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精湛技艺
15883100000034

第34章 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

时间:2006年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地区:贵州编号:Ⅷ-31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雷山县

层叠的吊脚楼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雷山县东北部雷公山之麓、白水河畔的西江镇境内,有“苗族民族文化艺术馆”之称,是研究苗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西江村寨大都住在靠山面水的地方,因此造房时往往利用山坡倾斜度较大或者濒临水、沟的一侧,使屋的前半部分临空悬出,从而盖起比比皆是、大同小异的吊脚楼来,形成了独特的苗寨景观。

吊脚楼,即房屋撑柱悬空不落地,因地制宜而建。吊脚楼依山坡而建,后部靠岩着地,前部以木柱支撑,楼屋用当地盛产的木材建成。坡面开成上下两级屋基,下级竖较长柱,上级竖较短柱,使前面半间楼板与后面半间地面平行,形成半边楼。木柱木墙木楼板,楼皆建于数米高的石保坎上,房架高6至7米。每排柱的最外一根自上而下截齐上屋基处,形成吊脚柱,“吊脚楼”因此得名。

吊脚楼有半吊脚和全吊脚两种形式。屋基多以大表石垒而成。吊脚楼为歇山顶穿斗挑梁木架干栏式楼房,青瓦或杉木皮盖顶。一般有三层,四榀三间、五榀四间、六榀五间成座,依山错落,次第鳞比。

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具有简洁、稳固、防潮的优点,还能节省耕地和建材。它连同相关营造习俗形成的苗族吊脚楼建筑文化,对于西江苗族社会文明进程和建筑科学的研究具有极为珍贵的价值。保护好西江千户苗寨,也就是保存了一块研究苗族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居住理念的改变,西江当地的年轻人不再愿意居住吊脚楼,也无兴趣学习相关营造技艺,吊脚楼建造匠师后继乏人。吊脚楼营造对地质、木材有一定的要求,建成后防山体滑坡、防火的任务较重。因此,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建筑技艺文化的延续和实物保护都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需要有关方面加以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