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精湛技艺
15883100000044

第44章 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

时间:2006年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地区:云南编号:Ⅷ-41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陇川县

户撒刀锻制房

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西北部的户撒乡,主要集中在潘乐、户早、隆光、相姐、明社、曼炳6个村。户撒刀也叫阿昌刀,因陇川县户撒乡主要是阿昌族聚居区而得名。

据史料记载,阿昌族打制刀具始于明洪武年间,成熟于明末清初,鼎盛在民国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打制的刀具“炼极精纯,柔可绕指,剁铁如泥”,用木、皮、银等材料配制的刀鞘也极为精美。

户撒刀以保山、腾冲一带出产的钢材为原料,经下料、制坯、打样、修磨、饰叶、淬火、创光、做柄、制带、组装等10道工序制成。采用的工具有木制风箱、铁、泥、石混合做成的火炉,以及锤、钳、铁枕等。淬火技术在制刀时起关键作用,刀剑质量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此。有一种薄韧可弯的背刀就是蘸水后经过香油回火,反复加工制成的。

阿昌族人民不仅擅长打刀,也非常爱刀。每家至少有把长刀。青年男子结婚时,总是要身背长刀,方显得英姿勃勃。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阿昌刀长短不一,有生产用刀、生活用刀、狩猎者护身用的长刀、宰牲畜用的匕首等数十个品种。如今阿昌族利用精湛的冶铸和锻造技术,生产出的刀具越来越精。制作刀具的村寨之间形成了较细的分工,各寨都有自己的名牌产品。整个户撒坝好比一座手工业加工厂,各寨就是它的车间,各以一种产品闻名,如来福寨的黑长刀、花钢刀,芒东寨的腰刀、小尖刀,腊姐寨的锯齿镰刀,新寨的背刀,芒所寨的刀鞘等。

但是,在外来文化和社会经济转型的压力下,户撒刀制作的传统技艺和设备有被现代机械及原材料替代之势,加上老艺人年事已长,后继乏人,阿昌族户撒刀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急需抢救和保护。

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

时间:2006年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地区:甘肃编号:Ⅷ-42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