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6年类别:民俗
地区:中央编号:Ⅸ-2
申报地区或单位:文化部
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发生在草木吐绿、万物苏醒之时,又美其名曰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它是唯一的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人们向列士献花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在古代,清明节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因此,清明节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寒食节即指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据传这个习俗来自于春秋时代介子推助晋国大公子重耳登上王位的故事。在重耳逃亡中,介子推舍身保护着重耳,而重耳成为晋文公后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把介子推给忘了。当他想起来的时候,介子推已在深山里隐居起来了。重耳想请介子推出山协助他并给予犒赏。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介子推,无奈之下,晋文公只能令人放火烧山逼其出山。当火将山烧成一片炭灰时,晋文公发现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已被烧死。后来,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寒食节也由此而来,慢慢地就成了现在的习俗。
其实,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还是扫墓祭拜先人,这是中华民族缅怀先人或亲人的一种方式,也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优良传统的传承方式。人们在扫墓的时候还可以享受到这个大自然的美。因为此时正值春暧花开,万物复苏之时,到时都是花花绿绿的。人们可以在野外尽情的放松自己,享受着绿色给人们带来的快乐,这就是人们踏青的收获。因为正值万物复苏之时,山上的花花草草以及各种树木种子都开始生长起来了,于是,人们可以以插柳的方式来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传说的传承。在遍地是绿色的大地,人们还可以荡秋千、放风筝,尽情地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