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精湛技艺
15883100000033

第33章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时间:2006年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地区:广西编号:Ⅷ-30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风雨桥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广西三江县最出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三国时期,有记载曰:侗族先人“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之后,木构建筑营造技艺逐渐形成。

三江侗族木质建筑以风雨桥、鼓楼为代表,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工艺堪称一绝。整座建筑凿榫打眼、穿梁接拱、立柱连枋不用一颗铁钉,全以榫卯连接,结构牢固,接合缜密,有极高的技术和艺术价值。鼓楼又称“罗汉楼”,埋巨木为中心柱,建成塔形“独角楼”,矗立于侗寨之中,立地顶天,成为侗家人的精神象征。 风雨桥又称廊桥、亭桥,就是在木悬臂梁式平桥上建造长廊,可供行人遮风避雨、游戏聚谈之用。除此之外,风雨桥还有着丰富的文化隐喻。在侗族观念中,风雨桥是沟通阴阳两界的“生命之桥”和护寨纳财的“福桥”,因此不吝雕琢修饰,使其集亭、塔、廊、桥为一体,壮丽辉煌。

侗族人是天生的艺术家,民间工匠的建筑才能十分高超。他们建造楼、桥和民居时不用一张图纸,整个结构烂熟于心,仅凭简单的竹签为标尺,靠独特的“墨师文”为设计标注,使用普通的木匠工具和木料就能制造出样式各异、造型美观的楼、桥,令人叹为观止。楼、桥上的各种图案及雕梁画栋寄托了侗族人民祈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和美学追求,是侗族文化特性的集中体现。

令人担忧的是,目前由于侗族建筑工匠后继乏人,木材来源匮乏,加之木构建筑防火能力极弱,易损毁而难再生,因此侗族木构建筑及相关技艺存在着延续的危机。只有加强抢救和保护工作,才能使绝妙的侗族木构建筑技艺世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