的自主权。

在日本,1984年,直属于日本首相的临时教育审议会对教育改革提出的最终建议是:尊重个性教育原则;推进教育国际化;推进教育信息化;向终身学习体系过渡。为了开展高等教育改革,临时教育审议会专门成立了大学审议会。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高校进行的改革中教养与教育两者相结合的观念受到一致推崇。1991年,文部省通过了大学审议会提出的《关于大学教育改革》的报告,此报告规定了新的大学设置基准:本科课程不再被划分为一般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也不将其安排为前后两个阶段分别进行;各大学可制定符合本校特点的办学方针和思想,并可自主进行课程设置,在开设专门学科的同时必须适当考虑开设培养宽广深厚教养和综合判断能力以及丰富人性的课程。由此可见,这一规定使学生拥有了灵活、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截止1998年,大部分学校已经实行“四年一贯制”,所设置的课程包括两种类型:组合区分型(将外语与一般科目组合再进行区分)与讲座区分型。以英语为主要开设语种,学校开展了实用英语、英语表现法、科技英语等科目的教学工作。

各专业学部可以依据本专业特点,与本学部开设的专业课程进行组合,制定各学部的教学计划,从而达到教养教育与专业教育一体化的目标。

通过对以上各国实施的外语教育政策的介绍,可以看出,各个国家采用的教育体系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内存在着差异,对外语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显示出不同。有的国家非常重视本国外语教育,并配以具体引导的政策指南,例如美国、日本,但出台的政策具有一定灵活性,给予了学生外语学习方面充分的自由。有的国家对外语教育的具体实施步骤在政策方面并未给出具体的指导,如英国。虽然呈现出一些差异,但是实施的这一系列外语教育政策背后却有着相同的本质———外语教育政策的规划与出台体现了各国国情以及国家与公民的需求。

(第二节)国内外成人高等外语教育的差异

多年一来,我国的成人高等外语教育有着自身发展的特点与状况,在此领域与其他国家也存在着一些不同之处。以下主要从远程教育这个侧面,通过介绍美国与英国外语网络教育的基本状况,来对比分析一下我国与其他国家成人高等外语教育的不同,从而发现国外成人高等外语教育的可借鉴之处。

一、美国网络外语教育一瞥

在远程教育的实施方面,一直以来,在世界各国中美国处于领先地位。在美国政府颁布的政策支持与鼓励下,各所学校配备了电化远程教育设备,将各类现代化远程教育手段应用到教学中去,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为了改善包括外语教学在内的教学基本局面,美国总统克林顿于1997年在向国会提交的国情咨文中提出,计划投入510亿美金的巨额预算,来实施“美国远程教育行动”这一项宏伟规划。此规划要求每一位12岁的儿童都会上网,每一位18岁的青年都能受到高校远程教育,每一位成年美国人都能将终身研究的理念贯穿到生活中去。

1997年,根据美国政府局部决议内容,计划在5年内拨款20亿美金,将此项专款拨给公立学校资助建立外语教学系统,同时还负责配备学校远程教育所需的硬件设施。

1998年,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决定,每年拨款给资金短缺的学校,协助其尽早实现信息高速公路化。根据相关数据,在美国,420多所大学已经建立了网上虚拟学校,所开设课程覆盖了200多项特长,应用互联网进行研究的人数每年也以飞快的速度增涨。1999年,95%的中小学校具备有上网设施,平均每9名中小学生拥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

在世界范围内,美国最早实现高校远程教育群众化。

在美国,通过互联网开展远程教育的环境已经逐步成熟,网上大学发展蓬勃,一些学校在此方面做了一定的开拓工作,例如斯坦福大学联手微软、康柏电脑公司共同设置了电气项目硕士学位的外语课程;加利福尼亚大学、华盛顿州立大学等学校都相继开设了互联网研究课程;有些新闻媒体,例如《新闻周刊》《华盛顿邮报》也在网上设立了学历教育的远程教育机构。目前,350多所大学和学院提供函授与互联网远程教育研究学位课程,设立了78个博士学位点、100个MBA点、300个硕士学位点和300个学士学位点。相关数据显示,1999年,大约100万名美国学生接受远程高等教育,约占全国高校在校生总人数的8%的学生通过互联网课程学习取得远程高等教育学位。

美国网络教育的迅猛发展主要基于以下几种因素:一、来自国民对网络教育的一定需求。预计在未来的十年,美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人数将会增长30%,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会采取半工半读的形式就学。现今,此类学生已占到学生总人数的一半左右,例如哥伦比亚大学79%的注册学生是已成家立业的成年人,网络课程设置灵活,不过分受时间与地点的约束,极大地满足了这部分学生的需求。二、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的出台从很大程度上对网络教育起到了支持与扶助作用。依靠现行政策,很多大学获得了地方政府资金方面的协助,建立起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互联网教育体系,使满足国民通过网络接受远程教育的要求得以最终实现。三、在美国,相当一批投资者将目光投向新兴的网络教育,认为它是一种新的投资方向。国家政府与学校管理者也支持个人在此方面的投资,这样可以减少政府与学校的经济负担。为了促进网络教育的大力发展,1998年,美国国会还通过了高校远程教育修正案,提议对网络课程进行进一步优化,使其能摆脱某些限制性,适应更多国民通过互联网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

二、英国网络外语教育一瞥

英国政府出台的相关互联网规章制度为高等外语教育搭起了良好的平台。英国工党政府自执政以来,将互联网建设与网络教育作为施政纲领之一,目的在于改进网络教育大环境,提高网络教育的总体水平。英国政府采取的措施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为了促进全球互联网在英国的广泛应用,要求将政府部门的有关信息以及商业信息公布于网上;二是对教师进行电脑培训;三是更新电脑与互联网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